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高校活动会议

探讨“互联网+”形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贵州省高等教育学会年会在贵州师范学院召开

2017-12-28     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未知

12月28日,以“立德树人——高校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贵州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年会暨高等教育专题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学院举行。来自西南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知名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专家、学者以及省内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聚焦一堂,研讨贵州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课题,聚焦新形势下贵州高等教育的使命与责任,特别对贵州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出路进行了研讨。贵州师范学院副校长郭文教授主持会议。
贵州师范学院校长郁钟铭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向贵州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历史发展沿革,及教学科研成果。他指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落实全国思政会议精神和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今天大家欢聚贵州师范学院,共同探讨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将留下独特的心语和智慧,为推动贵州高等教育开创美好未来而作出重大贡献。
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晓红在讲话中指出,2017年是贵州省高等教育“风起云涌”的一年,“双一流”建设,十九大胜利召开,新政策、新思路、新方向不断出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立德树人——高校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贵州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年会暨高等教育专题研讨会召开了,作为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者,要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形成策略,实现自身的价值。她强调,2018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要强化思想引领,突出立德树人,为多彩贵州新未来培育更多优秀人才。对此她提出了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走心做实接地气;二是坚持贵州特色与国际视野相结合;三是智库定位与学术探讨相结合;四是平台为基,管理先行。
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长刘肇军讲话,他对省教育厅对贵州高等教育学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从学会人员调整、年会筹备等方面作了2017年工作报告。他表示,学会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主管部门联系,加强成员单位学术成果评优,按照教育厅的要求将工作落到实处,为贵州高等教育发展献计献策,促进贵州高等教育事业新的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上午和下午分别由贵州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穆陟暄教授和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刘红教授主持。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于泽元教授作了题为《基于教化思想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讨》的主题报告。他主要从立德树人的内在逻辑、德性与人之生成、德性养成与教化、对课程、科研育人以及思政课程这几方面的思考,通过深入浅出、引经据典的方式分析总结出“立德树人只有站在德性养成的角度,才能够真正得以理解;德性养成与人自身的完整性、主体性的完成,必须经由教化来实现;教化必须与生活世界相结合,必须回归传统中国的知识获得观;基于教化的立德树人,必须要做好十项育人”的结论。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MatzSundin教授作了题为《瑞典高等教育主题》的报告。首先,简单介绍了瑞典和中国有相似的教育体系,从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再到大学或者职业教育。瑞典的高等教育特别注重目标的达成,教师要在工作中始终关注自己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不停反思和记录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活动,通过调整教学保证目标的实现。而在学生培养方面,瑞典的高校专注于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他强调,大学提供一切支持和帮助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以后学生的职业生涯可能会出现改变,他们要适应不同阶段岗位发展的要求,要求学生有高度的独立性、能力可迁移性,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MatzSondin在如何评价教师工作和如何培训学生职前职后相关问题上给中方高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饶涛副总编作了题为《打造精品教育资源助力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报告。饶涛首先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成立十年来的发展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旗下所负责的《中国教师》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两本期刊作了重点介绍。他指出国家为了更好的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育部专门成立了国家教材委员会,而北京师范大学承担了《创业技术》和《马克思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两本教材的编写。其中《马克思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作为“准马工程”的代表之一弥补了研究生领域没有马克思理论学科统一核心教材的空缺。
下午,贵州大学李明教授、贵州师范大学罗永祥教授、贵州师范学院王天桥教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朱广黔教授等依次针对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如何发展作了大会交流发言。
在接受采访中,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年会的召开,对推动贵州高等教育改革经验总结及规律探索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新论断、新思想备感振奋,增强了研究高等教育的动力和责任感。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