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高校科研成果展

王 易 宋友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2018-01-24     来源: 原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23期     作者: 王易 宋友文

研讨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新形势下,为更好地研究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本刊邀请了首批入选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特级教师的几位专家为大家分享教育教学经验。
主持人:
王  易  宋友文
研讨人:
清华大学      冯务中
北京大学      张会峰
中央财经大学  冯秀军
中央财经大学  谢玉进
 
“虽然面临难题,我们依然可以教好思政课”
主持人: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大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觉得思政课课堂教学目前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冯务中:讲到课堂教学的主渠道问题,现在思政课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学生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不足。
张会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出现了一些我们需要进一步反思的问题,我们思政课教师出现了本领恐慌。最典型的就是一些学生来了不好好听课,能留住他的人却留不住他的心。网络信息时代改变了我们教学的旧常态,我们教育者的权威和自身优势被解构了。
冯秀军: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在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非常艰巨。可喜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忘初心,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大胆改革,取得了有效的成果。所以说,虽然面临难题,我们依然可以教好思政课。
“抓住理论难点和重点,打通灌输最后一公里”
主持人:针对这些挑战,在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冯务中:我这几年进行了“导客为主”的教学模式探索。“导客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理念上意在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教师的角色要由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二是教师要引导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的重点从教向学转变;三是要引导学生的地位从教学对象向教学主体转变;四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换。理念转化为现实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法,简单说就是听说读写行,五管齐下。我们做慕课依然坚持“导客为主”的教学理念。慕课是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有四个要素:首先是慕课视频,它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问题;其次是课堂讲授,课堂讲授主要讲一些高精尖的问题;小班讨论一般是学生跟学生互动,我们老师和助教也参加,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听说、交流思辨能力;还有课下作业,锻炼学生读写行的能力。
张会峰:我们在北大的课堂做了一些减法与加法。从总体方向来看,主要是调整教与学的比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重在学习的体验,重在修养的过程。具体说来,一是减少教师讲授专题的数量,增加学生课后阅读书目和撰写读书笔记报告。二是减少教师主场,增加学生的参与,这就是所谓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主要体现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设置了课内讨论和课外的课件大赛和辩论赛。三是考核方面,减少期末成绩,增加平时比重,不仅重结果而且更加重过程。四是减少讲授的数量,增加讲授的质量,处理好教学与教师的关系。我们讲课要抓住理论难点和重点,打通灌输最后一公里,我们不仅要以情动人而且要以理服人。
谢玉进:我们进行问题链教学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谓的问题链教学,其出发点是研究教材,即探讨我们的教材到底有哪些重要的理论观点、为什么重要、这些教材的重难点问题跟学生们关心的问题是一个什么关系?进而重新提炼我们的教学主题,将教材体系真正转化成为教学的内容体系。
“如果通过翻转课堂学生成了主人,那么它就成功了”
主持人:近几年来,国内高校在探索网络时代的思政课教学方面,涌现出一批慕课,能否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冯务中:我认为翻转课堂只是一个形式,它的实质是什么?“导客为主”。如果通过翻转课堂学生成了主人,愿意进行主动性学习,那么它就成功了。相反,如果学生依然被动应付,那不叫真正的翻转课堂。“导客为主”的教学模式综合了两种教学思想,一个是因材施教,一个是长善救失。长善救失就是学生哪一方面有缺陷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提升他哪方面的能力。因材施教强调“顺”,而长善救失主要强调“逆”。学生都爱听课而不愿意说,教师就要想办法让他说,都爱读不爱写,教师要想办法让他写。有些学生听说读写行都不爱,那教师要想办法让他听说读写行都爱。救失是一种“逆”的思路,这种“逆”的思路更贴合教育的规律。
张会峰:是否要引入网络新技术的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网络新技术是否就是把我们的课程全盘移植到慕课上?这里需要区分三个问题,一要区分“我要学”和“要我学”的课程。第二要区分知识性课程和体验性课程。思政课是一个取经的过程,真正改造人的不是最后的“经书”、不是得到的成绩,而是路上的各种经历。三要区分“大伽秀”和“小伽秀”,慕课天然具有“大伽秀”的基因,它从诞生起就是以商业机制来运作的。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慕课与思政课兼容性的问题。
谢玉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供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和平台,这样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原来这个课是可以这么去理解的,他对课程的看法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我说的预设需求,这个需求是很普遍的。用这样的预设需求去满足学生,激发其潜在的需求,他就会跟着教师走。师生更深层的互动在于互相欣赏,而不在于简单接受教师的观点或者否定教师的观点,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在教学上获得无限的动力。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我们最终要拿理论来征服人、说服人”
主持人: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怎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冯务中:讲好思政课的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同时也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的脑袋里,我们在一定意义上正在从事这个工作。但我们不是把自己的思想直接放入别人脑袋里,而是通过教学环节的设置和考核方式的改革,让学生自己从脑袋里长出那样的思想,这是我们思政课教师最终追求的一个目标。
张会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和引路人。我们改造课堂的目标是要让学生真心喜爱。我觉得需要甄别一下“喜欢选课”和“喜欢上课”的区别。如果这门课上课“放羊”、考试“放水”,那么学生很可能喜欢选这门课,但是喜欢选课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不喜欢上这门课。所以我们一定要区分表面繁荣和学生真实的感觉,要区分娱乐体验和真实体验,要区分引导和迎合,要甄别学生真实的意愿。
谢玉进:讲好思政课,有几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的。首先,深耕教材是基础。离开教材,教师讲的内容可能没有错,但是已经不叫思政课了。其次,读懂学生是本分。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教师要懂学生,知道学生的需求在哪里,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再次,欣赏教学是提升。教师如果能赋予思政课教学以意义,而且觉得它美妙,并且努力让它变得美妙,这就是一种艺术。最后,回归经典是王道。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我们最终要拿理论来征服人、说服人。
冯秀军: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应该始于天性,合于节奏,成于风格。始于天性就是说我们每个老师情况不同,每个学生的情况也不同,师情、学情、校情各不相同。因此要因地制宜。合于节奏是指我们作为教育者,要依据每一个生命成长的节奏节拍来因材施教。我们要根据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根据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来找到并调整思政课的节奏。最后,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成于风格。我希望我们的思政课教学能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作者单位: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原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23期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