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高校活动会议

北京高教学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研讨会召开

2018-01-21     来源: 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作者: 张会峰

2018年1月21日,北京高教学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研讨会在香山饭店召开。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刘冰、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晓纯出席研讨会并讲话。来自北京50 多所高校的130余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紧紧围绕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题,分别就教师能力提升与青年教师成长、科研论文写作与科研项目申报、思政课课程建设与改革等话题展开研讨。孙英副理事长,刘树宏、李志强副秘书长先后主持了会议。以下为会议主要内容。
本次学术年会主要有四项内容:1.传达学习教育部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现场推进会会议精神;2.教师能力提升与青年教师成长经验交流;3.学术报告与科研交流;4.圆桌对话: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会议内容极具吸引力,与会者讨论热烈,在处理教学中的很多重难点问题上有新进展。

一、主管领导讲话

在开幕式上,刘冰同志代表市委教育工委对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传达了市委教育工委要求认真学习近日教育部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现场推进会的会议精神,以及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些指导意见和要求。刘冰强调,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师队伍建设,要整体化布局,整体打造思政课大品牌;要精准化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实效;要贯通化培养,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他用五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今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能力提升要努力的方向,那就是要处理好“天际线和地平线”的关系、“外立面和内装修”的关系、“扶上马和跑起来”的关系、“火车头和动车组”的关系、“满意率和获得感”的关系。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晓纯,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会2017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王晓纯表示,研究会为教师们构建了一个很好的精神家园,促进了理事单位成员间广泛交流,影响力不断扩大,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促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希望研究会在2018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贯穿思政课建设,在新形势下继续做好研究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教师能力提升与青年教师成长经验交流

为了更好的鼓励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本次研讨会邀请三位优秀青年教师进行了交流分享。北京化工大学青年教师于文博作了以“居安资深,如琢如磨——思政课教学科研的一个困惑、二重探索、三点体会”为题;北方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王润稼以“教研互显彰,业趣两相合——一个思修青椒的寻寻觅觅”为题;中央财经大学青年教师王静以“在问题导向中实现精准教学”为题分别进行了交流。三位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交流分享,精彩纷呈,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为了在整体上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能力,研讨会副理事长、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教授作了题为“浅谈马院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成长”的报告,冯秀军以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队伍建设为例,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关键在于队伍建设,而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建设好教师的“四重身份”和“三支团队”,即教学身份、科研身份、学科身份和服务管理身份;学科建设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和教学改革团队。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它的快速成长和累累硕果验证了上述理念,为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建设、如何提升教师能力,提供了有益参考。

三、科研交流和学术报告

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解决科研论文怎么写、经典著作怎么读、科研项目怎么报的问题,本次研讨会在这一环节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林英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运用的实证分析”报告。为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现状,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的情况,李林英从研究方法的视角,以600多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博士学位论文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其中研究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特点和对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引发了与会教师的深受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作了题为“如何研读经典著作和党的文献”的学术报告。刘建军教授结合自己阅读和科研经历,娓娓道来,分别讲述了怎样研读经典著作、怎样研读党的文献、怎样写阐释性论文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刘建军表示,不能孤立地读经典,要“联系作者本人来读、联系历史背景来读、联系基本原理来读、联系现实需要来读”。他还特别强调,要完整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要“原原本本地读、全面系统地读、融会贯通地读”,并结合具体文献的学习和领会为大家举例说明,与会教师受益颇深,意犹未尽。
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树荫教授作了题为“如何申报科研项目”的报告。王树荫教授结合自己申报和评审科研项目的经验,对科研项目申报中如何确定题目、如何撰写研究现状述评、如何撰写申报书主要内容、如何列举前期成果和参考文献等问题,逐一做了指导和提示。帮助广大思政课教师在科研项目申报方面,提高了技巧,增强了信心。

四、圆桌对话: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研讨会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不断创新。本次研讨会最后一个环节的主题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讨采用圆桌对话和访谈的形式展开。对话访谈由研究会副秘书长、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志强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邱吉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明教授、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戴秀丽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威威副教授(特约)、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会峰副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兵副教授、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王润稼七位中青年教师作为嘉宾在主席台就座,他们分别就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道与术”“神与形”“师与生”“教与学”“变与不变”“原则性与灵活性”“价值引领与学理支撑”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重点阐释了这些关系在新时代遇到的新问题,思政课应该如何在改革中应对这些新挑战。吴威威介绍了黑龙龙江省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台上的主旨发言也引发了台下与会教师的参与和互动,引起了共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研究会理事长王树荫教授作了大会总结。他回顾了2017年研究会所做的主要工作,肯定了本次研讨会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还谈了研究会2018年的主要工作设想。北京高教学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研讨会学术年会在欢快祥和的气氛中圆满闭幕!

部分老师会后感言

周宏岩(北京化工大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政课也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大发展的时代,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天下第一大学院,思政课成为天下第一大课堂,这样的发展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是80后的青椒们大有作为的时代,是70后的红椒们大展宏图的时代。作为60后的干椒,身处这个巨变时代而备感压力,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不是不进则退的问题,而是你不跑步前进,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教材内容会变,教学方法会变,但教育者的责任不变。
王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听完与会青椒们的交流报告,深感后生可畏,心中忐忑!三位青椒都是85后,虽参加工作没几年,但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底、现代的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了青椒和专家学者们的报告后,有一种被上了发条的感觉。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教书育人,做表率,时刻不忘初衷,用自己的责任心、事业心和爱心奉献于“三尺讲台”。
安娜(北京交通大学):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已进入新时代。青年教师初上讲台,需要尽快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适应从知识接受到知识传授过程的转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一是注重挖掘文化底蕴,二是注重运用鲜活素材,三是注重回应学生困惑。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在青年教师培训方面,建议将高校师资博士后适当纳入青年教师培训范围。
 

供稿:张会峰

摄影:王鹏

编辑:张智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