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高校思政新闻

十九大精神引领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

2018-02-28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彭萍萍

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新时代的系统回答,确定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作为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提供了指导。
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面临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党的十九大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首先,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挥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引领作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次,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判断,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这一思想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性纲领,引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凝神聚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再次,加强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实践,重点讲清楚中国道路的独特创造、中国理论的独特贡献、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促使人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进而坚定“四个自信”。最后,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中,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
首先,提高马克思主义学科自信、学术自信,增强学科人才队伍的学科意识。要把人才培养质量第一的意识贯穿到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师和研究者的队伍建设,最关键的是要提升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师和研究者的学科自信,把“真懂”、“真信”作为对这支人才队伍的基本职业素养加以具体化和应用化。
其次,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术导向,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实回应力、学术影响力和理论话语权。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样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落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就是要自觉把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勾连、对接起来,把解决社会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面向,从问题的解决中,去获取学科发展的灵感,丰富学科的知识,而不是固守着狭隘的刻板思维和受局限的话语去自说自话,甚至是自娱自乐。
最后,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走出去”,扩大国际学术交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加大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研究力量的关注,加强同世界一流马克思主义学术机构和国际知名学术团体的联系,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不断发出中国声音,注重选派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人才对外交流。及时掌握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问题,吸收借鉴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向国际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成果走向世界,不断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话语权。
(作者单位: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理论部)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