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一期

提高质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2018-03-13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17.9.13~17     作者: 逄锦聚

【摘要】提高质量是“原理”课也是整个思政课教学的生命线。判断“原理”课的教学质量,应坚持评价“教”与“学”相统一,评价短期与长期相统一,手段和目的相统一。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要努力提高教师水平;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增强学习思政课的自觉性;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加强领导,为提高思政课质量提供组织保证。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教师水平;教育规律;教学内容;组织建设
【作者简介】逄锦聚,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17.9.13~17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能不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高校,帮助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课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教学,关键是教师,要害是质量,提高质量是“原理”课教学的生命线,也是整个思政课教学的生命线。如何提高质量?本文将谈一些看法。
一、如何判断“原理”课教学质量的高低
把提高质量作为“原理”课教学生命线,大家可能没有异议,但如何判断“原理”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则认识并不一定完全一致。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过程中,各高校都在探索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有的将学生满意度作为判断标准,有的将考试优良率作为判断标准,有的将考研录取率作为判断标准,有的也将这些方面合在一起作为综合判断标准,等等。这些探索都是有意义的,可以作为进一步探索的基础,但也不都十全十美。例如,学生满意度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满意度高未必一定符合教学目的要求,有些课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可能满意度不高,但毕业工作后感到最有用;考试成绩可以反映学生学习的收获和对知识把握的程度,但很难完全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对基本原理的把握,是要通过实际检验的,单凭考试成绩判断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至于考研率,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毕竟只有一部分继续攻读研究生,大量的要就业工作,显然不能认为就业工作的学生就没有学好“原理”课。有鉴于此,继续探索对“原理”课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此,提出几项原则性建议,与大家讨论。
第一,坚持评价“教”与“学”相统一。思政课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质量高低,既要看教师教的质量,也要看学生学的质量。因为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所以首先要看教师教的质量。判断教师教的质量可以有多项标准,如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程度,对讲授内容学习把握的深度和广度,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学生交流的水平和实际的教学效果等。学生学习质量既是对学生学的效果的检验,又是对教师教的效果的检验,所以判断教学的质量归根结底要看学生学的质量。但相比对教师教的质量的判断,对学生学的质量的判断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坚持评价短期与长期相统一。
第二,坚持评价短期与长期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的对象是青年学生。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之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要看短期,也要看长期。在短期,可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收获,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这当然可以通过考察、考试等方式及其取得的成绩加以判断。在长期,则要看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在各自岗位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看对人民和社会的贡献。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判断“原理”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结底要看立德树人的质量,不仅看在校学生,也要看毕业生,不仅看学生的一时,也要看学生的一生。这是一个难题,需要长期探索,但需要开题。
第三,坚持手段和目的相统一。与所有思政课的教学目的一样,“原理”课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为终生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奠定基础。这是“原理”课的根本目的,也是“原理”课与其他专业课相比的鲜明特点。实现这样的根本目的,就要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和手段,例如要深入浅出全面准确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采取一些理论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方法,运用网络等现代化新手段甚至探索运用慕课新形式等。教学方法很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效果,没有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就很难达到目的,但必须明确,方法和手段是为达到目的服务的,方法和手段并不等于目的,即使有了好的方法也不必然达到目的,道理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觉接受才可能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所以,在判断“原理”课质量时,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要评价这些方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当前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决定或制约“原理”课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以下结合上半年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听课的情况和日常对思政课教学的了解做一些初步的分析。
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和要求,“原理”课教指委的16位委员先后赴196所高校,听课251节,有“原理”课,也有其他几门思政课。总体看,由于中央高度重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狠抓落实,广大教师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建设,思政课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教师敬业爱岗认真备课,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教材内容,观点正确,条理清晰,并尽量运用切合学生实际的典型案例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回应学生的关切,积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性。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自觉性、积极性增强,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发表的意见观点正确,有一定独到见解,表现出青年学生的良好素质和风貌。据统计,按照教育部社科司制定的标准,所听课程中优、良、中的课程占到84.3%。
但从听课和日常对思政课的了解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思政课质量的提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有:
一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对思政课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握不准,对讲授内容的高度和深度把握不够。凡是讲课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其共同特点是对思政课要把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的教学目的要求十分清楚,始终不离,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既有高度也有深度,即通常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讲课非常卖力,讲得也很生动活泼,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有的拘泥于传授知识,具体知识点抠得很细、很碎,而忽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在知识的传授之中,有的则拘泥于课本,不敢旁征博引,不能自如地联系实际。以“原理”课为例,讲经济全球化如果不能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观点,不能引导学生联系当前实际、分析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讲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如果不能讲清楚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和特性,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
二是高校对思政课重视程度有差异,有的高校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高校对思政课非常重视,但有的高校则不那么重视。凡重视的高校,普遍表现为学校主要领导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教学,教学机构设置到位,教师配备和课时数量基本按照中宣部、教育部的文件要求落实,教师配备数量足,课时有保证,经费比较充裕。凡是领导重视程度有差距的高校,则教师编制不足,课时缩减,经费拮据,个别高校甚至十分严重。以教师编制为例,最典型的有一所拥有6900名大学生的独立学院,只有3名专职思政课教师,而且都是近年毕业的青年教师。这3名教师,每人至少要讲两门课,多的讲4门,每周平均18课时。教师不足,只能大班授课,有的课堂学生超过200人。这样的一种状况,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再以“原理”课课时为例,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文件要求,“原理”课是3学分,大致要开54学时,但一些学校只开32学时,有的甚至更少,差额课时据说以社会实践补足,实际上究竟社会实践开了多少学时,不太说得清楚。学时不够,教学内容有的就不讲,极端的情况,有个别学校只讲“原理”课教材的前三章,后四章干脆不讲。这怎么能保证教学质量呢!
三是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高。近些年来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普遍提高,这是事实,但有的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也是事实。在日常接触中发现,确有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学生典型,有的学生包括理科学生,不仅课堂认真学习,而且课后认真学习,不仅读教材,而且还读经典著作原著,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但是在听课中也发现,仍有学生上课迟到、瞌睡,听课很不认真。至于上课做笔记,更是凤毛麟角。
三、提高思政课质量的措施建议
第一,努力提高教师水平。要提高思政课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水平,包括思想政治水平、业务水平和树立良好的学风。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建设,关心教师队伍的建设。去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给思政课改革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创造了极好的大环境。在如此好的机遇下,教师可以大有作为。而要大有作为,提高自身水平至为重要。
一方面,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教师必须“教马、学马、信马、言马、用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1]要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模范,不仅吃透教材,而且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真理,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要带头讲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为学生做表率。
另一方面,要提高业务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学科,思政课教学是学问,要认真研究学科规律、教学规律。一要苦练内功夯实理论基础。思政课教学只有“深入”才能“浅出”。仅仅熟知教材的知识点是不够的,应当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点背后的理论深度,以现实生活为案例讲解理论和知识点,使学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坚持以文化人,以理服人,依靠理论的魅力、穿透力吸引学生、说服学生、感召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入脑入心。二要加强教学方法研究,提升组织教学的能力。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2]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善于将长期积累的为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要善于调动学生听讲、讨论和自觉学习的多种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热情。三要注重教学对象的群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施教,个性化施教。要充分尊重教学对象的主体性,针对教学对象的心理气质、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完善教学设计,制定教学方案,有意识地选取适合教学对象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展开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四要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教学是一门艺术,讲课如春风化雨,只有潜心静气,仔细锤炼教学艺术,才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魅力和吸引力。
提高教师水平的途径除了教师本身努力外,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支持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参加进修,给予其必要的条件保证。
第二,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增强学习“原理”课和其他思政课的自觉性。提高思政课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但对于学习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而言,学生是内因,决定因素在学生。教师教得再好,但学生如果不认真学,也很难收到实效。大学生在13多亿人口中是佼佼者,是祖国和人民的希望,“90后”也好,“00后”也好,总有一天要担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使命和责任,成为国之栋梁。所以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应该自觉增强学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好思政课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学生要树立不是别人强求学,而是我要自觉学的意识。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请英雄模范人物作报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生相互介绍经验等多渠道多形式,启发和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自觉学好马克思主义,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三,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要做到这样,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是基础性环节。
自2004年开始,中央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过程中重视并加强教材建设,举全国之力编写并适时多次修订思政课教材,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为保证教学质量,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可读性。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明确宣示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3]思政课要及时地将这些重大理论进展吸收到教材中,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并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进头脑。
在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要下大功夫把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把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体系,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在授课时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地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更加灵活的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更加接地气,真正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要加强集体备课环节,以“实效原则”为主导,以理论、事实、形象、情感为教育基本内容,用可感可知的故事讲述深刻道理,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形成话语体系和话语风格,使学生愿意听、听得进、听了信,真正把道理讲得有格调、有味道、有意思。
第四,加强领导,为提高思政课质量提供组织保证。从各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情况看,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必须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首先是加强党对思政课的政治领导。党委要把提高思政课质量摆在重要位置,掌握加强高校思政课的主导权,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证高校思政课成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加强党的领导,还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在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和能力,并发挥共产党员在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党要管人才。要在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生活上关心教师,要创造良好条件,培养造就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使教师能够专心致志地既授业又传道,既教书又育人。
加强领导要落实到各个环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严格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要求,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同时,要尽快建立健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准入与退出机制。在加强政治要求的同时,强化专业要求,成绩优异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不符合思政课教学专业要求的教师要有退出机制。2017年以来,天津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给政策倾斜、给编制保证、给资金支持。思政课教师严格按1∶350的师生比足额配备,3年内将增加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1000余人;按照从大一新生中全员选拔、分层培养的方式,在4年内集中培养100名“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者”;2017年投入900万元重点建设3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综合投资计划中单独列支4000万元,通过“教改创新团队”“教改成果推广”“精品课程”“领航学者”等项目,专项支持思政课的科研创新……从今年开始,高职和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的聘任将按照规定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这些举措把加强对思政课的领导落到实处,很值得学习和推广。
加强领导要与加强教学管理结合起来。要健全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完善思政课评价方式,实行领导专家评价、教师同行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体系。目前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聘任等方面的评价中,重科研成果而对教学重视不够的问题应该纠正,要合理增加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的比重。除此之外,要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定期随堂听课调研,进行现场指导,完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07-28 (1).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