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一期

以教学讲义为突破口 打赢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攻坚战

2018-03-13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17.9.18~21     作者: 徐维凡

【摘要】提高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应从高职高专的办学实际出发,找到制约教学质量的主要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基于高职高专思政课的现状,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地提升教学质量,将编写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讲义作为突破口是适宜和可行的。
【关键词】教学讲义;高职高专思政课;质量攻坚战
【作者简介】徐维凡,教育部社科司(北京100816)。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17.9.18~21
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提高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应从高职高专的办学实际出发,找到制约教学质量的主要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这里,笔者就高职高专思政课质量攻坚战突破口问题谈些设想,与大家作一交流。
一、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思政课质量攻坚战的突破口选择
打好质量攻坚战应选好突破口。突破口指攻克难点的目标和路径选择。选好突破口,在打好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中具有关键作用。教育部提出高校思政课“五个攻坚”的总任务,涵盖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领域,反映了对高等教育规律和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刻认识。打好提高思政课质量的攻坚战,首先是思路攻坚,着力解决攻坚方向和布局问题。为此,应抓住主要矛盾,对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和机制攻坚的具体任务、实施途径以及相互关系和推进顺序进行分析比较,选取既是攻坚的交叉、聚合点又是牵动面宽、带动作用大的任务作为突破口,集中全力攻克难关,在全线扩大战果,促进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选好高职高专思政课质量攻坚战的突破口,应充分考虑高职高专院校的特殊性。在突破口的选择上,高职高专院校与本科院校应有所区别,从高职高专思政课的实际出发,回答和解决面临的紧迫问题。一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实力、教师个人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等方面与高职高专思政课担负的任务相比差距较大。比如,课堂讲授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对重要的理论观点阐述不深入、不透彻;问题意识较弱,对学生关心的问题,剖析阐释不够,对错误的思想观点回应不够的现象较为普遍地存在。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依靠教师和学校的各自努力改变目前状况,缩小上述差距的能力较弱。高职高专思政课先进教学经验和优秀教师的获奖数与本科相比明显偏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现实情况。这种状况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质量攻坚战应选取集中资源,推出示范性强、受益面大的举措作为突破口。
通过近些年来对高职高专思政课情况的了解,特别是2017年上半年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大规模听课调研,我们对高职高专思政课状况和特点有了新的体验和认识。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做听课调研总结。笔者认为,基于高职高专思政课的现状,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地提升教学质量,将编写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讲义作为突破口是适宜和可行的。
二、精心设计、精心实施,编写高质量的教学讲义
教学讲义,对于高校而言并不陌生。按通常的理解,它是指高校教师为讲课而写的教材,也称为讲稿。作为教师专用的教材,有别于教师和学生共用的普通教材;它主要解决一门课程讲授内容问题,也有别于课程教案和教学辅导书。当然,也不排除教学讲义在某些方面会适当加入课程教案或教学辅导书的个别元素。教学讲义以高职高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分别简称“概论”课和“基础”课)两门课为单位分别编写,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暂不列入考虑的范围。
从内容上看,教学讲义主要由如下四种要素构成。首先是该课程的理论结构体系。思政课程统编教材是高职高专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基础,其最大特点和优势是对各门课程必须向学生讲授的理论内容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形成了课程的理论体系。这样的理论体系有助于编写教学讲义,但是教学讲义又不能简单照搬统编教材,要以统编教材为依据,从中提炼出该门课程的理论结构体系。即按照理论体系中重要概念的内涵、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层次以及重要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出一个纲举目张的结构体系。这个体系层次分明、线索清晰,能够收放自如,提起一条线,放下一大片,成为教学讲义的内容中轴。[1](P271-274)近年内,根据教育部社科司的安排,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指委组织起草了“基础”和“概论”两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依据统编教材,结合高职高专的教学实际,对两门课程教学内容作了简明扼要的规定,计划于今年出版。教学基本要求的起草,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形成理论结构体系积累了经验。
其次是该课程涉及的事实体系。思想理论教育主张摆事实讲道理。事实在思想理论教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P9-10)抓住事物的根本,就是要求我们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实践中的事实来增强思想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应该说,在当今的思政课课堂,通过列举事实、事例来讲道理的做法已经较为普遍了,这与从概念到概念的抽象论述相比是一个进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课堂在事实、事例采用上比较随意,缺乏代表性,难以引起理论思考;有的课堂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多次重复使用,而另一些重大事实则几乎不提。思政课中的事实,应具备如下特点:其一是与党的基本理论相对应的基本实践范畴内的,或者与重大理论观点和命题相联系的重要事实。其二是整体上的事实。列宁曾说过:“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3](P364)这一论述对我们如何对待和运用事实,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基础”课应围绕思想道德和法律的社会生活实践,“概论”课依循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轨迹与当代最新进展,广泛地搜集相关的事实、实例、数据等,经过筛选整理,形成事实的体系。
再次是课程相关问题的逻辑体系。问题的逻辑体系与课程的理论结构体系和事实体系相对应。这里的问题专指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中遇到和提出的问题,是基于他们所处时代环境、成长经历、思想特点等基础上产生的疑惑,而不是泛指理论研究、干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近些年来,问题意识已经在思政课教师中形成广泛共识,并在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如上海大学多年来注意搜集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在采用新的项链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后提出的大量问题,建立问题库,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分析、解答。又如,中央财经大学在尝试和探索中找到了“问题链教学法”:从2008年至今,通过面向全国9个省市10所高校学生的问卷调研形式进行调查,提炼出近千个大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以学生关注和困惑的问题为起点,以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引导教学,让教学沿着答疑解惑的认知路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其中,每一个纳入问题链的内容都经过了认真的分析和深入讨论。再如,近几年,教育部主管部门以问题征集形式立项,支持思政课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这些都为形成课程相应问题的逻辑体系打下了基础。
最后是教学方法体系。当今,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在思政课课堂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这些方法和手段运用得当,就会有效地增强教学吸引力、感染力;运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要准确把握方法和手段的性质和作用,既要看到任何方法和手段都不是为自身服务的,都是与一定的教学内容结合并且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因而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要看到任何方法和手段都不是万能的,每一种方法和手段都有其特点、优势和适用的条件。如视频,运用得当会产生简明、生动、感人的效果,运用不当则会给人拖沓、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印象;再如,课堂互动,有的互动自然、实在,有的则显得简单化和形式化。因而,对林林总总的方法和手段应做通盘的研究和具体的分析,形成教学方法体系。
教学讲义编写是上述四个体系交叉融合,形成系统讲稿的过程。首先是整体性设计,将教学讲义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构思和布局,制定编写大纲。在此基础上,以理论的结构体系为基本线索,对每一个重要的观点从哪个问题切入、运用哪些事实,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进行精心构思,融理论、事实、问题、方法为一炉;在配方科学、工艺精湛以及包装新颖上精心谋划、精雕细刻,最后形成系统详尽的讲稿。教学讲义应该具备如下特点:内容丰富但不是教材的复原和延伸,而是着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表述形式不是平铺直叙,而是以理论结构体系中的重要观点为主轴大开大合,既能放得开,把道理讲深讲透,又能收得住,避免偏离主轴;通篇不是用大量的概念来推论,而是用富有针对性和鲜活的实例来阐明道理;话语体系不是书面语言和文件语言,而是娓娓道来、循循善诱的教学语言。这是教学讲义致力于达到的理想目标,这个目标是建立在思政课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理想状态。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教师授课都具有上述的特点。
教学讲义编写的全过程也是对其试用并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要边编写、边试用,边听取意见、边修改完善。在动笔前,需要发挥团队的优势,大家面对同一项任务分别汇集相关的研究成果,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就有关难点咨询专家的意见,形成写作思路的建议;再将团队每位成员掌握的知识集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最后确定撰写思路,形成统一的讲稿。然后,由参编人员或合作单位拿到教学第一线试用,验证成功之处,查找和发现不足,经过试用、听取意见、修改完善的不断循环往复,使教学讲义不断臻于完善。
三、增进共识、加强统筹,充分发挥教学讲义突破口的作用
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编好、用好教学讲义,充分发挥突破口作用,需要在增进共识、加强统筹上下功夫,并抓紧做好相关工作。
充分认识教学讲义的突破口意义。较长时期以来,一部分高职高专思政课课堂存在的教学重点把握不准,理论阐述不到位问题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最大难点。产生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高职教师队伍内部差异较大,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无疑,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逐步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学讲义为满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高水准、快速度、大面积地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提供了一定可能。教学讲义是一个供参考借鉴的教学模板,可以为教师把握内容提高讲课能力提供切近、翔实的全程指导。任课教师使用它,犹如过难关时有了一个抓手,攀登高峰时有了一个平台,可以让使用者在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上有一致的、精确的、较高的标尺,做到主要内容不遗漏、重点难点讲清讲透,因而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面积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把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推进一大步。
加强教学讲义的宣传推广工作。教学讲义的使用不是指令性而是示范性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消除对它的疑虑和误解,逐步得到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的认可和接受;它是应急之举,但绝不是权宜之计,如使用得当,将在较长时期内发挥作用。因此,应加强教学讲义的宣传推广,通过示范、观摩、研讨会等方式,讲解教学讲义的定位、功能和特色,交流使用经验,让更多的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了解和认识教学讲义并用于教学实践。应该建立这样的共识:教学讲义既不是培养懒汉也不是拔苗助长,用好它离不开教师本人的刻苦学习和亲自实践。它如同一部剧的脚本,为演出提供一个基础,但演出最终能否获得成功,需要任课教师对脚本的深刻理解并加以再创造和临场发挥;它不是一部直通车,而是一个助推器,可帮助教师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跨越。
发挥好教学讲义对队伍建设的带动作用。教学讲义致力于提高思政课课堂质量,不仅直接从事教材攻坚和教法攻坚,而且能够带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间接地服务于队伍攻坚。组织一大批思政课教师参与教学讲义编写和试用的全过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培养培训,其最大特点是做中学。教学讲义编写面对的大量课题,如理论结构体系的梳理、实践事例、事实的搜集、学生关心的重点问题发现和整理以及教学方法体系的分析,特别是这些系列内容的融会贯通等,需要思政课教师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和解决,通过一线教师和专家之间的互动以及有经验的教师、学术造诣深的专家传帮带,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也有希望从中产生一批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培养培训还有助于培养全能型教师。由于高职思政课教师所处的特殊工作环境,往往要求一人能通讲一门甚至两门课程,这种全能型教师的要求甚至高于本科院校。教学讲义面对的问题整体性非常强,在参与编写和试用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将按全能型的要求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将对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重视教学讲义编写的组织协调。教学讲义作为攻克难关的重要武器,需要投入极大的心血来精心设计、精心锻造。教学讲义的编写、试用等涉及面宽、工作量巨大、协作性要求高,因而不是一人或几人、一所或几所学校甚至不是一省能够独立完成的。理想的方式是开展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合作,需要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和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加强组织协调并给予大力支持,选派有经验的教师、专家和中青年教学骨干参与这项工作,同时,有关部门以课题立项方式予以资助。
处理好突破口攻坚与其他攻坚的关系。教学讲义作用和优势的发挥,不能奢望毕其功于一役,不是教学讲义编好了就大功告成,其他一切都随之迎刃而解了。教学讲义主要用于课堂的系统讲授,要认真做好与线上教学相结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等工作。同样,教学讲义发挥作用离不开机制攻坚,需要统筹结合,运用好课内外、校内外各种资源,构建起符合思政课建设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李秀  林文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