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一期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运行机制研究

2018-03-13     来源: 《北京教育》:德育,2017.12.58~62     作者: 王浩业 郑士鹏

【摘要】在新时代,基于问题导向加强教学改革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选择。正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在教学目标方向明确、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整合和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以思想动力机制明确目标方向,以多维创新机制调整教学改革发展进路,以系统整合机制增强资源补给,以激励考核机制提升改革自信,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综合运行机制,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增续动力。
【关键词】问题导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王浩业、郑士鹏,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44)
【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德育,2017.12.58~6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扬帆资助计划委托项目“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L17H200030)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具有鲜明的思想属性、政治属性、文化属性与教育属性。在新时代、新矛盾的转换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以问题为导向构建科学长效的教学改革运行机制,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凝聚力与吸引力。
一、基于问题导向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具有时代必然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毛泽东曾指出“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2],能否发现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成败。
(一)基于问题逻辑是构建教学改革长效机制的重要前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根本是以问题为导向构建研究性、启发式、问题式的教学体系,关键在于突出主要矛盾,促进对“是什么”的思考及向着“为什么”的研究蜕变,使大学生在现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扩展思路,探索更多可能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问题切入教学、以问题推动教学、以问题启发教学的长效运行机制,对增强教师的教学效率、激发大学生的探究欲望发挥积极的作用。基于问题逻辑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建立以顶层问题与核心问题为主导的课程问题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起点,也是提升大学生自修能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为世界贡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为我国在新历史方位上的改革创新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科学指导,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增添了新的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和活的灵魂,又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要求,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创造性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中之重。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要结合新时代的矛盾和特征在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做出调整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唯有与时俱进,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层次解读,才能在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中坚定立场、明确方向,形成破解问题的实用教学体系,使大学生系统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渠道,培育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使大学生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内化,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发展,以高度的时代责任和使命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努力奋斗。
(三)着力建设一流高校与培育一流人才的现实需要
争创一流高校离不开改革,改革是决心的体现,是能力的缩影。有的放矢地精准改革是创办一流高校与培育一流人才的现实需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素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以教育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关心的问题、改革的难题为重点,一切改革实践都需要围绕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开展。通过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人力资源优化等多项改革实践,建立具有科学性与竞争力的现代教育体系,进一步满足建设一流高校、培育一流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新时代中,追赶世界一流的脚步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媒介化改革,精准推进各项改革进程。按照新时代一流高校的建设要求,以高水准的教学质量践行培育一流人才的教育承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实追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进程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作为一门涵盖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多样、紧密跟随时代发展的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保持思想与内容的时代先进性,亟须强化问题意识,深刻反思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厘清思路。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方向需进一步明确
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方向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启了伟大的征程,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应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在问题情境的启发下,大学生采取主动思考、探寻解惑的方式,形成清晰而有层次的学习框架,对增强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资源的调配具有积极的意义。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逻辑框架依靠的是历史轴线,因此大学生对课程的目标和方向易出现认知模糊。部分大学生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视为是纯粹的历史教学,缺少对中国近现代史涵盖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思想研究。以史实导向代替问题导向的弊端致使大学生陷入更深的学习困惑。由于课堂教学缺少围绕课程目标和方向的问题意识,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不善于启发学生,缺乏营造问题情境的能力,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无法高效解决大学生的问题诉求,导致教学目标与方向存在一定的偏离。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需结合新时代的变化进一步创新
方法的有效性前提是遵循对象的根本属性与内在规定。一直以来,侧重理论灌输、忽视自主探究是高校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度不足,学习过程比较被动,作为被灌输的对象而非解决问题的主体,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要受到教学方法和教师主观因素的深入影响。部分教师只看重大学生对课堂教学信息的接受量,长期忽视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能力,体现出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滞后性。部分教师在开展启发教学方面存在技术弱势,对大学生的问题诉求解释力不足。把握课堂热点、直抵问题核心的能力较为欠缺。此外,部分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方法的形式化,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条件等现实问题的思考不充分,对多媒体课件过度依赖,问题意识和思想能力弱化。探寻人本化与现代化相结合、问题意识与教学能力相统一的多维创新机制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系统整合的机制需进一步建立健全
健全优化资源供给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包括对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深度整合与高效运用。物质资源与财力基础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具有制约性。目前,部分高校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经费还较为不足,对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人员培训、学术交流、基地建设、社会实践等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人力资源整合不力主要表现为师资力量投入机制缺少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设计和实施方面精力有限。而且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缺少驾驭能力,思想受限于传统理论教学模式,活化人力资源补给机制,加大教师技能培训任务仍然艰巨。社会资源的补给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的重要条件,我国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少主动争取校外支持的意识,社会实践基地数量不足,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学的逻辑契合性不够,教学空间存在一定局限,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进展。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激励机制与实践的匹配度需进一步提升
健全的教学考核激励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综合反映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效度与教学实力。健全的教学考核激励机制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然而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激励机制与教学匹配性不足,存在制度设计随意性较大、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实践无章可循。由于缺少健全的考核激励机制,也使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果缺乏严格要求和量化标准,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配合度、满意度和参与度不高。同时,教学考核激励机制与教学实践的匹配度还不高,以社会实践教学为例,正是由于缺少社会实践教学的成熟考核激励机制,直接造成大学生在学习中表现消极,教师态度应付,这些问题的形成和长期存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无疑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不利于激发教师和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无法在有限的教程内取得更优的教学效果。
三、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运行机制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而言,增强课程教学的亲和力、凝聚力与吸引力还需要加强问题思维的养成,并基于问题导向精准定位破解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还要构建科学长效的教学改革运行机制。
(一)以思想导向机制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翻开了新的篇章,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任务开启了新的征程。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确定新的方位,解决新的矛盾,肩负新的使命,抓住新的机遇,面对新的挑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与独特的国情赋予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崇高的历史使命、文化使命与政治使命。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目标指引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一是加强教学内容建设,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感性、情境性和亲和力为目标,讲好“活的马克思主义”。二是发展好网络课堂建设,将基本原理与实践个案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新媒体复杂信息的辨识和选择能力。三是注重教育主体建设,培育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秀教育人才,引导教师做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者和先进思想的传播者,从而用坚定的意志鼓舞人,用先进的文化感染人,用科学的方法培养人,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各项措施和实践紧紧跟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不断走向教学改革的新阶段。
(二)以多维创新机制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发展进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方法改革。一是基于问题意识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依靠教师的课堂设计与情境创设,开展课堂问题答疑与方法指导。以问题提出为基础,挖掘大学生的探究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将教学内容有效地转化为大学生的个体认识。教师应创造尊重差异、理性包容的问题研究教学环境,培育大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以问题为媒介发展浸润式教学。浸润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坚持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注重全方位、全过程的全域渗透教育。结合浸润式教育的特点,进一步加强教学设计,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根据大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坚持因材施教。通过增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开展全域浸润教育,增强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同,培育大学生的理论领悟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三是充分利用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方法开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维视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信息辨识能力。教师应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带着问题开展教学,综合配置教学资源,既要掌握“独白式”的视频教学方法,更要善于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大学生的时时交流,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公开性、互动性与共享性。
(三)以系统整合机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资源补给
教学资源投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运行的必要条件,一是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改进物质资源投入机制。单独设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专项基金,依靠大学捐赠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采取资本化运作的方式严格加强基金管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物质实力。二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力资源投入机制。为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需要依靠重点选拔、人才引进、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人力资源的总体水平。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改进人才管理机制,采取脱产学习、社会考察、攻读深造、学术研讨等人才培养措施,制定筛选重点、定向培养的择优计划,为教师追求进步提供丰富机会。通过培育优秀课程带头人,实现以点带面整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理想状态。三是深挖及整合利用社会资源。要结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不足的现实问题,积极寻求社会援助。要联合地方政府机关、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福利机构、公益组织、教育场馆等社会力量,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基地,扩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空间,同时应建立校外实践联络及沟通机制,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长效互动提供保障。
(四)以激励考核机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自信
激励即是动力,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激发人的主体能动性,以强大的精神和物质动力激活人的改革热情。应加强考核激励机制的创新,鼓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增强教育改革的自信。一是严格教学能力考核。采取随机跟踪考察的方式对教师课堂教学动态进行全程把握。结合各课程的教学要求和任务目标,建立科学的激励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考察教学改革过程中对细节问题的落实程度。对在考察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予以精神及物质嘉奖,对消极懈怠、问题意识弱化、破解问题能力不足的教师采取观察培训等方法,激发教师反思自我问题、积极追求先进的自觉意识。二是重视对大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考察。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鼓舞人、激励人的功能,设置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奖项,为更多的大学生创造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激励大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三是在高校上下培育重视问题、解决问题的改革文化氛围,将问题思维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励高校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辉煌的改革成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9(0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9.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