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二期

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思路和构想

2018-04-24     来源: 教学研究     作者: 李梁

作者简介】李梁,上海大学。
原文出处】《中国高等教育》(京),2017.24.20~2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7JDSZK035)和2017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创新发展重点攻关项目“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dycx-112)的研究成果。
通过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催发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以应用促建设,着眼于解决思政课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强调以网络为载体的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的研发与共享,聚焦于探究信息时代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融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首次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这一实践概念。目前,就国内高校开展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方式来说,最常见的是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即单机版的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学(包括“慕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功能优势和积极影响。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于国内高校普遍开展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当前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逻辑基础
从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来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这一概念凝练并提出,促使这一概念进入教学实践的教育技术逻辑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开放运动的发展与媒介型大学教学模式,给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高度融合带来了强大驱动力。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加速了教育系统变革及其教与学方式创新。大规模在线课程(“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缩写MOOC,中文译为“慕课”)不仅提供免费学习资源,而且实现了全程参与教学过程的构想,其核心是强调“学”,即学生的学习。由传统教师主宰的课堂向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转变,在教学结构和过程上反映了师生的角色转换关系。“慕课”的横空出世,也给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高度融合带来新的驱动力。2014年3月15日,思政课主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国内最大的MOOC式在线互动学堂——智慧树正式播出。该课程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总体负责,包括北京大学等在内的10所高校、20多名教师参与共建。这是国内第一门混合式大规模开放式在线思政课,开启了“慕课”在我国高校思政课领域运用实践的先例。2014年9月22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正式在“学堂在线”上线。2016年9月26日,武汉大学四门思政课“慕课”正式开课。
第二,现代信息技术的生存特征和传播方式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特点相吻合,为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思路。由于大学生是在当代信息条件下成长,现代信息技术既虚拟又现实的生存特征及环境与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特点相契合,这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这个空间很好地满足了当代大学生抒发情绪的需要,因而也为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高度融合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功能和效用强烈“粘着”大学生,微博、微信等都是大学生常用的信息工具。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见证了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除此之外,青年学生本身就是喜欢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喜欢新奇和有挑战性的事物,对新信息和新领域充满热情。这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方式是吻合的,也就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发展开辟了新思路。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新型教育模式的产生、营造全新学习环境、促成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创新等方面,为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近年来,受到教育界欢迎的“微课”“流程再造”“颠倒教室”“慕课”等教学模式,就是试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典型案例。如,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以教学大纲为蓝本,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5个讲座序列,每个序列包括6-8个视频。学生通过线上作业、读书笔记,获得成绩和学分。据媒体报道,共有1000名校内学生在线学习,预选的时候这一数字接近2000人,校外还有近万人一起通过网络上课。时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雯姝介绍说,采用“慕课”的方式,能够实现学生从被动灌输到主动学习的转变。2015年春季学期以来,清华大学又推出了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研究探索
“慕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高度融合的产物。2013年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引入“慕课”,2014年“慕课”高速发展,2015年进入平缓期后,2016年又渐归平静与理性。始于2014年的思政课“慕课”,至今只有两年多时间。“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和困惑。目前,我国自主研发、应用“慕课”平台进行思政课教学的学校并不多。相比较而言,复旦大学牵头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慕课”上线时间最早,而清华大学开设的四门思政课“慕课”课程最全。笔者借助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的材料,结合两所学校开展“慕课”的实践,就思政课“慕课”教学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研究。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经过筛选未填写完整的问卷和答案相同等无效问卷,最终整理出来有效问卷576份。本次调查访谈对象共有7人。回收内容完整,调查结果有效。针对“您认为慕课模式下的思政课教学最吸引人的特点”,学生给予评价最高的是“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位列其后的是“新颖的教学方式”“优质的课程资源”和“别致的课程设计”,而“及时的反馈交流”只有少部分学生认可。在对“您认为慕课模式下的思政课教学还存在什么问题”的回答中,有近81%的学生选择“缺少有效的学习监督”,65%的学生认为“学习氛围不够浓厚”,53%的学生认为“问题反馈不够及时”,另外也有35%的学生认为“技术层面存在一些问题”,“教学语言障碍”这个选项所占比例甚小。其中,缺点评价中的“问题反馈不够及时”可能就是学生在优点评价中对“及时的反馈交流”不太认可的重要原因。关于“您对慕课模式下思政课教学有什么建议和意见”,有近100位同学表达了自己对思政课“慕课”教学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其中67%的学生提出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52%的学生提出要加强教学监督,完善教学考核:46%的学生提出网络太“卡”,应该加强平台建设;还有12%的学生提出其他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讨论相关的细节问题。
访谈调查中,在回答“您认为慕课模式下的思政课教学的优势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时,被访谈教师一致认同的教学优势是优质资源共享和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教师们普遍反映的问题集中在技术平台不给力、师生面对面交流减少、教学监督不够、碎片化教学导致的教学结构不完整等方面。这些调查结果与学生的反馈大体一致。另外,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部分教师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想法,并对当前所使用的思政课“慕课”教学的混合式模式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慕课”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但是这并不代表它绝对完美、可以完全替代传统课堂。目前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都应该通过将“慕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或者弥补,进而实现“慕课”教学的本土化和课程化;与此同时,“慕课”的发展也必然不会一帆风顺,思政课教师应该加强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发展思路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高度融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应用,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催发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融会贯通与相互促进。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不仅仅指占有现代信息技术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更关键在于:一方面,必须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催生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变革和助推作用;另一方面,思政课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这是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基本要求。
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基本思路,是采取应用驱动策略。只有聚焦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才能逐渐实现思政课教学方式中的两个基本转变:一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二是以能力素质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价值观培育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掘出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点,体现高度融合对于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强大引领和支撑作用。高度融合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即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这种应用必须着眼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深入普遍应用。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大学生的需求出发,使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发自内心地想用、爱用、习惯用,使其成为师生广泛参与的经常性教与学活动的常态化应用,成为师生教与学的一种习惯和常态。三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尝试新的应用、实现新的应用。可以预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会给新应用提供新的源泉和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和发展也会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必须以应用促建设,对既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造与提升,着眼于解决思政课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当前,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视野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工具和方法两个方面:工具即各种可用技术(或称信息媒体),如计算机及其技术、多媒体及其技术、网络通信及其技术、数据库及其技术等;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包括信息处理和信息传播技术,即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技术方法。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是当前信息技术推进的聚焦点。高度融合指的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环节中,创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更加生动灵活、教学更有针对性、学习方式更便捷、学习效果更佳,从而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自主能动性,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成功转化。
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逻辑构架,强调的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的研发与共享,聚焦于探究信息时代教学模式,实现课内、课外的教学、学习与交流功能,以及探索师资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其逻辑构架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构建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体系,研发思政课积件式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造数据挖掘技术支持的数据集成中心系统,建构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师生交互型教学模式,创设基于连接式模式的思政课专兼职融合的教学团队等。
需要指出的是,“高度融合”是一个比“应用”“结合”“整合”具有更高要求的提法。它强调的是一种教育与技术的双向融合及相互促进。这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教育界开始探索和研究关注的一种新方式,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国内首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上线开讲[J].思想理论教育,2014(4).
[2]郝巧.清华推马克思主义“慕课”[J].北京青年报,2014-12-4.
[3]杜占元.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目标、部署和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13(24).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