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二期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若干思考

2018-04-24     来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陈金龙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其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明确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厚的人民情怀、睿智的辩证精神、开阔的国际视野,彰显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与人类思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特征;地位
【作者简介】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广州510631)。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沪),2017.12.4~9
【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前中国重大社会思潮新态势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MZD016)。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概念,对其基本内容、体系结构进行了系统总结,并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党的十九大的重要成果。本文拟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体系结构、主要特征、历史地位作一初步探讨,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更好地发挥其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作用。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也离不开时代条件与国际背景的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自然也不例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基本理论来源。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本质特征、当代价值作了科学概括,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缘由,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2013年12月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主题,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以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主题,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推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精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与人民立场,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品格,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指导意义。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当代价值进行了系统阐释,强调“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对新时代的准确判断、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体现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继承和发展。
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连续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2]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求“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3]在阐释人与自然关系、全面从严治党、全球治理理念时,也充分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还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的名言、警句、诗文来表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人民军队建设的实践、大国外交的实践,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正是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才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说到底是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实践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源泉。同时,人民群众的期待与诉求,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坐标和参照,是推动理论创新的动力之一。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4]这是基于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植根于深刻的时代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崛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了低谷,摆脱了困境,激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从世界舞台的边缘逐步走近中心,国际影响力、引领力、感召力增强,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人类问题的解决作出更大贡献。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转机与国际社会的期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有利条件。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有国外媒体认为,这是一次“站在世界地图前”召开的大会。其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共产党人早已开始“站在世界地图前”思考中国问题的解决之道。也就是说,能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结合世界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既立足国情保持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又充分借鉴国际社会的有益经验,避免发展中国家经历的发展困境。随着国际视野的拓展,中国共产党人在考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也在思考全球治理、人类社会发展等国际性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面向国际社会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胸怀。
总之,考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要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等维度来说明。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结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明确的理论主题和核心内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5]这一判断就时间而言,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就空间来说,包括全部理论与实践。这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改革开放的历史要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来书写。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主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界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内在结构、基本特征,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也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这一新的时代课题,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围绕这一时代课题,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并对各方面的具体实践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八个明确”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八个明确”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回答和解决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性、战略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十四个坚持”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实践路径和实践要求。基本方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涵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各方面的总体实践要求,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二是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实践要求,包括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是涵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条件的实践要求,包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基本”。其中,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管长远的。相对而言,不同时期形成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有些内容已经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涵盖了此前提出的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基本内容。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五个基本”简化为“三个基本”。基本方略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理论主题体现了对邓小平理论主题的继承和发展,其核心内容、基本方略体现了理论与实践、认识与方法、战略与战术的统一。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又立足新时代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发展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厚的人民情怀、睿智的辩证精神、开阔的国际视野,彰显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
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特点是敢于直面矛盾、化解矛盾,善于针对问题、解决问题,从不回避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7]改革就是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和回答,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比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障碍、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挑战而提出来的,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又如,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是针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提出来的,体现了敢于面对问题的勇气与解决问题的担当。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强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意义。
深厚的人民情怀。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8]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实践,就是从人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开始,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顺应人民群众诉求作出的理性选择。比如,在论及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9]公平正义是人民对改革的期待,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人民利益满足的程度,是评价改革成败的重要尺度。又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着眼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表明了对人民利益、人民需要的高度关切。
睿智的辩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用,强调“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了辩证法的智慧,对“四个全面”、“四个自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内在关系的揭示,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比如,在论及改革方法时,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顶层设计,又主张摸着石头过河;既要求整体推进,又主张重点突破;既倡导胆子要大,又强调步子要稳;既关注改革方案实施的速度,更关注改革方案实施的质量。对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15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1]这些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都富有辩证精神。又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2]对“四个伟大”内在关系的揭示,也充满辩证精神和辩证色彩。
开阔的国际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在思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时,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又具有开阔的视野,以宽广的眼界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将中国问题置于全球背景下来思考,力求在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提供借鉴,为人类问题的解决提供智慧。比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立足国情、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提出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它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和全球化的新趋势,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治理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全球治理和国际问题的解决具有借鉴意义,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新贡献。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指出:“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1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世界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征,彰显了其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这是赢得人民群众认可、国际社会认同的内在品质。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应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发展、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评价。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既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比如,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运用和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将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统领,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运用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只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确立民族复兴的具体目标,才能解决民族复兴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才能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4]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15]如前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创造,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等显著特征,经受了实践的检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指导思想的主要依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既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保障。
展现世界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既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又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为世界社会主义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中国共产党肩负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重任,中国要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首先要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奉献国际社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对西方“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和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美国学者福山认为,世界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展现的社会主义前景,是对“历史终结论”的有力驳斥。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后,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实现了对“文明冲突论”的超越。不少西方学者、政要认为,西方的发展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人类社会演进的唯一道路,西方的今天就是世界的明天。中国道路的成功以事实表明,人类文明发展可以有而且也应该有另外的道路,不应该是西方模式一统天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中国道路的内涵,实现了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用中国概念、中国话语总结中国经验、表达中国主张、讲述中国故事的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奉献国际社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发展中的理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5,5、4.
[2][3]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119-120,120.
[4][5][6][12][14][15][1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7,13,15,14,12,69,10.
[7]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8.
[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52.
[1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
[1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4-05-28.
[13]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