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二期

六问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突出问题导向的探索

2018-04-24     来源: 教学研究     作者: 谭顺 丁乃顺 刘芳

摘要】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完善课堂教学设计是当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益探索与尝试。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可推行“六问法”,即问题何在?问题何重?问题何由?题解何法?题解何效?题解何为?依据问题发生及发展逻辑,归纳问题类型,弄清问题程度,摸准问题症结,在此基础上探索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确立问题意识,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水平。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问题性教学;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谭顺,丁乃顺,刘芳,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原文出处】《思想教育研究》(京),2017.10.78~81
教学实效性不高是困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目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在于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以问题为纽带,将问题贯穿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出发点,基于问题逻辑的问题教学内容体系是关键点,教学方法则是落脚点。”[2]为此,需要大胆改革与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及组织,围绕问题主线,完善教学环节。近年来,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谭顺工作室积极推进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尝试,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提炼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六问法”:一是问题何在?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厘清问题类型及性质;二是问题何重?摸清问题的普遍程度及严重程度;三是问题何由?找出问题表象背后的本质,摸准问题产生的根源及症结;四是题解何法?对症施治,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五是题解何效?在解题环节、步骤中动态检测实际成效;六是题解何为?即确立科学问题意识,提升大学生问题认知及处理能力。在对大学生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任务以理论教育为主,本文主要针对这两门课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一、问题何在、何重、何由?——问题诊断及确认
课堂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七类问题:一是理论认知问题,表现为对基本范畴、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认识不正确、不准确、不全面、不系统。二是理论运用问题,表现为学生仅仅满足于知识点的学习,惯用机械性记忆,欠缺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与意识。三是科学预测问题,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却不能科学推理、准确预见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势及重要特征,欠缺必备的鉴别、判断及预测能力。四是答题技巧问题,集中表现为审题不准,答题不聚焦,分析不全面、不深入,缺乏逻辑与层次。五是语言表达问题,语法不规范,用词不当,词不达意,表达主题不明确,观点混乱。六是思维定式问题,有的学生习惯于因果分析,有的学生习惯于多层深挖,有的则习惯于单层平铺、随意罗列或散乱无序。可见,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固定思维或惯性思维模式,导致认识存在单一性、片面性及局限性。七是立场倾向问题,部分学生看法偏执,对待社会问题的评判掺杂个人主观臆断与情感倾向,忽视客观标准与真实判断。
在这些问题中,有些是常规的显性问题,有些则是潜在的隐性问题。相比较而言,在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较多注重学生的显性问题而相对忽视隐性问题。例如,重理论学习问题,轻理论运用、科学预测问题;重理论教育问题,轻方法、思维、立场教育问题;重学生知识传授问题,轻价值引领、践行引导问题等。只见显性问题而忽视隐性问题,就会导致学生教育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有效性,这本身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但却被长期忽视的问题。
由此可见,学生存在的大部分学习问题只是问题的表现,属于表层问题。这些问题何以产生呢?为此,需要找出表层问题背后的深层问题,即问题产生及存续的根源和症结,这才是对症施治、提高教学实效的根本前提。学生存在学习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教师教学存在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过分注重知识点、理论体系的讲授,却忽视或欠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及方法的训练与培养,这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理论学习、理论运用、理论践行是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把理论讲全、讲深、讲透、讲活有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及理论体系的学习与理解,但不等同于学生听懂、会用、信服乃至践行。“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从知识教育到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应当是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的根本路径。
二、题解何法?——解决方式及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达成教学目的,好的教学问题就是教师握在手中的利器。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问题”作为基本要素来组织教学,用“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3]为此,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改进与完善问题性教学法:第一,问题性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及手段,目的在于对学生达成知识学习、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等系列培养目标,而不是仅以问题作为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考查、评价手段。第二,问题性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各个教学环节均遵照问题逻辑而设计和展开,知识讲授辅助于问题教学。第三,问题性教学运用的教学问题是根据教材、学生、教师三者特点及需要而设计的体系化教学问题。
什么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好问题?好问题的关键在于有用、能用、好用,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多重教学目标:传授知识、教授方法、训练思维、提高能力、培育素养、坚定立场。“在当前新形势下,究竟应该如何提出问题,问题要体现怎样的价值,采用怎样的范式解答问题最有效,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问题。”[4]好问题应当对大学生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多效力的训练、教育、培养功效。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在问题本质上要“深”一点,启发学生从现象看本质,增强思维的层次性。二是在问题视域上要“开”一点,培养学生整体性、全面性、立体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意识;三是在问题立意上要“高”一点,推动价值引领,强化立场导向,发挥精神塑造作用;四是在问题技巧上要“转”一点,尽可能避免问题过于直白、简单,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培养学以致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五是在问题难度上要“实”一点,问题设计须考虑学生的能力基础,也须考虑教师的驾驭能力,还须考虑与教材、大纲的衔接程度。
教学问题设计应当突出多重功能的衔接与配合,尽可能避免问题的单层化、狭隘化、小众化设计:兼顾纠错功能与启发功能,突出问题的灵活性;兼顾固基功能与引领功能,突出问题的目的性;兼顾区分功能与众益功能,突出问题的层次性;兼顾整合功能与拓展功能,突出问题的挑战性;兼顾保护功能与激励功能,突出问题的实效性。每个问题均有所侧重,但须力求发挥综合性教育、训练功效,每个教学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复合设计,各个问题相互补充、整体配合,构成更大的复合设计,共同着眼于学生整体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部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如下:1.试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比较分析;3.试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场社会革命的独特性;4.试述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5.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试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趋向;6.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究竟是指发展生产关系还是发展生产力?7.试析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兼述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8.试比较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何不同?10.鹰派与鸽派之争:中国当代外交战略的抉择;11.试析当代中国外交的特点;12.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考验及其原因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部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如下:1.分析题: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2.辨析题: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3.分析题:运用矛盾规律分析中日钓鱼岛之争。4.分析题:根据白居易的《放言》诗,试分析认识的特性。5.辨析题:真理包含谬误的成分,谬误也包含真理的成分。6.问答题: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是否可以从今天美国的生产力要比中国发达得出结论:美国的经济基础优于中国的经济基础,美国的上层建筑要比中国的上层建筑先进呢?7.问答题: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关系,那么为什么随着社会生产进步,许多商品的价格不降反升呢?8.思考题:运用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理论解析中美工人的工资差异。9.分析题:试述资本有机构成、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及其发展趋势。10.问答题:如何评价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11.分析题: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试述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三、题解何效?——教学环节及成效
问题性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四个环节:一是“讲”,教师把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讲透、讲深、讲全,扫除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二是“学”,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自学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体系、理论体系。三是“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教学问题完成集体讨论、书面作答,达到巩固知识、训练思维、提升能力的目的。四是“评”,教师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讲评,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及评价自身的不足及长处。四个环节就是四个学习台阶,学生渐进完成学习、巩固、提高、升华的梯级学习目标。
“评”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具有三项基本内容:第一,选出代表性作业作为样本,让学生自主鉴别优劣、好坏,并且给予不同分值。这项内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既知对错,又知优劣、好坏、高低、深浅、偏正、宽窄,明晰价值判断、是非判断、真假判断、美丑判断等多种判断标准,塑造多维度认识问题的能力及意识。第二,教师公布得分情况及赋分标准,点评加减分依据,归纳错误及不足,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明确改进方向。第三,公布参考答案,不是标准答案,也不是唯一答案,只是在深度、广度、高度、精度等方面给予学生启发与引导,让学生均有收益,实现不同程度的获得感。
在“评”的环节既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问题及不足,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及改进方向,二者之间的差距及空间即合理规定学生个人的学习目标。调研发现,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不仅存在理论认识层面的问题,而且存在理论表达层面的问题,事实上理论认识问题往往是通过理论表达问题反映出来的。例如,在做课堂作业时,有些学生存在“认识问题太浅,认识角度过于单一”问题,部分学生存在“答题逻辑性不强,问题不聚焦”问题,有的学生存在“审题不认真,出现跑题、偏题”问题,个别学生还存在“认识不准确,判断力不够”等问题。为做到有的放矢,不仅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也要精准把握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从而保证教有目标,学有动机。
对问题的讲评宜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避免学生囫囵吞枣、犯重复性错误。把每个教学问题都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教育及训练功效,力求讲清、讲透、讲彻底、讲到位。当然,对于不同问题以及不同教育任务,也应区别对待,各有侧重,灵活掌握,例如,在道理说服上,讲透不讲全,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技艺训练上,宜细不宜粗,善工笔画而非写意画,目的是只有精雕细琢才能给学生提供效仿的模板;在视野开掘上,宜宽不宜窄,不求全责备,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意识培养上,对学生重启不重答,多给学生思路,少给学生答案,多些启发与引导,少些训诫及说教。总之,教学问题不同于考题,教给学生的不是答案,而是探究、组织、表达答案的思路、方式、方法;教学问题不是用来传授确定不移的知识,而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及训练的工具;教学问题不在于检验学生已有的能力和水平,而在于开发和提高学生潜在的能力和水平。
实践证明,问题性教学法能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取得较好成效,学生可在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培养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以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立场等多个层面取得收获与进步。不过,相比较而言,初级层次的教学效果较好,而中高级层次的教学效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出现实任务。
四、题解何为?——培养科学的问题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强不强、高不高、好不好,恰恰体现在大学生科学问题意识是否树立、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可见,对于大学生学习而言,缺乏问题远比存在问题更可怕。问题不是大学生学习的绊脚石而是铺路石,不是学习的拦路虎而是敲门砖。对此,大学生应当克服畏惧、逃避、轻视、倦怠问题的意识。
对于大学生学习而言,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重要。问题一般意味着不足及缺陷,大学生往往认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越少越好,越简单越好,岂不知这种认识远比问题本身更有害。大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并不是体现为问题越少越好,而在某种程度上,越是优秀的大学生,发现未知世界的兴趣就越浓厚,探究新问题就越专心、越高效,提出的问题就越多,从而推动其知识域、能力域、素养域不断拓宽、延展,呈现持续发展的进步状态。因此,大学生不应该单纯追求解答问题,而应积极探究问题,从中体味成长与进步的乐趣。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而言,给予学生启发比给予答案更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和分析问题,更要明确是为了实现什么目标而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和分析问题,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所在。”[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设计的目的,不仅在于向大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观点及立场,而且在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养成科学理论思维。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作用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启发大学生更深、更远、更广阔、更有价值、更富有创造性的思考。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而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比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更重要。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5]203发现显性的问题容易,发现隐性的问题则难。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就是成长进步的新起点、新高度。在这一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最大作用就在于指出学生的问题,使其明确改进及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王雪婷,张云,王金洲.基于问题意识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4).
[3]顾晓英,基于问题解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
[4]章小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