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党建

横扫欧亚的元军火器

2018-06-08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袁和平

对于火铳的认识,我们还可以从浙江余杭瓶窑镇发现的元代“天佑丙申”铜手铳上去了解其制造技术。这种铳口径较小,尾部接装木柄,可能由单兵手持使用,是金属管火枪的雏形。铳身有“天佑丙宁朱府铸造”的铭文。“天佑”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称王时的年号,“天佑丙申”当为1356年。火铳能在元末农民起义军手中制造和使用,可想而知其制造技术和工艺在当时是何等普及。1949年,北平的一位文物爱好者在西南郊云居寺发现了一门炮。因炮口部分形似古代酒盏而被称为盏口铳。铳身铭有“至顺三年二月吉日三绥边讨寇军第叁佰号马山”,表明了此铳制造的日期。对前述之推论,也是个有力的佐证。
火铳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管形射击火器的飞跃性发展,也使火器的威力大大增加,将士们在实战中更乐于使用。到元朝末年,军队中火铳的编配比例逐渐增大,并且在战场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然,火药的发明促使了管形火器的问世,管形火器又孕育了现代的枪、炮诞生。因此,对于重型火器来说,火药使冷兵器的砲变成威力强大的火炮,这对武器发展和战争本身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恩格斯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城墙,现在抵不住市民的大炮了”,这些大炮“不但影响了作战方式本身,还影响了统治和压迫的关系”。
由此我们就不得不讲讲火药的传递历史。其实在古代希腊的古籍中,曾经出现过使用硫、松炭、沥青和麻屑制造成的所谓“海火”(亦称“希腊火”)的记录。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人也都曾有过纵火作战的记录。欧洲人虽然曾经改进过“希腊火”,但其威力远远无法与中国火药相比。宋元时,来华的阿拉伯水手在中国人节庆之时释放的焰火和中国船舶装备的火器中,最早接触到了火药。1161年,宋金采石之战中,南宋军队使用“霹雳炮”作战时,也有阿拉伯水手在现场目睹。
把火药传至欧洲的首功,还要记在蒙古大军账上。1234年蒙古灭金后,将在开封等地掳获的金军工匠,连同作坊器具和火器全部掠走,随后又把这些火药工匠和火器手编入蒙古军队。次年,蒙古大军发动了第二次西征,新编火器部队也随军远征。1236年秋,蒙古大军攻至伏尔加河沿岸,大量使用了火炮和其他武器,在这里击溃钦察部。此后进入俄罗斯腹地,装备火器的蒙元大军横扫东欧平原。蒙古军第三次西征,以骑兵快速突击之长,运用先进的攻城火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1241年4月9日,蒙古大军与3万日耳曼联军在东欧华尔斯塔德大平原展开激战。据历史学家德鲁果斯《波兰史》记述,蒙古大量使用了威力强大的火器。波兰人盖斯勒躲在战场附近的一座修道院,偷偷地描绘了蒙古士兵使用的从一种木筒中成束地发射火箭的样式。因其木筒上绘有龙头,故被称为“中国喷火龙”。盖斯勒也因此成为了西方最早的火药学家。
蒙古大军席卷东欧大地,让阿拉伯人担心成为下一个进攻目标,因而迫切希望得到火药,以提升其军队的战斗力。于是通过与东南亚各国贸易,间接从中国进口大量硝石,但阿拉伯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利用这些硝石。1258年,郭侃率领的蒙古大军手持火器发动进攻,阿巴斯王朝的都城巴格达陷落。后由蒙古人建成伊利汗国,迅速成为中国火药技术向西方传播的重要枢纽。就这样,使用火药、火器和制造火器的技术首先传到了交战国家和地区,尔后又传入到世界其他地区。这对东西方交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蒙古军队在欧洲的长期驻扎,也给欧洲人学习火药技术提供了机会。希腊人马克在研究中国火器的基础上写了《焚敌火攻书》,记述了35个火攻方。意大利是获得中国火药技术较早的国家,欧洲人话语中的“火箭”一词最先出现在意大利语中。1379至1380年间,威尼斯和热那亚发生战争,双方都使用了火器,这是欧洲人制造使用火器的最早记录。但欧洲人真正能够全面地制造火药武器,应该是14世纪以后的事情。
然而,历史在其发展进程中往往又带来另外层面的影响。中国人发明的火药与火器,很快在异国他乡得到了革命性发展,最终成为征服世界的利器。让人遗憾的是,中国人发明的火器,竟然会在若干年之后,成为欧洲殖民者侵略中国的最厉害的武器。
再说阿拉伯人获得了蒙古军队使用的火器后,也设法仿制成木质火炮,并称之为“摩得法”(音译)。摩得法“出世”之后便以更传奇的“身份”发挥了更神奇的作用。
1342年,西班牙国王阿里佛斯命令他的军队围攻当时为阿拉伯人据有的阿里赫革拉斯城。此时,阿拉伯人在城墙上架起一根根铁筒,将每个铁筒都套在棍子上,用两根木棒交叉作为铁筒前支架,筒口均朝向城外西班牙军队阵地。铁筒旁站立着一位士兵,手拿木棍,并不断观察墙外敌军士兵动向。当西班牙军队摇旗呐喊,向城墙扑来时,士兵将铁筒前后左右摇动一下,然后点燃药筒上的药捻,此时,铁筒内射出了一团冒着黑烟的火球,发出刺耳的怪叫声和难闻的硫磺味,射入西军阵营,沉闷的爆炸声中,大批士兵应声倒下,血流遍地。来势凶猛的西班牙军队顿时被这“妖魔”伤害,再也不敢进攻这座城池了。
事隔多年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才知道,阿拉伯人在城墙上使用的“妖术”,就是从蒙古军队那里学来的、好像当今迫击炮一样的原始火炮。其实,“摩得法”的构造十分简单,先将铁片焊接或制成圆筒,类似现代迫击炮的身管,然后以木棒支撑,便于发射。铁筒上留有小孔,用以插入药捻和筒内火药相连,发射时可上下左右移动,使用十分方便。在那个年代,它的作战功率当然是巨大的,产生的杀伤力让敌军胆寒。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