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三期
2018-07-16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武汉),2018.2上.16~18 作者: 邓卓明 姜土生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提高两支队伍融合水平,有利于增强立德树人的育人合力,提升两支队伍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水平。然而,现实工作中,两支队伍在融合机制、协同状况、共享平台、培养培训和工作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不足,需要通过加强两支队伍融合的组织领导和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推进工作相互兼任,共同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相关科学研究,构建共享的资源平台,加强融合的培训培养,加强融合的评价等,从而提升合力育人实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融合;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邓卓明,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高校党建研究咨政中心主任;姜土生,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博士(重庆401331)。
【原文出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武汉),2018.2上.16~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项目“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研究”[教社科司函(2015) 354号]、重庆市高校辅导员择优资助计划项目“学科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fdyzy2012005)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强调整合、协同各种社会因素,在全社会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加强大学生思想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各尽其责,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需要通过进一步增强对两支队伍融合重要意义的认识,查找融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融合育人实效的对策,从而推进两支队伍的融合互补和合力育人水平的提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工作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和完备的融合机制
通常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分属不同管理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属于专职的教学人员,由二级教学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管理;而辅导员工作则属于学生工作系统,归学工部和院(系)两级管理。在调研的23所高校中,有11所高校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有超过50%的高校没有设立统一的机构来领导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此缺乏校级层面整合两支队伍的机构。在校领导分管工作安排上,所调研的高校中仅有2所高校由同一名校领导同时分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学生工作部;而在另外的21所高校中,两支队伍所在部门都是由不同的校领导来分管。两支队伍在工作中融合机制缺乏,很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甚至交流不畅、互动不足、融合乏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效果。
2.两支队伍工作协同的状况参差不齐
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较多,主要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辅导员中兼任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比例为58.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班主任)相对较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过辅导员、班主任的比例为13. 7%,其中有的还是从辅导员转岗来的。民办高校因专任教师不足,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比例较高,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比例相对较高。
3.两支队伍共同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相关科学研究不够
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辅导员比例低,91%的辅导员表示没有参与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互相参与课题研究的比例低。调研中有近一半的辅导员表示“工作以来没有发表过相关学术论文”,仅有5%的辅导员“主持过省部级(厅)以上科研项目”“主研过省部级(厅)以上科研项目”的辅导员比例也仅有17. 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成员中有辅导员”为成员的仅为6. 8%。
4.两支队伍共享的资源平台不充分
两支队伍缺乏共享的网络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学习平台主要由思政老师和教学单位维护和使用,不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辅导员几乎不用;而“两微一端”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多由辅导员等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和维护,只在涉及重大理论或政治问题时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教师)把关。一是两支队伍的网络资源很少共享,缺乏共通的教学平台。在教学方面“两张皮”的现象比较明显。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真正为学生解疑释惑;而有的辅导员没有马克思主义类的专业背景,很难把握和回应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难以在教学中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二是缺乏共融的科研平台。两支队伍所组织或参加的论坛和学术会议也相对独立,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举办的论坛和学术会议也多向辅导员开放,但多因辅导员的学科基础和工作时间限定,而难以参加或融入,也缺乏积极性;反之学生工作部门组织的学术科研活动多倾向于工作实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理论上的吸引力。三是缺乏共建的学科平台。除了少数辅导员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外,多数辅导员很难依托学科平台开展工作研究。而辅导员招录多数未限专业背景,调研中有78%的辅导员来源于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使辅导员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增加了难度。
5.两支队伍融合培训培养的机会少
两支队伍的分别单独培训较多,但共同参加培训培养的机会少。调研发现,两支队伍共同参加的培养培训较少,且两方一起相互深入交流交融的机会也很少。
6.鲜有形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融合的评价
辅导员队伍具有教师和干部的两重身份,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一属于教师身份,在国家相关设置的制度上,两者存在差别。两者由于岗位职责上的差异带来工作绩效方式、评奖评优机会、职称评定标准、福利待遇发放、科研立项机会等等方面的不同,也给两支队伍的融合造成一定障碍,参与工作的成果不易得到认可。两支队伍在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形式有较大的区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果多以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等得以呈现,而辅导员的工作成果多以学生取得的成绩、个人获得的荣誉等呈现,两者的评价标准不容易得到一致的认可,更无专门对两支队伍融合育人状况和效果的评价。
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融合育人实效的对策
1.加强两支队融合的组织领导和建立有效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融合的总体方案。要结合学校实际,将两支队伍的融合工作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进而融入整个育人体系之中。二是加强组织领导。高校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融合列入党委的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专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理顺关系,沟通协调;原则上分管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和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学部)的校领导由同一人兼任。三是加强机制建设。首先,要完善两支队伍协同的考核激励机制。重点考核其工作协同状况及育人效果,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奖励性绩效、晋升高一级职称职务的重要依据。其次,要完善两支队伍融合的保障机制。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要做好统筹安排、政策衔接和安排落实工作。最多要建立适应两支队伍融合的分配和财务管理制度。使两支队伍交互开展工作有所需工作量计算和相关经费保障。
2.推进两支队伍工作的相互兼任
一是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周期性轮岗制度。新人职的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兼任辅导员、班主任或班导师,并形成常态化制度,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的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新的需求和期待。二是支持辅导员承担对大学生成长有益的思想政治通识选修课和相关人文素质课程。高等学校要鼓励辅导员,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学习和研究相关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并根据需要适量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选修课和相关人文素质课程等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辅导员善于了解学生、引导学生的优势,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
3.推进两支队伍共同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相关科学研究
一是组织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参与课程改革。推行相关实践和理论课程的有效衔接与融合,实现课内与课外的链接、理论和实践的互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设置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在实践教学中推行“双师制”,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调研。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院系组织的学生主题班会、活动例会提供条件,学校可选派优秀的思想理论课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等。二是支持和鼓励两支队伍的人员联合申报各级各类相关科研项目。通过设置奖励性政策和引导性措施,提高两支队伍合作科研的积极性。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合作科研的制度体系建设,促使两支队伍在科研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交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合作的专项项目建设,引导两支队伍联合组建科研团队。通过设置两支队伍合作科研的专项课题,促使两支队伍共同关注学生、服务学生,从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相互促进。
4.构建两支队伍共享的资源平台
一是构建两支队伍共享的网络平台。应积极推行“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汇聚集教学、实践、资源、信息等为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参与维护和信息共享。开通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共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展开时政学习和话题讨论等。二是构建两支队伍共通的教学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以辅导员队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为主要参加者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讨会等,通报情况、发现问题、研讨对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三是构建两支队伍共融的科研平台。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共同组成研究团队,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促进实际工作的开展,将实际工作当中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论高度,再用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四是搭建两支队伍共建的学科平台。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能力、水平和特长,安排其与辅导员共同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拓展学科发展的主渠道;充分吸纳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尤其是吸纳更多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
5.加强两支队伍融合的培训培养
一是统一规划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研修。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参加参观考察、社会调研、挂职锻炼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形势与政策的深入解读、重大事件与意识形态的深度关注等内容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内容培训体系,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参加。二是针对两支队伍的短板增添培训内容。重点加强辅导员队伍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培训,提升其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团体辅导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设立两者共同参与的技能大赛。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各自开展技能大赛的基础上,组织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参与的技能大赛。
6.加强两支队伍融合的评价
一是加强对融合工作的领导的主体责任评价。加强对融合工作的领导的组织工作、监督检查、意见反馈等主体责任的评价;细化融合工作责任分工,推行融合工作责任清单,凝练融合工作责任内容;确保“两支队伍”融合的整体推进和分步实施。二是加强对融合工作推进过程的评价。将两支队伍融合的工作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范围,对工作落实不力和评估不合格的限期整改。三是加强对融合工作的制度安排和条件保障的评价。包括对融合工作的制度安排、工作指导、资金支持、场地建设、服务保障等进行评价,确保两支队伍融合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加强对融合工作效果的评价。要根据实施方案和各项量化指标,进行效果评价;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工作的效果纳入年终考核。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