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四期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道与术”

2018-08-28     来源: 《北京教育》:德育,2018.4.67~71     作者: 白洁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凸显出返本开新、继承发展的重要特色,从“道与术”的角度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颇有意义。“道”“术”归根结底体现在治道者、驭术者身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有“术”,即增强科学性和说服力之术、增强针对性和亲和力之术、增强趣味性和感染力之术;需“技近乎道”,要熟能生巧、精益求精、创造创新;需有“道”,即明立德树人之道、信马克思主义之道、传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之道;需“道术相济”,术离不开道的指引,道离不开术的运用,只有道术相济才能知行合一,才能切实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道与术”
【作者简介】白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38)。
【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德育,2018.4.67~71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当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研究”(2016JKF0130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凸显出返本开新、继承发展的重要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工作者要做“传道者”,指明师者“传道”是第一位的。对于教师来说,潜心学术,善用教学法也极为重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道、法、术、势”的提法,也有“器、技、艺、法、道”等表述,都是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来研究如何提升境界、精进技艺。因此,从“道”与“术”的角度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颇有意义。《易传》中有“苟非其人,道不虚行”[1];大道运行的关键在于得道者。“道”“术”归根结底体现在治道者、驭术者身上,因此在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有术—技近乎道—有道,可以看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提升的三重境界。然而,只有做到道术相济,才能成为合格的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有“术”
“术”有多种含义。它的本义指街道,后又可指方法、策略;也指技艺、业术、职业,如孟子曰“术不可不慎”[2];还可指学说、学术,如《师说》中“术业有专攻”。不难理解,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有职业之术。医者要有医术,武者得有武术;师者,也要有师术。荀子曾提出“师术有四”,认为具备“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者,“可以为师”。[3]作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从时代背景和教学特点出发,具备相应的术。
(一)增强科学性和说服力之术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掌握彻底的理论,在教学中引导和说服学生,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锤炼思考,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一要练好内功,教研相长。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搞科研是练内功,搞教学是练外功,二者相得益彰,不可偏废。然而在现实中常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公共基础课,讲好课就可以,不需要搞科研;或认为这类课程学术含量不高,内容较“水”,科研价值不大;或认为这类课程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能照本宣科,没有搞学术的空间。长此以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变为了空洞的说教、政策的宣传。殊不知,深入的研究乃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离不开深刻的理论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把理论吃透,才能以理服人,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成为青年学生的思想武器。二要回应热点问题,解答学生思想困惑。伴随着95后、00后进入大学校园,青年学生的群体特征、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更具时代气息。他们熟悉互联网,善用各类即时通讯软件,信息接触渠道非常广泛。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跟进,所讲的内容、引用的案例都是陈年旧事,滞后于时代,肯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马克思主义的旺盛持久生命力在于其批判性,其理论体系随时代而不断深化和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紧跟理论前沿,在现实问题中扩充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力、阐释力和说服力。因此,对于当前出现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尤其是矛盾焦点问题,虽然有解读的难度,但不能一味回避,用“常识”和“定论”搪塞学生;必须深入研究,有理有据地解疑释惑。
(二)增强针对性和亲和力之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5]。这就需要秉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转变和提升教学方式。一要找到突破口,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国人发自心底的自豪和骄傲油然而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明显可以感受到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这与当前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信仰,还是一种潮流。虽然大学生具有很高的爱国热情,但在多元思潮的冲击下,价值取向、选择和判断仍有游移不定、迷茫混乱的特点。然而,如果直白地告诉学生“要批判你的价值观”“改造你的世界观”,势必会遭到学生的抵触和拒绝。青年学生崇尚个性,喜欢标新立异;但同时也渴望群体认同,害怕被边缘化。当身边的人都在积极宣扬主流价值观时,这种影响力是巨大的。因此,不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地加强意识形态引导,塑造大学生主流价值观。二要转变话语体系,变说教为引导。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相关研究持续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青睐,也说明了把理论大众化、时代化、生活化,由书面语言转为教学话语的重要性。生硬的理论、空洞的说教,一味地灌输只能使学生与我们越来越远。只有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和期待,了解学生心理特征,使教学话语体系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才能真正使学生实现思想认同和理论认同。
(三)增强趣味性和感染力之术
不少学生在还未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前,就留有固有印象,认为是枯燥无趣、抽象正统的说教,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功能障碍”的窘境;而在有些教学中也确实存在方法单一、形式平淡的问题,很难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改变这种刻板印象。一要善用多元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目前提倡的问题链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讨论、辩论、演讲等多种互动方式,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只有用活素材,才能让枯燥的理论活起来,增强教学的艺术力和感染力。二要与时俱进,善用教学利“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术”之外,还有“器”的概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理解为“术”是技术层面上的教学方法;“器”是教学工具、教学设备等。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技术新媒体成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如清华大学的“雨课堂”、北京工业大学的“中成智慧课堂”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借助各种平台,使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设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平台,开展教师学生在线交流,帮助学生解疑释惑,拉近师生距离,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技进乎道”
《魏源集》中有“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意思是某项技艺达到了巅峰,已经接近了道。古时的庖丁对于宰牛技术得心应手,出神入化,连下刀都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可谓技近乎道。追求一件技艺、方法,做一件事情,到了极限,必然走向追求更高层次,走向“形而上”的道,这便是“由术入道”的过程。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技近乎道在于熟能生巧,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艺;精益求精,乐在其中;同时还能够进行探索创新。至此,虽然还停留在术的层面,但已经无限接近道了。
(一)要熟能生巧
技近乎道首先在于术的运用层次不断提升。熟能生巧是一个技艺不断精进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刚刚踏上讲台的时候,虽然已经充分备课可能还会略带紧张,对课堂上的一字一句都反复琢磨,第几页PPT要用何种句式,插入哪个视频都严格计划好,一旦出点纰漏,可能就手足无措。但随着教学年龄的增长,教学经验的丰富,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越发熟悉,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也不断提升。对理论问题有深度研究,对社会热点有充分把握,对学生特点渐渐摸透,于是上起课来成竹在胸,游刃有余。不会因为上课忘带课件而影响教学效果,也不会因为某个视频卡顿而耽误教学进程。对教学设备、教学方法等不是依赖,不是盲从;而是能巧用教学辅助手段,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经过反复的琢磨和经验的积累,最终具有了高超的教学技艺和教学水平。
(二)要精益求精
技近乎道还在于对工作的投入和热爱。工匠精神一经提出,就激起巨大的社会反响,究其原因,恰恰因为当前社会缺少这样的精神。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社会很浮躁,想沉下心来做点事太难,好像身不由己地被推着往前走,而每个人又成了这种社会风气的助推器。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慢下来,沉下心,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地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样做一份工作,为什么有的人原地踏步、度日如年,而有的人却不断进步、乐在其中?所不同的,也许就是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仅是单向的顺从,担任这一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要有坚定而美好的职业信仰。教师本就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影响着学生的为人处世乃至一生,更需要对职业充满热爱乃至敬畏。只有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种修行,“板凳甘坐十年冷”,厚积薄发,始终兢兢业业,乐在其中,才能在不经意间提升自己的境界。
(三)要创造创新
技近乎道还在于在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既是时代变化所要求的被动创新,也是教师在业务精通、融会贯通基础上积极开展的主动创新。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依然主要是显性教育,在认同度和接受性上都面临着时代变化带来的种种挑战。时代瞬息万变,环境日新月异,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度不断增加。面对海量信息资源,学生可能接触得更多更快,难免出现不良影响超前、解疑释惑滞后的现象。因此,必须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时俱进,防止空壳化、外在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需要继承传统经验,又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积极创新。这其中既包括教师个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和整体进步。要充分利用新资源、新要素,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和形式。通过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品网站,交流内容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中国人民大学牵头打造的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促使优秀教师把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成果展现出来,引起热烈反响。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有“道”
“道”最初是老子创立的一个抽象概念、哲学本体,是超越语言、不可名状的,后被理解为一种极高的境界。道又引申为规律、规矩、规范,如喝茶有“茶道”,练剑有“剑道”,经商有“生财之道”,生活有“养生之道”,做人有“处世之道”;也有道义、正义之义,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还有品德之义。师道,既是师者不断追求的最高层次、根本智慧;也是为师者应有的品行要求,应遵循的规律守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7]。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
(一)明立德树人之道
“道”和“德”常常放在一起讲,子曰“志于道,据于德”[8]就是告诉人们要立志于道,据守于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所以必须以德正身,率先垂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9]。既然选择了当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头脑的清醒;不被虚荣所惑,不为名利所动。只有严于律己,恪守美德,才能散发出灵魂之美和精神之光,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大学要“明明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是“明明德”的主体。既要明中国传统美德,又要明当代中国之美德;既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又要明人类社会共有之美德。中国传统美德绵延数千年,包含着内涵丰富的道德理念;当代中国社会涌现出无数的好人好事,是正能量的美德榜样;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所彰显的美德,应当被继续弘扬。
(二)信马克思主义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10]。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体现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和理论魅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其鲜明的政治特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正所谓“学术无禁区,教学有底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马”“信马”“言马”。在教学中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不能诋毁中国共产党,不能抹黑社会主义,不能发表违反法律的言论;这既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原则性要求,也是应有的理想信念。事实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备明确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价值观,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传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11]。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影响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传达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点燃学生真善美向往、承担使命责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讲述华夏源流多难兴邦的历史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民为邦本、万民归心的统一情结,忧国忧民、舍生取义的民族英雄等,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成为报效祖国、胸怀天下之人;通过讲述天下大同、和谐发展的社会理想,形成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共处的多重认识,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成为关怀他人、奉献社会之人。
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道术相济
早在先秦时期,庄子就表达了“道术将为天下裂”[12]的学术忧虑,这既是对这一时期百家争鸣、各有所长的准确概括,也表达了期待道术相结合的学术理想。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需要术的锤炼,更需要道的指引,二者不可割裂。
(一)术离不开道的指引,道离不开术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视“道”为最高境界,因此对单纯的“术”评价不高,认为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事实上,术离不开道的指引,道离不开术的运用,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有道无术是纸上谈兵,有术无道是盲人摸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果重道轻术或重术轻道,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若重术轻道,只重视教学技巧,却缺乏发自内心的认同,教师不真信、不具备坚定的政治态度,甚至传播错误的认识,学生必然难以信服;如若师德师风不正,必不能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如若不能真懂真会,只会夸夸其谈,在理论上都不能说服自己,必然无法以理服人;如若只图热闹,只讲花哨,则只能丧失实效性。如若重道轻术,重科研轻教学,则脱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如若重理论轻实践,则不能及时把握学生思想脉动,因势利导学生辨明方向,分清是非;如若满腹经纶却不善表达,则脱离学生、白费功夫。一言以蔽之,道术皆正,则事半功倍;道为正,术为负,则缘木求鱼;道为负,术为正,则南辕北辙;道术皆负,则一事无成。
(二)道术相济才能知行合一
道与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道是思想,术是方法;道术合二为一,才是正道。由术入道是执着修炼、不断提升的结果,也是境界提升、业务精进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守“道术相济”的追求,精于术而以道为本,守于道而以术御事。由此,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驭术者”,扎实学识,精湛业务,与时俱进,跟进前沿,树立教学新理念,采用新方法新手段,创新话语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更要做“有道者”,强化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坚守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民族伟大复兴奉献的决心,立德树人,言传身教,用优良师德师风感染、引导和带动学生,用仁爱、温暖和情感彰显魅力,当好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筑梦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道术相济,贯彻知行合一,既做“经师”,更为“人师”,成为新时代真懂真信真爱真会的合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参考文献:
[1]朱高正,易传通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79.
[2][6]中华大字经典:孟子[M].万丽华,蓝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51,55.
[3]荀子[M].安继民,译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22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5][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8][9]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76,152.
[10]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7(02).
[1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4-09-10(02).
[12]思履编.庄子全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78.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