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高校思政新闻

用“走心”教育“黏”住学生的心——河北经贸大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纪实

2018-10-10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 周洪松 胡卓理

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带头登台开讲,线上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融通……
近年来,河北经贸大学不断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形成“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位与层面。
“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思政课更有思想引领力
“如果用一句话来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感受是什么呢?”全国优秀思政课教师、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建的课,常常以提问开始。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郭建在课上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课堂“抬头率”明显提高。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变成生动的道理。”河北经贸大学党委书记董兆伟认为。
该校将2017年定为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出台队伍培养、职称晋升、社会考察、专项科研等方面政策,提出思政课教师要当好大学生的青春引路人。
同时,该校将单一化的“思政课程”向多层面的“课程思政”转化,思政教育从统一设置的5门必修思政课,扩展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从核心思政课、通识类课程到纯专业课程,每门课都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连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学等课程,也被赋予了思政内容与价值。
另外,该校在思政课教学中,将实践课程实现项目化运作并计入学分,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选题进行社会调研,让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触摸生活温度、感受社会发展,思政课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
“一把手”带头上讲台:构建大思政教育创新体系
新学期,董兆伟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上,用他亲身经历的3个小故事,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授课两小时,掌声20多次响起。
“书记校长用切身经历和真实感悟,帮我们重新审视人生的选择,思考做个什么样对社会有意义的人。”该校研究生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于文静说。
在河北经贸大学,从校级党委到院系党组织,“一把手”带头讲思政课已经成为常态。同时,架构融汇思政课、党课、专业课、课外课、网络课5个课堂为一体的全员全课程大思政教育创新体系,成为该校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
此外,该校还充分发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团队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学社团,通过座谈、辩论、演讲、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习内容更加入脑入心。据介绍,由青年博士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教师和研究生、青年辅导员、学生校友代表等组成的研习社,已组建20个宣讲团,开展了50余场宣讲活动。
搭建网络平台:思政课走进青年人的“朋友圈”
一篇《我为什么当高校辅导员?》近日让36岁的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辅导员穆娟成了学生心中的“女神”。谈及如何成功时,穆娟说:“只有‘走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
作为从大学里走出来的“过来人”,她非常理解有些学生这样的抱怨:有些辅导员一学期见不到几次面,别说交流思想了。但辅导员管理那么多学生,有时候确实忙不过来。
如今,利用网络平台与大学生交流思想、解决问题,成为河北经贸大学辅导员们的“利器”。该校建起“两微一号一联盟”(官方微博、微信、QQ校园公众号、全校新媒体联盟),将传统优势同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让思政课成功地走进了青年人的“朋友圈”。
“网络好比高速公路,教育就是汽车,车里拉什么货、往哪里跑,要由我们做主。”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董佰壹说。
在河北经贸大学校园网上,青年师生研习社建立了网络讨论室,成为理论交流和思想碰撞的阵地。“在自学组织里学习,能够对社会问题解疑释惑,学习自然有兴趣、有动力、有收获。”法学专业硕士生朱方强说。
“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用‘走心’教育‘黏’住青年学生的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成行,是我们的目标与责任。”董兆伟说。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09日第6版 版名:基层新闻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