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2014年立项2016年结项

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法改革与实践

2018-10-29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 何益忠

2010年4月,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始进行“思政课”讨论式教学实践。2014年开始,伴随“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法改革与实践”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思政课”讨论式教学进入推广实施阶段。经过近6年的探索,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水平。
(一)创新性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法既区别于传统讲授教学法,也与其他课程使用的讨论教学不同。其核心理念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引导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华东政法大学的“思政课”讨论式教学是“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校党政干部+杰出校友+学生有机结合。从实践来看,我校引进“思政课”以外的教师参与课堂讨论,这种“思政课”的讨论式教学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创新点包括:
1.探索了增强学生价值认同的新方法。“思政课”讨论式教学既颠覆了传统灌输教学模式,又与一般课堂讨论不同,它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达到了情感交融、教学相长、凝聚共识的效果。这种教学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探究能力、民主讨论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2015年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组织各教研室凝练讨论主题,组织学生进入深入讨论,实现了思政课教师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与认同。
2.构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在讨论式教学探索中,为了弥补“思政课”教师在人生阅历、实践经验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我们动员和组织学校党政干部、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离退休老教师老同志以及著名校友走进讨论课堂,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多元的“双师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不仅扩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师资队伍,而且构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3.找到了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路径。“思政课”讨论式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而且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要求“思政课”教师按照讨论主题充分掌握现有资料,并建立问题逻辑,根据讨论的进程不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从而达到增强价值认同的目的。因此,本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也成为推动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新路径。
4.凸显“思政课”讨论式教学的时代内涵和独特价值。讨论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经过学生的自学思考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以及教师点拨、归纳、总结,从而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深化认识、提高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完整的高校“思政课”讨论式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及课后总结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环节和操作流程。大数据时代和网络共享课程教学改革浪潮下,讨论式教学的学生参与很好地弥补了网络共享课互动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给教师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带来很大的发挥空间,凸显了“思政课”讨论式教学在价值引导和价值认同方面的关键作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对学生参与讨论带来的改变,我院建立“切问近思”微信公众平台,运用新媒体(三维一端)开展讨论式教学、以实现优质讨论课和优质师资的资源共享。
(二)应用性
华东政法大学自2010年开始“思政课”讨论式教学探索以来,已在本科学生中进行了百余次教学试验,邀请了多学科、多背景、不同年龄段的党政干部、辅导员120余人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讨论式教学,且注意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开展讨论课教学。通过教学改革,我校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可度明显提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可供复制的经验。
1.教学体制机制。我校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委员会,分管书记负责从学校层面整合各种资源,协调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生处、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等部门的关系。学校各部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人才引进、会议讲座、图书购买、网上课堂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具体实施机构,具体负责教学方法的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所为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机构,负责对讨论课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形成具有操作性的方法。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所作为从事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每年划拨经费5万元资助课题研究。
2.讨论实施步骤。讨论课的组织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流程:(1)主题主持人和教研室共同拟定计划;(2)任课教师进行策划、实施、提炼、反思等“四步总结”;(3)过程记录,建立档案;(4)调查访谈,总结提高。
3.讨论主题的选择。讨论主题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参与度,关系到能否启迪学生思考和研究问题,能否使学生在讨论中敞开心扉,做到有感而发,从而直接关系到讨论式教学的实施效果。在主题遴选时凸显主题的普遍性、针对性、思辩性。“思政课”讨论与一般课程的讨论不同,其主要目的并非通过讨论传授知识,而是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4.讨论模式的适用。一般而言,在选择讨论模式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讨论模式,“思政课”各有特点,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章节也有着不同教学内容,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讨论模式;二是要根据主题本身的特点选择讨论模式,如主题的难易程度、主题是否属于敏感问题、学生对主题的熟悉程度等都会影响到讨论模式的选择;三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讨论模式。目前,总结出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案例式讨论、主题式讨论、嘉宾式讨论、辩论式讨论、读书会式讨论、课题研究式讨论、情景模拟式讨论。
5.教学资源的开发。2015年1- 6月,推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现场观摩活动,2016年2月,进一步细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方法,制作选题指南等实践指导手册。为了鼓励非“思政课”教师引入“思政课”课堂,学校根据职称支付课时报酬,以调动非“思政课”教师参与讨论课的积极性,从而扩大了“思政课”的教师队伍。根据讨论式教学的需要,相继出版《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讨论式教学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选题指南》四本著作。
(三)理论性
“思政课”讨论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在“思政课”讨论式教学实践中,我院教师承担了2014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环节与流程创新研究”等课题,先后在《思想理论教育》、《湖北社会科学》和《探索》等核心期刊发表了《“思政课”讨论式教学的合法逻辑与基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实践探索》、《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等论文,主要对以下理论问题做了探讨:
1.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了论述。 “思政课”之所以可以采取讨论式教学,其合法逻辑存在于价值与方法两个方面。就其价值来说,讨论本身兼具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就其方法来说,讨论是知识创造、发现与传授以及思想传播与塑造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2.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的内涵与特点、形式与内容、环节与流程的创新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中的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调控者、总结者、评分者的角色定位、教师将问题逻辑作为“思政课”讨论式教学内容组织和课堂组织的基本方法、学生参与、效果与评估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3.对“思政课”讨论式教学中的案例式讨论、主题式讨论、嘉宾式讨论、辩论式讨论、读书会式讨论、课题研究式讨论、情景模拟式讨论进行了类型研究。
4.对“思政课”讨论式教学在“概论”、“原理”、“纲要”、“基础”等四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具体适用进行了实证研究。例如,围绕讨论主题,探究了“概论”课讨论主题确立的逻辑、“纲要”讨论主题选取的基本原则、“基础”课讨论主题的设定等。
5.对“思政课”讨论式教学中的效果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提出了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
(四)影响力
1.学生评价:通过开展讨论式教学,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和兴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讨论式教学,老师所讲内容新颖,乐于与学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鼓励大家交流思考,开拓了他们的思路与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本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2.同行评价:讨论式教学受到了全国和上海市专家、同行的认可和鼓励。武汉大学石云霞教授认为:华东政法大学“思政课”讨论式教学具有良好的基础,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流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学效果明显,值得借鉴。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拥军教授认为:华政讨论式教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生中的内化和践行,讨论式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改革的经验令人很受启发。上海对外贸易大学赵勇教授认为:华政讨论式教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资队伍,成功地通过讨论式教学塑造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仰,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讨论式教学是“思政课”改革方向所在。
3.社会反响:2011年9月9日,《光明日报》教科新闻版在显要位置报道了我校“思政课”讨论式教学,在社会上有较大反响。《光明日报》报道的标题为“思政课也可以这样上——华东政法大学探路思政课讨论式教学”。文章对我校讨论式教学的试点研究高度肯定,认为“思政课”讨论式教学“已经成为华东政法大学思政课讨论的一大特色,既丰富了思政课的内涵,也让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大为增强。”2014年10月,何益忠教授接受光明网专题采访,针对学生讨论中常见的困惑,以“理清有关民主的几个误区”为题做了深入阐述,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2015年,华东政法大学探索讨论式“思政课”教学模式刊载于上海教育网站——每周教育信息2015年第17期。此外,2015年以来,我校围绕思政课讨论式教学先后举办了松江七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沙龙、“互联网+时代‘思政课’讨论式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研讨会、首届全国政法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以及学院层面的教学质量月交流会、总结会,重点探讨了“思政课”讨论式教学的经验,其中“首届政法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被《民主与法制时报》、上海教育新闻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纸报道。与此同时,我们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围绕讨论式教学,2015年至今,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云南昭通学院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行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我院副院长赵庆寺教授参加四川大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体系建设研讨会”并以“‘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优化路径研究”为题进行了大会发言,扩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法的影响力。
4.队伍建设:通过讨论式教学,我校培养了一批致力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教学规律的骨干队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目前,已有2位青年教师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6位青年教师先后在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中获奖,2位青年教师获得上海市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称号,4位青年教师先后获得上海市育才奖,2位青年教师入选上海市教委“晨光学者”,4位青年教师入选上海市教委“阳光学者”,1位教师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6位教师多次获评“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
5.学科建设:来自于讨论式教学的学术探索与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水平,促进了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的相互支撑和相互转化。通过讨论式教学,将回答学生的思想困惑,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抓手,通过教学相长,实现“思政课”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双丰收。近年来,我院教师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党史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了《网络政治舆论的极端情绪化与民众的政治认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实践路径及其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多视角解读与整体性逻辑》、《民主集中制之“辩证统一”探析》等多篇学术论文。
6.教学荣誉:我校“思政课”讨论式教学是长期探索、不断累积的过程,教学成果也得到了主管部门的支持和肯定。2013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模式研究”获华东政法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思政课讨论式教学法改革与实践”成功入选2013年教育部择优资助计划培育项目。2014年,“‘双师型’讨论式教学法”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思政课讨论式教学法改革与实践”成功入选2014年教育部择优推广计划入选项目。在长期坚持“思政课”讨论式教学的基础上,“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研究”成功入选2016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计划”。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