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2014年立项2016年结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叙事式教学方法探索

2018-10-29     来源: 西北大学     作者: 王强

总结材料
叙事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后与教育学交叉形成教育叙事,它既强调叙事文本接近事实,又强调使用生活语言进行叙说。近年来,我们将教育叙事理念和方法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简称“原理”课)教学过程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项目入选以来的建设和推广情况做一汇报。
一、创新性:探索形成“原理”课叙事式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严谨的科学体系,而马克思主义教学则是生动的叙说方式,要提高“原理”课的实效性就需要坚持“说理”和“叙事”的统一。在朝向马克思主义事实本身的前提下,我们结合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新变化,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核心,围绕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创新,从四个方面构建了一种淡化纯粹“说理”取向的“叙事式”教学方法。
(一)活之以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叙事路径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有其历史图景,基于此,我们在讲授“原理”课时采取历史主义的方法,将其置于人类思想史发展的长河之中,通过叙事来还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态和事实本身,增强历史的厚重感,这样抽象的理论就鲜活起来。 如一名学生在反馈中讲到:“老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让我们脱离了课本形式,更多时候,我是在一边听老师讲故事,一边获取知识的……”。
(二)晓之以理: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叙事路径
朝向马克思主义事实本身是叙述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前提,2015年版教材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阶级属性”、“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三个方面界定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阅读教材的同时,我们还编写了《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通过研读原著,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式诠释和聚焦式叙述,以严谨的理论魅力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折服学生。正如一名同学所说的:“这样的教学,有力度、有深度、有时代感,我们需要这样的理论”。
(三)析之以辩:马克思主义批判比较的叙事路径
要扩展马克思主义叙事视野,就必须将其与其他理论和社会思潮进行比较。基于此,我们在讲授“原理”课时将其置于世界视域之中,通过批判、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新的元素,折射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让学生在知、情、意三个方面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一名学生在教学反馈中写到:“老师采用了灵活的方式,使我对这门课产生了新的兴趣,……对我而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人理智。”
(四)贴之以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叙事路径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自己的使命,基于此,我们采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叙事路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时代诠释和实践引申,实现理论世界向生活世界转向,加深学生的在场感,培养学生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精神。一名学生在教学反馈中写到“一条条枯燥的原理与现实结合起来,变得有了生命,自己也由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2014年4月10日,《西北大学报》以“创新叙事式教学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为专题报道了本项目的开展情况。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叙事式教学方法探索》,荣获“201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讨会特等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叙事式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获2015年西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见附件)。
二、理论性: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叙事模式
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初步凝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叙事研究方向。
我们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育叙事为支撑,建立起本研究的理论来源和研究基础;其次通过“解读”和“讲述”两个维度构建马克思主义教育叙事的研究框架,并将这两条红线贯穿于本项目的始终;再次从叙说什么、谁在叙说、如何叙说、叙说场域四条具体路径来阐释马克思主义教育叙事,以构建本研究的逻辑体系和基本架构;最后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历时性梳理和共时性比较,建立起本研究的时空体系。
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叙事研究,我们发表相关论文6篇,主要成果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叙事式教学方法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条叙事路径》、《图像叙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培育的新视角》、《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总书记演讲中的叙事艺术》、《讲好陕西故事 彰显陕西精神》等(见附件)。
此外,我们还编撰了本项目进展的《工作简报》,目前已经编辑了四辑:第1辑《习近平总书记演讲中的叙事艺术》;第2辑《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收录有关思政教育叙事的论文20篇);第3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论文集(收录有关思政教育叙事的论文20篇);第4辑《陕西故事——志丹·吴起》(搜集整理有关志丹县和吴起县的故事40篇)。《工作简报》既是本团队从事叙事研究的成果,也是本团队研究的平台,还是与其他高校思政课教师交流的载体,有利于叙事式教学法的推广(见附件)。
三、应用性:“原理”课叙事式教学方法建设情况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先进、方法多样的课程教学体系。
(一)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叙述者的叙说能力
叙事式教学法要得以推行,首先要提升叙述者的叙说能力,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真学马克思主义的,这样才能通过渊博的知识折服学生;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真信马克思主义的,这样才能通过信仰的力量引导学生;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真懂马克思主义的,这样才能通过厚重的理论感染学生;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真用马克思主义的,这样才能通过在场的温度吸引学生。
项目入选以来,我们在原有团队组成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影响。目前,本团队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其中王永智教授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人物”称号;王强教授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称号;苟昭赟老师为2012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赵沛老师为2014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付粉鸽副教授获“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二等奖”(见附件)。此外,我们还注重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中培养优秀人才,以增强新鲜元素,扩大学术影响。目前本团队有研究生成员26人,在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中,有16名研究生选择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相关的内容。
(二)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必须借助一定的文本,否则就会出现“自说自话”现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也难以保证。文本首先是权威性的教材。教材是叙述得以产生的基本框架,如果完全脱离教材内容进行讲授,就是盲目的、不负责任的,就是没有理论指导的清谈;其次是教师自己的教案。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个叙事蓝图,对叙事细节的充实和表意元素的加入等都留给了教案,这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根本;三是故事集。要使叙事在一定意义上展开,就必须搜集整理真实性、典型性故事,这是叙事得以展开的前提,为此我们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叙事文本》。这些叙事文本中既有经典作家的经典故事,也有中西哲学家智慧的精华;既有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典型事件,也有接地气的区域故事,还有师生身边故事。
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既借鉴情境式教学法,通过在场叙说故事使学生在情感上认可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借鉴研究式教学方法,研读经典,实现“叙事”和“说理”的完美结合。叙事式教学法推行以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通过叙事不仅使学生“坐得下、听的进”,在理性上接受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学的好、用的上”,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行动,实现知行合一。学生在反馈中写道:“马原课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刻板,老师总是在讲那些乏味枯燥的概念时,给我们讲些小故事,……同学们听的有趣,也记得牢固。”甚至有学生在作业中专门“论叙事说理教学”,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教师上课不费力,学生学到了东西”(见附件)。
(三)规范实践教学,探索网络教学新形式
为增强叙事的在场感,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我们还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充分利用陕西优势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建设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一是利用陕西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如在黄帝陵就“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现场教学,颇受学生欢迎;二是利用陕西优势的革命文化资源,让历史说话,讲好革命故事,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如我们在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就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受益良多;三是利用现代化建设成就,让现实说话,讲好身边故事,增强学生的社会认同,如通过在阎良飞机城参观、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见附件)。
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叙事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建立西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微信公众号——“思想者之家”,配合课堂教学,讲好马克思主义的故事,目前已推出三期:为什么青年爱马克思、马克思与燕妮、假如马克思也有朋友圈。同时,我们还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与学生互动,学生以“你没见过的马原课”、“听说你也喜欢马原课”、“在故事里的讲台”为题,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谈论自己对叙事式教学法的感受,并推广此方法;二是积极开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网络在线课程,以叙事为视角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生活”获西北大学首届MOOC课程项目建设资助;三是每年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展示,并形成资料库,其中王强教授的微课获陕西省首届微课比赛三等奖(见附件)。
四、影响力:“原理”课叙事式教学方法的经验交流和宣传推广
项目立项以来,我们除了在西北大学普遍实施之外,还利用各种方式推广叙事式教学方法,在一些高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发挥了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利用学术报告的形式,推广叙事教学法
2014年8月2日,在陕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暑假培训会上以报告推广叙事式教学法;2014年12月4日,为西北大学部分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做报告,介绍叙事式教学法;2015年4月27日,在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部分教师座谈,推广叙事式教学法;2015年9月18日,与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座谈,推广叙事式教学法;2015年10月30日,参加厦门大学“校外专家进思政课堂”活动,为学生做报告,分享叙事式教学法;2016年5月10日,与西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就叙事式教学法进行了交流和推广;2016年5月27日,与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就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和课程建设进行交流,推广叙事式教学法,等等(见附件)。
(二)结合习近平对外演讲中的叙事艺术,推广叙事式教学法
2014年12月10日,为陕西科技大学学生做《习近平对外演讲中的叙事艺术》;2015年5月15日,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生做《跟上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2015年5月28日,为西安理工大学骨干培训班做了《中国故事 陕西声音与大学生成长》;2015年11月9日,为西北大学新闻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习会做《习近平对外演讲中的叙事艺术》;2016年4月-5月,分别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医学院、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做了《身份认同与自我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2016年9月8日,为陕西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做了《中国故事 陕西声音与大学生成长》,等等(见附件)。
(三)结合实际需要,推广叙事式教学法
我们还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陕西地域情况推广叙事式教学法。一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叙事式教学法。本项目组完成的《用叙事式教学方法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获陕西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一等奖,并在全省高校推广;参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叙事研究》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二是结合地域实际进行推广。2014年4月21日,在铜川王家砭村重大先进典型理论座谈会上,本项目负责人提出以“村风民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并以“讲好陕西故事,彰显陕西精神”为主题进行具体阐释,在陕西传媒网和铜川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反响(见附件)。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