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北京联合大学:将“课程思政”浸润到每个细节

2018-12-25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董城 林敏

近年来,北京联合大学赴藏、入伍学生人数始终居北京高校首位。10年来北京市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的有2000多人,占全市8%。北京联合大学于10月推出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被中宣部授予基层优秀理论宣讲报告。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的起点上,思考高等教育工作的方向,北京联合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探索将“课程思政”浸润到每个细节的生动实践,引起首都教育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源头活水源自真理指引
“以前课堂多是授业解惑,现在我们更能感受到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
“新生研讨课‘当前就业矛盾的现实与思考’上,老师让我们把对就业问题的思考做成一个沙盘进行展示,引导我们学会关注自我、他人和社会,沉闷的课题变得鲜活了。”
在北京联合大学官微“课程思政”专栏中,学生的留言充分反映了课堂的巨大变化——抬头率明显提高。
近年来,北京联合大学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等重要论断,被作为学校践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想认识基础。
“高校作为党培养青年的阵地,责任重大,我们应该把‘课程思政’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的层面来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源头活水和思想指南。”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说。
“真理越辩越明,学校开展《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大规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重要课题研究,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丰沃的理论土壤。”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孔军介绍,学校专门组织了一个开放的课题组,每一个教职工都可以申请参加。
在这个团队中,既有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也有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还有其他专业教师。每位老师都可以确定研究方向,讲解自己的观点,并由其他老师提出修改建议。
达成共识始自逐一谈心
“我们的学生围绕北京167处红色遗迹绘制了一大批艺术作品,学校能不能支持我们搞一个专题展?”6月的一天,艺术学院教师李文文、曲欣在校园里碰到党委书记韩宪洲,忙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求。
这次偶遇,不仅让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溯源红色”艺术创作展成为北京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实践的启蒙,还拉开全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序幕,其核心理念是以“红色文化的丰富价值内涵和厚重的精神力量”为切入点,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民族复兴的责任与担当等育人要素,润物无声地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为了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韩宪洲同全校67个教师党支部书记逐一谈心,摸清情况后,由教师党支部牵头,分别组织各专业教师党员和群众共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集中备课、演练和观摩。
校党委宣传部及时总结和凝练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形成典型经验,供其他专业借鉴学习。通过集中学习、集体备课、研讨示范等环节,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水平持续提升。
如今,在北京联合大学的课堂,老师们逐渐达成共识:“课程思政”是教师职责和道德的内在要求,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最好举措。
课程思政收获师生共践
“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命题。这绝不仅是老师的事,也不仅是哪个部门的事,而是整个学校的头等大事。”韩宪洲在学校各类会议上反复强调。
由此,北京联合大学进一步明确广大教职工在教学、管理、学生教育等方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确立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的格局。北京联合大学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根本性举措,举全校之力不断推进。目前,学校二级学院全部参与并制定了实施方案,70个专业全部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受“人人都是一块玉”思想的启发,北京联合大学多部门协作编创了大型舞台剧《玉汝于成》。该剧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塑造,讲述从西南联大时期直到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联合大学艰辛的办学历程,以及对学校未来人才培养的思考,在全校师生中产生强烈共鸣。
“剧中我扮演的是大学扩招后的第一批学生,通过饰演这个角色,我明白了人生是一场长跑,跑得快不重要,关键是要思索终点和方向。”2016级影视表演专业张睿轩说。
在北京联合大学,专业导师始终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开展影响更为广泛、具体、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5年来,有一大批教授、副教授走入本科生班级,作为离学生最近的老师,在教学、科研以及人生阅历上助益广大学生成长成才。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