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名家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做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

2019-03-19     来源: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唐丽敏

3月16日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第一百零一讲在马克思主义学院M301报告厅举行。“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工程”)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入选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带来题为《共产主义信仰: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专题报告。
报告一开始,围绕“共产主义信仰的由来”这一主题,刘建军教授分析了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人民主义信仰的异同,讲述了共产主义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系,他指出,共产主义信仰这一概念内涵非常丰富,从狭义上来讲,共产主义信仰小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中,共产主义信仰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这一范畴;从中义上来讲,共产主义信仰等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即我们在普遍意义上所讲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从广义上来讲,共产主义信仰大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存在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外和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紧接着,刘教授讲述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历史渊源,刘教授讲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可以追溯到文明社会的源头时期,共产主义信仰最初孕育是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共产主义信仰的种子,原始社会瓦解之后,共产主义原则就卷曲变小进入了家庭等社会的局部之中,只要家庭存在,共产主义的因素就会存在。
接着,刘建军教授从社会历史演进的视角阐述了人类追求共产主义信仰的五个历史过程。第一阶段是对原始共产主义的回忆,人类走出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对阶级的分裂与对立感到不适,便产生了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共产主义的追求。第二阶段是对天国共产主义的幻想,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的情感和信仰寄托于宗教,寄托于天国。第三阶段是对边缘共产主义的想象,在文明社会的边缘,比如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无处寻觅的大洋孤岛等地找寻理想的境界。第四阶段是对中心共产主义的梦想,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共产主义走向西欧等资本主义的文明中心,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欧文、傅里叶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作出了种种的设想与尝试。第五阶段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的展望,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主义信仰摆脱了虚幻的不成形的理想状态,有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最后,刘建军教授剖析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基本内容,即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人民至上的根本信念以及自由全面的人生追求。指出共产主义信仰的体系由这四个方面构成,其中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人民至上根本信念是共产主义信仰体系的两个焦点,两个焦点同等重要并且相互支撑,这两个焦点的结合即共产主义信仰的精髓。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中共共产党党章》中所述:“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报告结束,马克思主义学院骆郁廷教授做总结发言,骆教授首先对刘建军教授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感谢,他指出,“刘建军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既阐述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又分析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基本内容和体系结构,最后还指明了如何树立、坚守并践行共产主义信仰,整个讲座视野开阔、知识渊博、富有创意。”据悉,听完刘教授的讲座后,学院众多师生为刘教授渊博的知识、深入的研究、细致的说理所叹服,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