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高校活动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举办新学期备课会

2019-09-16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马琳 马宗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教学质量,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研部于2019年9月11日中午举办了以“推进新思想‘三进’,共议新学期教学”为主题的备课会。教研部主任张智主持会议。
备课会首先邀请了教育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分教指委委员刘建军教授对当前思政课的总体形势和改革趋向做了讲解和分析。刘老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结合近期思政课改革调研的经历,深入解读了《意见》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指出《意见》作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纲领性文件,一是突出体现了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战略要求;二是突出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的理念,明确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具体思路;三是突出体现了新时代改革创新的精神,用一系列大力度的举措对思政课改革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刘老师指出,教研部各位老师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积极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并就当前思政课的相关重难点问题进行学理研究和阐释。
随后,教研部主任张智副教授对新学期的“基础”课教学做了部署,一是提升站位,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关于思政课的精神,坚决落实学校学院对思政课的各项要求;二是积极融入,要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积极推进新中国70年伟大成就和经验融入“基础”课教学;三是提高质量,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教材,按照“基础”课教学指南,备好课,讲好课,把好课堂讲授、课程作业、课程考核等重要环节。
最后,对新学期的“基础”课教学工作,特别是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教研部各位老师畅谈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做法。
宋友文副教授首先强调了思政课教学中理论思维的重要性。对于思政课案例教学,他认为教学案例可从自身经历讲起,将个人故事融入理论性的教学内容中;也可以选取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陈锡敏副教授结合《意见》谈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问题,认为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非常重要,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要了解中小学的讲授内容,找到与大学课程的衔接点。此外,还提出了“基础”课教学中要加强对宪法知识的讲授。
杨子强博士结合近期参加庆祝新中国70年活动的工作经历,就在“基础”课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谈了自己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并分享了自己逐字稿的备课方式。
张苗苗博士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了思政课教学中学理性和价值性问题,认为不同学院学生的教学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针对性,在讲授有思想性、有深度的知识内容的同时,对价值性内容进行合理包装,注重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
曹兰胜博士认为“基础”课教学中的法律部分总体较为宏观,学生掌握起来有难度,“基础”课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法律专业概念和理论的讲授,提高“法律基础”的教学效果。
任劭婷博士认为自己在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思想史内容偏多,提出今后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实现理论性内容的生动化、具体化、趣味化,进一步提高“基础”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安丽梅博士谈了关于思政课案例选择的体会,认为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有意收集和整理案例,特别是可以通过涉猎一些有趣的故事的书籍来丰富案例内容;对于教学,她建议可以通过阅读研究教育学类书籍来提升教学质量。
兰洋博士认为第一堂课比较重要,要结合时政进行课堂讲解,明确政治站位。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基本
认知情况,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加强心灵沟通,引发思想共鸣。同时,他提出教学内容应加强理论性,将理论常识变成普遍认同,化熟知为真知。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