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现代教育报》全体默哀1分钟 | 2020年两会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020-05-22     来源: 现代教育报     作者: 常悦

刚刚
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
5月21日下午3时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开幕会上
委员们集体肃立
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
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
除了令人动容的全体默哀
今年两会
与历次相比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下面就来看看
↓↓↓
01
10分钟了解全国两会

为深入学习全国两会会议精神,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指导,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制作了微课《10分钟带你了解全国两会》,全面解读相关知识。
02
全国两会今年怎么开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今天(5月21日)15:00在人民大会堂开幕,5月27日下午闭幕,较原来计划缩短了4天半。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今天21:40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03
哪些两会热词最具人气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全国两会是人民的事,在会议开启前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据人民网对458万人次开展的调查显示,正风反腐、依法治国、社会保障成为今年位居前三的两会热词。随后,依次是国家安全、人民军队、全面小康、社会治理、教育现代化、脱贫攻坚、健康中国。
近三年来,“正风反腐”持续位居热词榜榜首。
过去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发力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彻落实,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反腐败工作成果“扫黑除恶,打击‘保护伞’”“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追逃追赃‘天网行动’”等均获得网民高度认可。
党的作风建设是永不褪色的政治情怀。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集中整治专项整治,成效显著。网友普遍认为,“公款吃喝”等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官僚主义现象明显减少。
同时,国家安全成为今年备受关注的新增热词。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37%的网民关注2019年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开展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行动。对于目前网络安全领域需要改善的问题,21%的网民选择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比例最高;有18%的网民认为“各类钓鱼和欺诈网站”问题亟需改善;紧随其后的是“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频频骚扰”,有17%的网民认为这是当前网络安全领域最需要改善的问题。
本次调查还显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个人信息”是广大网民最关注的三大公共安全问题。
针对如何加强公民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意识列入教学内容”获23%网民选择,位列第一;有17%的网民认为“增加培养公民安全意识的学习实践,如国家网络安全周活动等”是加强公民国家安全观的有效举措;17%的网民则选择了“媒体加强宣传”。
04
哪些教育议题正在升温
作为民生的热点之一,教育热词已经连续三年位列这项调查的榜单前十。
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布,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现代化是普及、质量、公平、结构等方面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上,多数网民关注“城乡及地区教育差距”;另外,师德师风问题、义务教育“择校热”“大班额”、校园欺凌等问题也受到关注。
在备受关注的教育改革举措方面,“中小学生课业减负”再次成为投票最高的选项。同时,有19%的网民关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19%的网民关注“规范校外线上培训”,17%的网民关注“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近年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规范面向中小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的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活动,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调查结果显示,22%的网民认为“教师资质水平参差不齐”是校外培训机构面临的最大问题,19%的网民表示 “收费过高,或变相收取其他费用”的问题凸显;18%的网民认为培训机构“夸大宣传”,13%的网民认为培训机构“超出国家课程标准,应试、超标、超前培训”。
从1949年到2018年,我国教师从93.5万人增加到1672.85万人。进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受到空前关注,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关于教师问题的调查显示,20%的网民关注“师德师风建设”,17%的网民关注“乡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待遇”,16%的网民关注“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
05
今年两会还有哪些看点
06
全国两会的由来是什么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全国两会是一次推迟的全国两会。但其实,历史上的全国两会也曾在5月召开过。全国两会的背后蕴藏着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1952年
提议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1952年12月24日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扩大会议,议题是就中国共产党提议定期召开全国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交换意见。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各种基本的政治社会改革工作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济也需要一个恢复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暂没有立即实行的条件。经过3年的恢复发展,我国马上就要进入经济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议,为适应这一新时期的国家任务,应定期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提议得到委员们的一致赞同。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很快成为全国上下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做好普选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的关键在于正确领导乡和县的选举。当时乡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在他们中间进行选举无疑是比较困难的。在普选开始以前,显然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选举工作人员的训练、人口调查、选民调查和登记、选举意义和选举办法的普遍宣传、候选人的提出和介绍等等。
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会议,通过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选举法马上在全国上下引起巨大反响。北京各界人民都热烈拥护。
1954年
首次人代会开在中南海怀仁堂
为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各省市都进行了普选。北京各界群众激动地参加了普选。
北京市的基层选举工作从1953年6月就开始了,到1954年3月底全部结束。选民们热情高涨,以主人翁的态度参加了这一空前的民主运动,行使了庄严的民主权利。城内7个区在选举日,98%以上的选民参加了投票。共产党和工人阶级中很多优秀人物当选为代表,其他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和各少数民族及妇女,也有相当的名额当选。
当年8月17日,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山公园中山堂开幕。在这次会议上,选举了北京市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代表。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954年9月3日,中央选举委员会所作报告显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国共选出人大代表1226人。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3次会议决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定于1954年9月15日召开。
1954年9月15日,全国瞩目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终于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了。此次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9年
“两会”概念应运而生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召开,但当年12月才召开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两个大会相隔了3个月。
直到1959年,全国“两会”才真正同步。当年4月1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政协礼堂开幕。(1959年4月18日《北京日报》1版,《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4月18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
从此全国“两会”概念应运而生,一般政协会议比人民代表大会提前1到2天开幕。
比如1960年的全国两会就分别是于3月29日和3月30日开幕的。这一年,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址从中南海怀仁堂改为了人民大会堂。
两会会期基本同步可降低会务及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成本。而政协会议早于人大会议一两天召开,便于在决策前充分协商。
07
全国两会为何固定在3月开
纵观全国两会每年的召开时间可以发现,1985年起“两会”才开始固定到3月召开。
此前,从年初到年中,到年末,历年全国“两会”的召开时间都不同,例如1959年是在4月召开,1960年和1962年是在3月开幕,1979年是在6月召开,1980年是在8月底开幕,1982年是在11月底开幕。而1984年的召开时间和今年一样,也是在5月份。
为何两会后来逐渐固定在3月召开?其实,这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
全国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批准工作报告和预算。每年一季度的预算支出较多,全国人大批准预算不能太迟;财政年度以自然年度计算,如果全国人大开会太早,相关数据统计不上来,只能依据之前的情况制定预算,会不准确。3月举行会议,可以给统计和总结留出时间。另外,农历春节一般会在1月到2月,选在3月可以避免与春节相重叠。
1995年开始,全国两会开幕日期才逐渐固定为每年3月3日、3月5日。会期也逐渐固定,有选举时会议一般为期两周,平时一般在10到12天左右。
今年,出于防控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需要,全国“两会”推迟召开。其实,从会期不定到会期固定,再到今年的临时推迟,全国“两会”会议日期的变化,体现的正是我国政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程。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网、北京日报、求是网
文字:常悦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