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高校科研成果展

【谢志强 贾晗】答好民生大考,跑赢“最后一公里”

2020-07-22     来源: 学习强国     作者: 谢志强 贾晗

今年以来,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要讲话、多次考察调研,都反复强调要“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并就疫情形势下如何做好民生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民众生活,造成了强烈冲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挑战增大增多。
当前,2020年只剩下不到6个月的时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如何跑赢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关键是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克服疫情冲击和影响,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完成全年民生工作目标任务,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特殊困难和考验
疫情给民生工作带来的特殊困难和考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最特殊的民生工作:落实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工作,关乎到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状况。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一切民生工作的前提。因此,疫情防控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始终是保生命、保健康的头等大事。
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这一工作要求全国一盘棋、各级政府听指挥。
从全国范围来看,必须集中力量支援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从省、市、区来看,各级行政单位都要统一指挥,确保防控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小区、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家庭。这一工作要求科学化、专业化,要求运用科学的防疫方法,安排专业的社区工作人员配合医务工作者,才能满足疫情防控需求。这一工作也是对各地政府声望和公信力的考验,要确保辖区人民一切听指挥,相信党和政府,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解决了上述问题,疫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为其他民生工作打实打牢基础。
被赋予特殊性的民生工作:保障基本收入。
就业与收入,是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一直以来民生工作的重要抓手。疫情期间,这一基本问题,因特殊的经济社会形势而更加复杂。
一般性的就业与收入保障工作,是在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开展的,其主要目的是使就业率和居民收入稳中有升。
疫情长期影响下,居民就业率和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使得保障就业率、保障居民基本收入的工作,面临极大困难。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如何将就业与收入这一基本民生问题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甚至做到稳中求进,是政府民生工作的一大难点。
一般性民生工作:弥补工作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加快补上。
概括来讲,应进一步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从人群看,需进一步解决老弱病残贫困人口的民生问题,保障他们的就医、教育、安全居住、安全饮水等。从区域看,主要需进一步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民生问题,特别是对于贫困人口集中、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和部分已经脱贫摘帽的地区。从领域看,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民生工作短板还比较明显。这一系列相关问题,都需要政府加以关注并解决。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般性工作,与就业、收入问题不同,在疫情期间并没有面临工作难度明显增大的情况。但疫情期间政府重点工作的转向和“经济暂定”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已经使得这些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已是下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补短板工作剩余时间更加紧迫,再加上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和经济逐渐复苏的客观条件,使得这些民生工作中的一般性工作也面临一定程度的困难。
民生“绝对优先”
如何做好疫情影响下的民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讲话中,有针对性地着重提出了以下要求。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
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重大任务的层面来提出工作要求。
具体来讲,包括五个方面: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与某些西方国家在经济停摆和疫情扩散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同,我国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绝对优先的位置。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的重要成果,为其他方面的民生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通过提高就业率,进而保障居民基本收入,能够为民生工作提供经济方面的坚实支持。
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观要求,部分行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了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和工作。
针对这一特殊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保障就业工作的重要性。2月10日,他在北京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2月23日,他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在这一阶段,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复工复产工作在部分地区的部分行业有序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稳岗”的基本要求,以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度过“疫情寒冬”迎来春天。
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关注贫困群众的就业工作,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就业。”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
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就业工作对民生的重要意义,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落实、做好相关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对中小企业减负、补贴、稳岗,稳定了基本就业,从而为做好民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对于老百姓来说,保住了工作,有了基本的经济收入,就有了改善生活的基础。就国家和社会层面而言,民生工作因此产生了不断前进的动力。
可以说,着力做好保障就业工作,就是在解决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
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20日至23日在陕西考察时,在“六稳”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这“六保”,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稳中求进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提出的政府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求是》杂志6月1日刊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指出,经过党、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三是加快推进民生领域工作,四是健全社会保障兜底机制。
这包括了政府工作的多个方面:市场主体、粮食安全、基层运转、社会保障、生态环境、脱贫攻坚等。虽然这些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就是要在接下来的有限时间内,有针对性地、用科学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稳企业、保就业
做好疫情下的民生工作,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具体实际,全力以赴做好以下工作。
严防控,保供应。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防控工作仍然不能松懈,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决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出现反复,尤其在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等方面,各级政府仍要提高警惕。
在防止疫情出现反复的前提下,要克服疫情对市场供求的影响,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保供调度,防止物价过快上涨,使基本民生服务在疫情期间不断档,保障重点地区医用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农副产品的生产、流通、供应,稳定煤电油气等物资供应,使民众生活必需品市场保持总体稳定。
添活力,稳就业。
政府为疫情中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揽子政策,力求稳住就业岗位,确保就业率稳中有升。
下半年,我们既要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的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又要解决好部分企业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特别是要因地、因企、因人帮扶,提高政策的精准性。
既要进一步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为创业企业和个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提供帮助,从源头上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又要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更好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此外,疫情为在线教育、直播带货、网络购物等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于危机中见商机,也是推动企业和个体发展经济的新思路、新办法。
重发展,补短板。
发展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包括疫情防控。
一方面,我们要更大力度地“放水养鱼”,更大比例地降低税率,更大幅度地减少行政性收费,既巩固过去的减税降费政策,又加大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税收体制改革,帮助企业和全社会恢复信心、增强信心。
另一方面,要更加关心爱护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纾困除危,使其坚定必胜信念。既设法帮助企业解决防疫、用工、资金、运输等方面的暂时困难,又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各项长期政策,集合各方面力量,共同稳定就业民生大局。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