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高校思政新闻

北地师生主讲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

2020-08-05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作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近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制作的《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第6讲)》在光明网、新华网、央视频等网络平台上线首播。播出期间,共有168万人同时在线观看,相关话题网络阅读量超过1000万人次。
我校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校党委副书记林善园、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王根厚、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芳、能源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吴京杰以《在疫情防控中践行初心使命 让地质报国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光芒》为题,讲述了我校师生践行初心使命、矢志报效祖国的担当、情怀和感悟。
翟裕生: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家好!我是翟裕生,今年90岁了。我年轻的时候,在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学习时,我投身进步的学生运动,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青年组织,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从此我把我的一生与党的事业和地质工作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1949年10月1日,我作为现场的纠察队员参加了开国大典。当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我热泪盈眶,为新中国的成立感到万分自豪。从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利用所学的地质学理论知识,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毛主席说,“一马挡道,万马不能前行”,充分说明了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社会主义建设急需一大批地质工作者寻找丰富的矿藏,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1952年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刚刚创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为新中国培养自己的地质人才。我坚持现场教学,爬高山下矿井,手把手教授学生和年轻教师的基本功。在70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人民教师不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引导者,更是学生思想的启迪者、理想信念的塑造者;惟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个人的责任和努力融于地质报国的担当和使命中,诲人不倦,耕耘不辍,坚持真理、攻坚克难,才能当好一名合格的党员教师。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看到钟南山院士和众多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我深受感动。我和爱人陈华慧同志捐款10万元,为抗疫尽一份绵薄之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已经从“80后”进入了“90后”了,但我初心不改、使命不怠,与党同心、与党同行,坚守心里的那份信念,为鲜红的党旗再添光彩。
林善园:校党委副书记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举国战“疫”谱写了一部新时代可歌可泣的民族史诗,给我们上了一堂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面对未知病毒的突然来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最短时间、集中最大力量阻断疫情传播,并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中国地质大学从新中国建设伊始的筚路蓝缕中走来,一直追随着党的步伐奋勇前行,有着红色的基因和传承。经过长期办学实践,形成了“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底色和地质报国的优良传统。国之所需,始终是北地人心之所向。在深地深海探测、大洋极地科考、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生态保护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汶川地震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都曾留下北地人甘于奉献、冲锋在前的身影。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学校一大批教职员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辅导员第一时间主动返回岗位,一大批党团员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家乡疫情防控志愿工作。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校师生党员在疫情防控中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始终让党旗在防疫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近年来,北地人坚守“爱祖国、能吃苦、做先锋、敢探索”的价值追求,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校王成善院士在“向地球深部进军”和“深时古气候”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白中科教授在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工作中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学校将以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目标牵引,聚焦“落地行动”,实施占高地、上高原、攀高峰的“三步走”战略,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独特的智慧与力量。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作为北地人,我们将自觉践行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继承和发扬北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定“献身地质事业”的决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拼搏奋斗,让地质报国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王根厚: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众所周知,地质工作事关民族复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一代代地质人始终站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高度,风雨兼程、无怨无悔,用汗水和生命铸就了对地质事业的热爱,用业绩和贡献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
地质工作是艰苦的。地质工作者长期奋战在崇山峻岭、荒漠戈壁、苍茫林海、广袤原野,迎着晨曦出发,披着晚霞归来。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浸润了我们的灵魂,成为我们建功立业、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把这种精神融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做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无缝衔接。我们积极推进真心陪伴携手成长、点滴入微用心呵护的“草帽”工程,锤炼学生骨干队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地质锤”工程,加强学生榜样宣传、充分发挥模范力量的“放大镜”工程,加强就业宣传指引,号召投身西部、投身基层、投身地质事业的“指南针”工程。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我们发挥党建和思政工作优势,一方面按照上级部署严格周密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有条不紊地做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经历了“云课堂”“云答辩”“云复试”“云求职”“云毕业”,党员教师始终想在前面、冲在前面,在疫情的挑战和考验中交出了一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答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将坚守地质报国的初心,肩负起“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历史使命和“培养新时代地质人”的责任担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芳: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2020年2月6日傍晚,正在跟同事商讨下学期线上教学计划的我,突然接到爱人的电话,“我明天去武汉”,电话那头沉着冷静的一句话,落到我这儿,却仿佛有千斤重,泪水潸然落下。这是他作为医生党员沉甸甸的责任,而我作为同志、战友,必将鼎力支持!因为突发的疫情,他成为了“战士”,我当起了“主播”,两个共产党员依旧勇敢坚强地互相开着玩笑坚守着自己的岗位。2月17日,我主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全新的网课形式跟学生们见面了。同学们没有被疫情“吓”倒,他们极其高涨的学习热情令我十分感动;即使身处天南海北,一线网络仍牵出了师生热烈碰撞的思维火花,更是让我全神贯注,激情投入。当我化为一团火渴望去点燃其它火种的时候,我真的很快乐,我更深地理解了爱人逆行的义无反顾。你在前线“救死扶伤”,我在后方“薪火相传”!
停课不停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去年就已启动,这次提前推出,我与同事们并不紧张,反而充满期待,我们熬夜准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资料,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家在农村上网不便或父母正在抗疫前线的同学。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门课最终成为本学期线上活跃度最高的课程。
最后,我谈一点我的体会: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们的一次大考,正是有无数共产党员坚守自己的岗位,逆向前行、冲锋在前,我们才能在这次大考中取得好成绩。身为一名党员,我无时无刻不为党领导下的抗疫成果感到自豪,让我们坚信,疫情终将会过去,胜利终将会到来。
吴京杰:能源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书记
2020年2月,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战疫,使疫情得到了基本的控制。在此期间,我响应党组织号召,加入家乡基层的战疫阵地,在党和人民需要我的地方发挥光和热。
疫情对于党和国家是一场大考,对青年党员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党员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与建设者,青年党员应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疫情期间,我承担了家乡村委值班、宣传和线上登记的任务,深切感受到党支部应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深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体现党支部的服务功能,真正使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学校像我这样的学生志愿者还有很多,有的和我一样在家乡直接面对疫情;有的为因疫情在家学习的学生补课;有的在毕业季奔赴西部,成为了一名基层的地质工作者。我们这一代青年党员已开始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疫情尚未完全结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方面:一是落实抗疫举措,严格遵守学校抗疫规定,防止疫情再度复发;二是学好知识本领,为疫情后经济社会恢复做好准备;三是发扬抗疫精神,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同学们,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青年要不断锐意进取,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与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