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教学管理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20年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0-10-17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李秀伟 马涛

2020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列宁诞辰150周年,为深入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2020年10月17—18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20年年会在贵州贵阳召开。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陈坚同志,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郝立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研究员,贵州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静同志,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长江同志,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索晓霞研究员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贵州大学副校长杨松教授主持。
陈坚指出,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到中国,被中国共产党确立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来,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与中国实际国情不断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中国化,形成了实践特色鲜明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应对全球的复杂局势,如何解决我国的新型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研究好、发展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维护我国长期繁荣稳定的关键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历史使命。
郝立新表示,应当把握好历史方位,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今年恰逢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恩格斯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回顾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重温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的经典思想。恩格斯一生勤奋笔耕,创作了大量的堪称经典的著作,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它跨越民族、穿越时空,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不愧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王立胜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是现实的运动过程,也是理论的生成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新成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新进展。历史和现实都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新的系统的理论概括,提炼更具标识性的概念范畴。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加快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
本次会议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教学与研究》编辑部、贵州省孔学堂发展基金会协办,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中央党校原校务委员、副教育长韩庆祥教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兼法人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魏小萍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原副校长丁立群教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哲学系聂锦芳教授,《教学与研究》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候衍社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党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密切联系现实和时代,主题性突出,注重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等议题,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和思想,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间的互文关系,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结合的有效路径,回应世界变局提出的时代课题和现实问题,旨在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世界舞台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以更强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