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第24期在浙江工商大学举办

2021-05-17     来源: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作者: 中心办公室

2021年5月15日,为了更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工作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使之更加深入青年学生的人心,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浙江省教育厅指导下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支持下,由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第24期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北京、浙江、新疆三地高校的8位优秀青年教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进行教学展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建青教授和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丽野教授担任评议专家,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渠长根教授作名师分享展示。来自浙江省的近百位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现场参加了论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同步收看了论坛直播,浏览量超过2.5万人次。
论坛开幕式由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虞晓东副教授主持,他介绍了莅临本次论坛的嘉宾以及论坛的主题设置和议程安排,并对现场及同步收看网络直播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表示热烈欢迎。浙江省教育厅宣教处处长陈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晓萌副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柳裕研究员等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陈雷首先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三个地”的政治优势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另一方面,这次青椒论坛在浙商大举办也给浙江省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希望浙江高校以此为契机,多向兄弟省市高校学习,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得越来越好,期待“青椒”们将懂学生和学生懂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有滋有味、入耳入心,让学生真学真信、愿学爱学。
张晓萌在致辞中表示,她受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心主任齐鹏飞教授的委托,对参加论坛的线上线下的领导、专家学者和老师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对浙江工商大学为筹办论坛付出的辛劳表示感谢,并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的建设成就和中心的建设情况。她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关键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用“大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在一起,我们此次青椒论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为题,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最后,她表示期待八位“青椒”的精彩展示,并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中心的发展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陈柳裕在致辞中首先对各位领导和线上线下的老师们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浙江工商大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情况,介绍了与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深入阐释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在浙江的实践的工作,并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邀请各位专家学者与学校师生开展交流和指导,为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智副教授主持了上午的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洋老师作了题为“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重要论述及其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意义”的分享。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既蕴含着中华民族家国一体的传统文化精髓,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更有着“兼济天下”“美美与共”的世界向度,其核心要义包括四个方面:培养“立志做大事”的时代新人;筑牢“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共同体意识;牢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彰显“本固邦宁”“兼济天下”的世界胸怀。他认为,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相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国情怀重要论述来源新,蕴含多重文化基因;问题新,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挑战;目标新,与中国梦高度统一;本质新,实现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牧云老师作了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体会”的分享。她首先引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论述,指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表示这门课要从简单的一般的历史课转变为具有历史教育特点的思政课,我们要从一般的教书匠转变为思想的引路人。接着,她用四个教学案例具体地展示了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最后,她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新特点,指出教师不能只讲历史的本然,必须讲历史的所以然,讲清楚得出历史结论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贺武华教授作了题为“昨天·今天·明天:习近平历史思维及其在浙江的探索实践”的分享。他首先从大历史观出发,阐述了习近平历史思维的逻辑起点、理论源泉、价值理论基础、鲜明特征以及方法论意义。在此基础上,他着力回望了习近平历史思维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论述了从运用历史规律中谋划发展、从历史趋势中把握重大机遇挑战、在强化历史意识中落实责任担当、从历史文化中获取智慧力量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最后,他结合百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分析了习近平历史思维对青年学生的启示,那就是要牢记历史使命担当,尊重运用历史规律,把握研判历史方向,汲取历史文化力量,镜鉴历史经验教训。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永副教授作了题为“将习近平的科学思维方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习近平的底线思维方法及其在浙江的探索实践’为例” 的分享。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了六点要求,“思维要新”就是其中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应当“讲理”,而且应当讲思维,讲方法。接着,他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将习近平的底线思维方法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心得体会,并提炼了底线思维方法的四个要点:筑牢底线意识、增强忧患意识、科学预见危机、善于转化矛盾。他强调,一定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两个大局的角度,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角度来理解和讲授习近平的底线思维方法的深刻含义。
在专家点评环节,马建青教授首先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年来举办青椒论坛的努力表示感谢,并表示,青椒论坛使参与论坛的青年教师获得了成长,使观看论坛的教师水平得到提升,特别是使一些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地区的老师有了观摩全国优秀青年教师的机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载入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史册。接着,他对四位“青椒”的表现表示高度肯定,认为四位“青椒”的理论简明扼要,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实践也很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表现了他们扎实的理论功底、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把握。最后,他对每一位“青椒”的表现给出了针对性的点评和建议。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梦云教授主持了下午的论坛。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潘惠香副教授作了题为“引领浙江发展之道——习近平的辩证思维在浙江的实践”的分享。她认为,习总书记所说的辩证思维能力,其实就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运用矛盾分析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用辩证思维来谋划浙江的发展。他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实施“八八战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辩证统一关系,促进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升级。最后,她强调,要想把习近平辩证思维的这些生动实践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就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并把习近平在浙江的故事带进课堂,与课程知识点结合,通过设计典型案例、制作优良的短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海祥老师作了题为“高瞻远瞩——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在浙江的实践”的分享。他首先阐释了战略思维方法的科学内涵,指出战略思维方法包括全局视野和长远眼光两个核心要求。接着,他从研判战略形势、把握战略机遇,锚准战略定位、谋划战略部署,明确战略重点、落实战略举措三个方面,详细说明了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时灵活运用战略思维方法,创造性解决现实问题,引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最后,他指出,浙江应强化战略意识,笃定战略目标,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只有不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才能在新时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发展行稳致远。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玲老师作了题为“唯创新者胜——习近平的创新思维方法在浙江的实践”的分享。她指出,人类历史是在创新中不断前进的,没有创新,历史就不会进步。人类的一切创新活动,首先来自于思维方法创新,没有创新思维,就不会有创新实践。接着,她从创新思维方法的理论内涵、习近平对创新思维方法的运用、大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培养,详细分享了她将习近平的创新思维方法引入思政课教学的教学设计。最后她强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的创新思维方法为我们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南和根本遵循。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让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实现贡献青春力量。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子青副教授作了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以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抗疫为例”的分享。他从两个方面讲述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的设计。首先,他阐述了这一专题设计的重要意义。接着,他选取这一专题中第二部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的实践”作为展示单元,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分析入手,提出“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最后,他从理论、历史、现实三个维度分析指出,各民族团结抗疫标志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长到新的历史高度,并围绕“五个认同”讲述了各族人民如何在团结抗疫中生动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专家点评环节,何丽野教授对四位“青椒”的展示表示由衷的赞叹,他们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滴水不漏的逻辑分析,驾轻就熟的讲课技巧,再加上熟练的多媒体技巧,给听众以完美的课程呈现,令他叹为观止,感到思政课后继有人。他认为,本次青椒论坛的教学展示体现了思政课的新方向,那就是由“原理+例子”、理论先行的授课方式转换为从实践讲理论的新型授课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一样,在实践当中产生,在实践当中不断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从实践讲理论的方式。他指出,思政课教学应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艺术性的核心就是情感。思政课教师如果没有情感,没有对党和社会主义建立信仰,就算科学性再好也无法打动人。借此,他对青年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期望,那就是在生活当中要多观察、多体会、多思考,体察社会、体察民生,用鲜活的实践经验来充实思政课教学,避免授课中的“文件味”和“论文味”。
在名师分享环节,渠长根教授作了题为“习近平重视有关浙江革命精神资源”的分享。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红色基因、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也十分重视理解我们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钟爱浙江,对浙江有过“三地一窗口”的评价,浙江的红色文化资源可谓得天独厚。接下来,他分享了他在长期研究中总结归纳出的革命精神的规律,并一一介绍了“红船精神”“蚂蚁岛精神”等与浙江有关的十个革命精神。最后,他强调,革命精神永远要研究、研究学习革命精神永远在路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只要大家能够按照“三地一窗口”的要求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就可以不负总书记嘱托,研究、传承、发扬好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
在会议总结阶段,李梦云教授对所有进行教学展示和点评的专家和老师们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为听众奉献了一桌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精神大餐”。她认为,八位“青椒”的授课,体现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展示相结合、理论尝试与生动案例相结合、历史溯源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宏观视野与微观视野相结合、教学“导设”与价值导引相结合的特点,虽然都是青年教师,但都展示了相当深厚的功底。接着,她从前期准备和现场表现两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做教学示范课的经验,探讨了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的个人素养。最后,她再次感谢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支持,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导交流,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提宝贵意见。至此,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第24期圆满收官。
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是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面向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打造的品牌活动,旨在为青年教师搭建沟通平台,帮助其交流教学心得、研讨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能力。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