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第26期在上海大学举办

2021-10-25     来源: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作者: 中心办公室

2021年10月23日,为了探索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衔接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系,探讨创建中小学思政课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新格局,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下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支持下,由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第26期在上海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江苏三地大中小学的12位优秀青年教师围绕“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教学展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大文教授、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天恩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伟力教授和李梁教授担任评议专家。来自上海市的近百位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现场参加了论坛,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同步收看了论坛直播,浏览量近2万人次。
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国建主持,他介绍了莅临本次论坛的嘉宾以及论坛的主题设置和议程安排,并对现场及同步收看网络直播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们表示热烈欢迎。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心副主任宋学勤教授等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成旦红教授在致辞中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诚挚欢迎,向关心和支持上海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他回顾了上海大学光荣的红色传统,介绍了上海大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政课建设方面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做出的一系列有益探索。他指出,各位专家学者和教学能手齐聚上海大学,围绕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交流和研讨,相信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也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为上海大学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深入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出谋划策。最后,他预祝本次青椒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宋学勤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她受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心主任齐鹏飞教授的委托,对莅临论坛的线上与线下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向承办论坛的上海大学领导、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敬意,并介绍了中心的建设成果以及北京市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的品牌活动。她指出,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既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一项重要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同时也是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本次论坛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题,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最后,她表示期待“青椒”和专家们的精彩展示,并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中心的发展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智副教授主持了上午的论坛。
首先进行展示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小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友文教授作了题为“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大学学段思政课教学经验分享。他辨析了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在思政课教学方面的侧重点差异——小学注重情感体验,中学打牢思想基础,大学培育理论思维、增强使命担当;并强调了提升理论思维能力在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接着,他从三个方面阐释了“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这一命题:从历史渊源上看,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把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使命,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从理论依据上看,我们所爱的这个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能把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从实践要求上看,今天的爱国主义统一于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积极投身其中,肩负起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陈媛老师作了题为“弘扬中国精神 争做爱国青年”的中学学段思政课教学经验分享。她以《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5课中《高扬民族精神》的部分内容为教学案例,以爱国主义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她首先明确了初中学段在一体化教学中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问卷调查分析了九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通过爱国人物和故事使学生感知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习党史故事、感受当今战疫成果使学生感悟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通过对2035的畅想引导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做新时代爱国青年。她指出,课程设计要注重任务驱动,做好课前准备;课堂学习中有效利用课前学习资源,通过展示汇报,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设计探究问题和小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科能力,提升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把时事学习、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活动融入课堂教学,让思政课生动起来,高效达成“感——知——行”的统一,也实现了一体化教学中“从情到理”的学段过渡。
北京市西城区中古友谊小学的赵虎老师作了题为“重情、讲理、践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小学学段思政课教学经验分享。他以《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为教学案例进行了说课展示。他深入分析了教材内容和编写意图,以学情调查为依据分析学生特点,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感受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理解中国公民的内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接着,他从三个环节展开教学设计:一是重情,开展“赞一赞我们伟大的祖国”、续写并朗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二是讲理,开展“认一认中国护照”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公民的身份要求,体会国家对公民的保护,感知各种行为对国家的影响;三是践行,开展“我是中国名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个体行为对国家的影响,增强作为中国公民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引导学生自觉维护祖国形象。
王天恩教授对中国人民大学小组的分享进行了点评。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小组的老师们展现了动人的风采,他们的分享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基础雄厚。宋友文老师理论基础厚,陈媛老师对教学理念和学生特点的理解厚,赵虎老师感情丰沛、情怀深厚。二是教论结合。本次分享要“说”、要“讲”、要“论”,这比单纯的“论”和“讲”更复杂。三是理念分明。三位老师对本学段的教学理念差异有着明确把握,准确把握住了教材编写的特点,没有一味求大求全。四是衔接到位。小学深植情怀,中学情理融合,大学重理论、重抽象。他指出,小学可以使理性融入感性,将理性上不易理解的东西使学生感性地接受;中学不要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要注重用经典思想的魅力熏陶学生;大学要注重理论体系的建构,将知识点融入理论体系的教学中。
接下来,华东师范大学小组进行了展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洪燕妮老师作了题为“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崇高性”的大学学段思政课教学经验分享。她分析了大中小各个学段、大学学段各门思政课课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学的不同侧重点,指出大学学段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理性认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重在培养学生“识大局、遵法制、修美德”的的能力。她讲解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其崇高性体现在真理性与理想远大性的统一、历史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革命性与奉献性的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接着,她探讨了如何从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出发深入探究伟大建党精神的崇高性,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对于大学生思想建构的意义。最后她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中学附属中学华厦老师作了题为“建党精神激发青春能量 情境学习助力拔节孕穗”的中学学段思政课教学经验分享。首先,他介绍了中学生的素养发展、认知水平等身心成长所处的实际阶段,指出伟大建党精神对青年成长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应利用好“拔节孕穗期”,利用好伟大建党精神来激发学生的青春能量。接着,他提出了单元情境学习的方法,并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大概念”进行单元情境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以对青少年的培养目标为导向把“大概念”进行单元拆分,通过“看读想悟”四个环节,充分利用经典文本、展览、电影等红色资源,循序渐进地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帮助中学生实现从“了解与知道”到“反思与探索”再到“认同与行动”的飞跃,增加青年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最后,他对自己的学习设计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指出这一模块化的设计可以让不同老师针对不同学情的学校进行搭积木式的组合排列并加以应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可以和老师们在交流和借鉴中共同进步。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教师施静艳老师作了题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提升道德启蒙效能”的小学学段思政课教学经验分享。她首先介绍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的意义与价值。接着,她重点介绍了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小学思政课程教学的四个维度:整合内容设计,通过梳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读本》,精准把握有机融合点;遵循认知规律,注意把握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方式来体现;丰富联动资源,通过“家、校、社”合力育人,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融合优化载体,注重线上线下融合,在教学中场景式、体验式和沉浸式地再现伟大建党精神。之后,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一年级第二章第三课《习近平爷爷心系人民群众》为例展开教学设计。最后她强调,伟大建党精神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绵延发展,让我们以行动为基、以思考为翼,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不断促进立德树人和教育强国的重要使命。
李梁教授对华东师范大学小组的分享进行了点评。他表示,三位老师的分享,坚持目标导向,主题鲜明,紧紧围绕伟大建党精神展开教学设计;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涵盖了党的百年思想探索史、不懈奋斗史和自身建设史的丰富内容;方法得当,循序渐进,能根据不同学段的情况有所取舍。他指出,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内化于心”的意识,在思政课教学中需要将其“外化为行”。这既指共产党人百年来践行初心、担当责任、不怕牺牲、勇于奋斗的光辉事迹,也指思政课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他认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死板地按照学段进行一刀切式的教学设计,可以进行适当地变通调整,比如小学五年级以后可以适当增加思想上的启迪,而中学和大学阶段也不宜抛弃感性的体验。最后,他指出,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好三个“镜”:小学要用好“望远镜”,回头看看历史,看看长辈的经历;中学要用好“显微镜”,要透过现象去探索本质;大学要用好“放大镜”,要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凝结在一起。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邱仁富教授主持了下午的论坛。
下午首先进行展示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团队,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昂副教授作了题为“点面结合 纵横展开 素养提升——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大学学段思政课教学经验分享。他指出,大学学段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带领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到日常生活中。接着,他以“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为案例进行“点面结合”的教学展示。他从“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出发,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串联起宪法中党的地位、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党的性质、国际共运的经验等知识,最终说明了“必须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这一命题。最后,他从“纵横展开”“素养提升”两个方面进行了教学经验分享,并强调,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自觉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张玉老师作了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三重维度”的中学学段教学经验分享。她以《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4课中的《厉行法治》专题为例进行教学展示。根据初中生好奇心旺盛、富有想象力的特点,通过“猜数字”“我是小法官”“法律情景剧”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法治中国”的建设成就,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感。接着,她从三个维度谈了自己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考:第一,在目标维度,教学应聚焦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打牢法治思想基础,增强政治认同素养,具有初步的法治素养;第二,在原则维度,教学应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第三,在策略维度,教学应增强合作意识,以问题驱动教学,突破重难点,以活动丰富教学,增强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
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苏佳佳老师作了题为“思想熏陶 意识启蒙——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小学学段教学经验分享。她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小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将其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可以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接着,她以《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9课《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一课时为例进行教学展示,通过“抓逃兵”游戏、“寻找规则”小调查、情境探究、讨论交流等环节,使学生能初步体验到规则的意义,并从身边一些熟悉的情境中体验到没有规则的后果,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最后,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施途径:一是依据课程标准,联系家庭、社会、校本课程共同开展;二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充分利用阅读、辩论、参观、调查、游戏等各种教学活动方式;三是注重情境创设,提升课堂趣味性。
陈大文教授对南京师范大学小组的展示进行了点评。他指出,教学经验分享不仅应该告诉听众怎么讲,更应该展示“我就是这么讲的”,南京师范大学小组的三位老师都在表现后者方面付出了努力。他对三位老师的分享给出了针对性的点评和建议,例如在法治教育材料的选择上,有名气、富有争议的案例有时容易受媒体报道影响而使人以偏概全,建议多举一些法律维护公民权利的案例,探讨如何让法律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最后,他强调,大中小学的法治教育应该各有侧重:小学侧重生活规则的启蒙,中学侧重法律规范的认知,大学侧重法治价值的认同,这样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避免不同学段之间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接下来,上海大学小组进行了展示。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小学凌颖珺老师作了题为“用榜样的力量,点亮理想信念之光”的小学学段思政课教学经验分享。她指出,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把理想信念融入小学思政课,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体现,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打下最坚实的基础。接着,她将“理想信念”这一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小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榜样的力量”展开教学设计:首先,要倾听孩子的声音,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从孩子熟悉的人中选取榜样;其次,通过设计游戏、提问启发、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再次,用榜样的事迹对照自身的行为,发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用榜样的力量点亮理想信念之光。最后,她指出,在小学学段,思政课不能空谈理论,要充分利用教育改革热点活动开展教学;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把理想信念儿童化、具象化、可视化;要调动起家长和社会的力量,倡导多元协同的教学方式。
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中学陈肖前老师作了题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增强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思考”的中学学段思政课教学经验分享。她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培养中学生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接着,她以不同的教学案例为例,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增强初中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策略:科学引导,客观评估学生的认知起点,引导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材观点,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增强教育信度;启发生成,开展参观调研、演讲辩论等适合中学生能力的活动,与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内化生成,提高教育效度;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实现思政教育与社会资源结合、课堂讲授与场馆讲解结合、理论指导与实践活动结合,拓展教育路径;家校合力,通过父母以身作则、鼓励家风家训传承、家长配合完成课后时间活动作业,优化教育策略。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彦青老师作了题为“坚定理想信念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大学学段思政课教学经验分享。她指出,大学思政课中的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讲授理想信念的理论上,更应将富有启发的案例和理论进行有机衔接。接着,她以“坚定理想信念 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章节为例展开教学设计:通过“翻转课堂”,让学生们思考有无理想信念的差别,更加深刻地理解“理想信念是‘总开关’”这一命题;将理想信念解构为真理的力量、奋斗的力量和忠诚的力量三个维度,将百年党史中的典型人物、案例、故事融入到各个维度的授课中;不断追踪最新理论动态和生活变迁,增加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沉浸式理解。最后,她指出,大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思政课教师要帮助学生丰富学习资料,并借此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要“授人以渔”,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在自主学习中不断重温老师讲过的内容,增加思政课的时效性。
黄伟力教授对上海大学小组的分享进行了点评。他指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次论坛让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齐聚一堂、深入交流,了解彼此的工作内容和遇到的问题,增进理解,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他认为,不同学段的思政课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重叠的地方,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产生了一定影响。要把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需要在课程建设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接着,他对三位老师的分享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分享主题明确,选题恰当;学段意识明确,能够贴合该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言之有物,无私地分享她们从丰富而宝贵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的真知灼见,极具参考价值。他认为小学应更多采取具象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中学应更多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为大学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大学的理论学习要注重经典内容的阅读,从理论上巩固自己的理想信念。
在会议总结阶段,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焦成焕教授对本次论坛所有台前幕后的专家、老师和工作人员表达了衷心感谢。他表示,这次中小学教师的展示让高校教师们眼前一亮,给高校教师提供了一个从新视角探索、观摩思政课教学的机会。他指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13年起就开始开展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像今天这样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齐聚一堂、交流教学经验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希望今后可以依托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基础和研究平台,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最后,他热情欢迎全国各兄弟高校马院以及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专家学者、一线思政课教师们到上海大学指导交流,共同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完成党中央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战略部署。至此,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第26期圆满收官。
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是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面向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打造的品牌活动,旨在为青年教师搭建沟通平台,帮助其交流教学心得、研讨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能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技术团队设计开发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网络直播平台。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生党员可以通过中心直播平台参与线上学习,也可以通过“学习思政课”APP参与学习,高校思政课教师使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库”中录入的手机号码验证即可登录。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