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第一期

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的时代意蕴、实践要求与保障机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论述

2022-03-08     来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作者: 何虎生 张林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政课教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阐明了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的时代意蕴、实践要求与保障机制。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与广大教师群体一道构筑起当代中国的立教之本,直接影响到各阶段学生的成长成才。思政课教师要在适应时代要求中增强信心、提高素养、注重创新,努力达成“六点要求”、实现“八个相统一”。为实现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建设,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创新配套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教师;思政课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何虎生(1962-),男,江苏句容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共统战思想、党的政治建设和政治文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E-mail:hehusheng@126.com;张林(1998-),男,河南焦作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北京100872)。
[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4.34~3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中国共产党向来高度重视的一项教育基础工作,在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些会议和相关讲话中反复强调思政课的建设问题,尤其是围绕思政课教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论述,以“为什么思政课教师是关键”“其时代要求是什么”“如何发挥其关键作用”三个问题为基点,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的辩证思考,阐述了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的时代意蕴、实践要求与保障机制,为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一、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的时代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论述,总结了思政课教师在党的领导下数十年来丰富鲜活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着眼于民族复兴的历史维度、教育发展的宏观视角和教学活动的微观呈现三个方面,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将教师视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所在。
(一)就民族复兴的历史维度来看,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2]。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要有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离不开致力于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思政课教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在改革开放行进三十余年基础上创新发展的伟大时代,构成了当代中国一切工作的背景和基调。在教育领域,一系列新的时代命题随之出现:新时代的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担负起什么样的使命?新时代的思政课要怎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培养什么人”始终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教师群体所肩负的首要任务。从党的十九大报告瞄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到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再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伴随着教育目标的不断明确,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也日渐清晰,尤其以思政课教师为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把办好思政课摆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1],要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进而实现教育的历史责任。
(二)就宏观的教育发展来看,思政课教师与广大教师群体一道构筑起当代中国的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作为教育领域的两大主体之一,教师担负着引导者和培育者的责任,是教育事业得以开展的基础支撑。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3]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其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4]
一方面,包含思政课教师在内的教师群体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授真理的职责重任。无论是基础教育里的语文课、数学课、外语课、思想品德课,还是职业教育里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实习课,或者是高等教育里的必修课、选修课、通识课,都需要相应的教师队伍来进行知识传授和内容讲解,进而培养出专业素质良好、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不断推动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包含思政课教师在内的教师群体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在韩愈对教师的论述中,“传道”是排在“授业”和“解惑”之前的,即教师要用“道”来影响学生的生命、塑造崭新的灵魂。在当代中国,无论是专职的思政课教师,还是其他专业的教师,都要秉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根本之道,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三)就微观的教学实践来看,思政课教师对大中小学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途径,教育归根结底是个体的教师与个体的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学生个人积累知识、培养品德和树立理想都起着直接、关键的影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
其一,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操守,使其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他们需要充足的时间、精力来进行准备,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想法,通过恰当适宜的成长故事与学生进行灵魂层面的交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为例:他之所以始终对焦裕禄同志一往情深,就是因为初中政治课老师在讲述焦裕禄同志事迹的时候,一度哽咽到讲不下去的地步,给学生们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和崇高的价值塑造。其二,思政课教师的讲授内容兼具特殊性与普遍性、历史性与现实性、叙述性与思辨性,是一座蕴含丰富的精神宝库,具备从各方面加强学生素质的基础前提。以历史为例,思政课教师可以从世界史、国际共运史讲起,将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串联起来,通过纵横开阔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来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又能教导学生学习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
二、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的实践要求
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结构如何、素质怎样,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高低、成效好坏。”[5]随着当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样杂陈,思政课教师面临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日益复杂,需要其在教学中增强信心、提高素养、注重创新,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实现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一)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增强信心,做到真认同、有荣誉
无论是对于一个人、一个群体,还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自信从容,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很难在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开辟出一条正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思政课建设同样如此,“办好思政课,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1]
在当代中国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思政课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容易受到其他学科和社会人士的误解、误读。有些观点认为:思政课的政治性较强、任务色彩较重,思政课教师的学术创新成果较少、学术水平较为一般、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等等。对于这些错误的言论和观念,思政课教师必须保持高度清醒,要认识到思政课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是一门不亚于任何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学问;领会到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挑战性的工作,持续增强自身的职业责任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二)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提高素养,努力达成“六点要求”
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来看,在绝大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担负着主体的教导责任,其本身的学识、素养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果的优劣。因此,要真正落实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教师素养的重要性,指出他们“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6],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政治要强,即思政课教师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在治学和教学的过程中坚守政治立场,严守政治规矩,保持政治清醒,坚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二是情怀要深,只有以情怀感动人,才能以思想引领人。思政课的培育对象是大中小学学生,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育其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6],以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来实现塑造新人的时代使命。三是思维要新。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学习体验和高效的学习成果。“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7]四是视野要广,即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的纵横比较,使学生能够把所学内容读懂、学深、悟透。最后两点是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是对思政课教师品格修养的要求,意在通过堂堂正正的高尚人格和道德操守来影响学生、感化学生,言传身教,积极传递正能量。
(三)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新,坚持实现“八个相统一”
伴随着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愈发普遍地作用于各个社会领域。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心智逐渐健全、思维空前活跃而又难以抵制诱惑的青少年,只有始终保持创新意识、坚持创新思维、开展创新实践,才能与时代同行、与学生同行,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任务与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1],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
关于思政课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做到八个方面的“相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八个相统一”立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数十年来思政课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围绕思政课教学实际中的一系列重要矛盾关系,具体阐明了新时代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的保障机制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由此观之,新时代推进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关键作用,更要不断探寻正确的实践路径来发挥好教师的关键作用,切实构建、凝聚起办好思政课的强大合力。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8]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优异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百年沧桑巨变的深刻总结。对于中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国家来说,中国共产党所带来的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是各项事业得以顺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加强思政课建设和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方面,同样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首先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和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论述,在实践中重视思政课建设,尊重思政课教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学校党委作为亲临前线的领导者,更要深刻认识到思政课是国之大事、党之大事,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看待思政课建设,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并与思政课教师一起平衡好理想信念与品德要求、党的主张与个性表达、中国特色与国际经验的关系。
(二)完善创新配套工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机制”[1]。一是创新选用机制。要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有情怀的人来抒情怀,有道德的人来教道德,把好把严信仰关、政治关、业务关,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素养全面、师德高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二是创新激励机制。要加强各项政策保障力度,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三是创新评价机制。要克服现有评价体系中的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以国际期刊为优先等弊端,切合教学实际完善价值评判体系,消除思政课教师的心理阴影和负面情绪,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引导他们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四是创新培养机制。要把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持之以恒地输送高水平的思政课后备人才。
(三)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在深入了解学生认知规律、成长教育规律和思政课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1]。所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即围绕立德树人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追求,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通过统筹设计和整体安排来实现思政课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顺序性与衔接性的有机统一。其中,思政课教师是落实教育教学任务、推进一体化建设的组织保证,是进入课堂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工作者,直接关系到一体化建设中每一阶段任务的具体落实和整体主线的衔接贯通。因此,思政课教师要自觉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科学运用合理适宜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系统性、层次性教学,进而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的循序渐进,真正使其成为各阶段学生愿意倾听、能够听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优秀课程。
思政课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关键课程,关系到当代中国千千万万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新时代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建设,要严格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3]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4]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人民日报,2013-09-10(01).
[5]《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67.
[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