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媒体聚焦

首都高校思政教师共同备课,今秋起部分高校试点开设新思政选修课

2022-07-25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2022年7月22日,新京报新媒体以《首都高校思政教师共同备课,今秋起部分高校试点开设新思政选修课》为题,对2022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暑期备课会活动进行报道。
自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部分高校将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思政选修课,加快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群。
7月22日,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备课会在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举行。备课会围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这一主题,设计了专题报告、工作交流、事迹宣讲、分课程备课等多个环节。
此次备课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以首善标准持续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以高质量思政课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专家、行业模范上讲台,试点高校思政选修课课程体系已搭建
记者从备课会上获悉,自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部分高校将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思政选修课,加快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群。
备课会上,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颖介绍了学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工作思路、课程体系及下一步工作考虑,为全市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样板。
王伟表示,此门选修课将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开放选修,学时为16学时,1个学分,共分为8讲,包括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首都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等,在主讲老师上,既有学校党委书记、政府领导,也有社科理论专家、行业先进模范以及名师大家等。除新开设的选修课外,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将全面开设《中国共产党简史专题课》,并面向全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识课》选修课。
刘颖介绍,学校将以新生院通识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在课程教学特色突出“引进来”和“走出去”。其中,“引进来”主要是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动态调整教学团队成员,邀请更多的知名专家学者、公安英模走进课堂;“走出去”是在疫情防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现场教学,专题四将赴北京市公安局指挥部110接警中心,专题八在学院实践教学基地、被称为“红墙卫士”的西城公安分局开展现场教学。
“金牌话务员”现场分享为民解忧小故事,为思政课提供鲜活素材
半小时内帮助高考生及时解决核酸结果不显示,在疫情防控形势紧张情况下为身患尿毒症的市民解决外出看病需求,为投诉小区非生活垃圾无人处理影响环境的市民解决问题……作为特邀嘉宾,12345市民服务热线“金牌话务员”刘缓参与此次备课会,从“接诉即办”参与者的视角,分享了一个个解民忧、暖民心的感人故事,让思政课教师更为直观地体会到城市治理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为进一步讲好京华大地生动实践提供了鲜活素材。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也在现场作了专题报告,指导教师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精准理解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深入把握思政课教学要求、深化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为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道理、学理、哲理、情理,提供了方法指引。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革在讲话中强调,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针对学生群体的特征特点,将学生的思想现状、成长实际、问题困惑结合起来,实现“教”与“学”的一体思考、一体研究,将“大道理”寓于“小道理”当中;要强化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推动以“接诉即办”为代表的京华大地生动实践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治国理政一线,实现从“认识”到“认知”的深刻转变;教师要旗帜鲜明讲“大道理”,做到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构建起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以更为宏大的视野,讲清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
当天下午,“思想道德与法治”等6门思政课分别举办线上备课会,围绕“如何发挥思政课在高校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中的关键作用”“如何立足本课程,回应解答学生关于疫情防控的关切与困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等主题,通过专家报告、示范教学等形式,开展集中研讨。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