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高校活动会议

第四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争鸣·高端对话专场纪要

2023-04-26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未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加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2023年4月22—23日,第四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在电子科技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来自全国的30余位知名专家和180余名青年学者受邀参会,围绕“人类文明、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共探学术前沿、共议学科发展。
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靳诺、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亚非、四川省教育厅巡视员杨建国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吴满意教授主持。
王亚非代表学校对专家学者表示热烈地欢迎,他表示本次大会的举办对强化理论武装,深化主题教育,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水平,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着重要意义,并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电子科技大学发展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靳诺寄语广大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以此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等重要议题,推动学术创新、展示学术成果、促进学术繁荣。
四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杨建国发表致辞。他指出,本次会议围绕马理论学科前沿问题,深化理论研究,增进沟通交流,促进青年成长,必将是一场高端的学术盛会。他介绍了近年来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贯彻党中央精神,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若干措施。他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加强研究阐释,促进课程建设,增强实践能力,进一步擦亮铸魂育人鲜明底色。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宣读了本次大会征文获奖名单。
本次大会主题是“人类文明、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与会代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重要概念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数字经济与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五个主题,分设“争鸣·高端对话”“交锋·青年学者”“领航·期刊主编”3个专场开展深入学术交流。
争鸣·高端对话
在“争鸣·高端对话”会场,23位专家分别进行主旨演讲。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始人之一、华中师范大学桂岳卓越教授张耀灿在线上进行演讲。他以《做一个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题,嘱咐青年学者们,一定要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深刻地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弘扬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做到知行合一。他希望与会青年学者都成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经得起人民检验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围绕厘清文明和文化两个概念发表线上演讲。他从内涵到外延为大家系统深入阐释了文明与文化的区别,从概念的区别、哲学上如何确定正确的文明观、从本原、关系、过程、结构四个维度详细阐释解读了文明的内涵。
清华大学教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刘书林谈以《对“两个结合”和“六个坚持”方法论的理解》为题,从方法论的角度,就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逻辑结构和创新之处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从论断中找联系,从发展中找创新。
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田克勤聚焦二十大报告,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发表了演讲。他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与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分享了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分享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理性的阐释。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原主任、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张国祚教授从世界变局、中西方对比的角度论证并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党的领导、制度、文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九大优势。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欧阳康教授作了《新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报告。他从面向未来三十年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全球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几个层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结回顾、反思和前瞻的功能。并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出期盼:读懂马克思主义理论、读懂世界、读懂中国未来、读懂自我。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清华大学郭建宁教授的报告从现代化在中国的艰难历程和后发追赶型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和理论建构、把握历史主动三个方面为大家分享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文化根基。
上海交通大学讲习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陈锡喜教授和大家分享了毛泽东提出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根据和内涵,并且论证了习近平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与毛泽东提出的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院长邓纯东和大家分享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几个重要经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张占斌分享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两点思考。第一,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从被动现代化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动现代化的转向。第二,我们需要努力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知识体系。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会名誉会长陈学明论述了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主要问题。即:中国为什么要实现现代化?中国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走不走得通,是否具有合理性?他表示,以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视角,在新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下,我们完全可以克服西方现代化的负面效应。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周向军带来了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些思考成果。他从新时代需要新哲学、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当前掌握水平尚不能满足时代和实践的需要三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要掌握好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后,他指出,要从整体和部分,共性和个性,守正和创新,全面和重点,理论和实践,坚持和发展六大关系出发,把握好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商志晓围绕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由来和运行规律进行演讲。他指出,整个中国现代化可以划分为“两个百年”或者“上下两场”。通过贯通历史发掘出从盲从到自主,从被动到主动,从后发到引领,从跟进到创新等现代化线索和规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卢黎歌教授作了题目为《认真研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发言。他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研读方法和历史演进过程。提出要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首先,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理解其地位,并比较中西方现代化。其次,需要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他还介绍了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个方面进行并联式过程的发展,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包括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基本性质等内容。
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咨询委员会委员郑传芳教授作了主旨为“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二卷”的发言。他指出,学习著作选读是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宝贵经验,从自身阅读的体悟出发深入阐释了《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二卷的三个特点以及主要内容,论证了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应该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深刻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全面把握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熙国教授作了主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原创性贡献》的演讲。他以把握“三个问题”贯穿整个讲座。第一个问题,如何理解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个问题,怎么理解原创性贡献。第三个问题,怎么理解“六个必须坚持”是世界观方法论层面的原创性贡献。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田鹏颖以《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为题作演讲。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的世界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统摄下,中国式现代化对当前世界现代化之问的总的看法和总的办法。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吴雪琴以《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上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百年探寻》为题作演讲。她以党史的四个分期梳理党对这一根本制度的百年探寻。这一根本制度在革命斗争阶段萌发,在全面执政条件下的形成与曲折发展,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熟。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校务委员、四川大学讲席教授陈力丹围绕着“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原著”为中心,通过阐述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强调阅读原著要“三做到”。一是要做到研并深刻理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二是要做到要直接研读马列原著;三是要做到引用最新版的马列中译文。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燕连福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几个独特优势。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领导力量先进性优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受益群体广泛性的优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全面发展系统性优势全面发展系统性优势;中国现代化是具有合作共赢的包容性优势。这些优势都是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独特优势,也正是依靠这些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姚宏志作题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资源》的演讲。他以大历史视角,从“六个走出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资源进行阐述。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突破中走出来的,是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辟里中走出来的,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艰辛探索当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团结带领人类创造现代化伟业的不懈奋斗当中走出来的,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当中走出来的,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孕育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当中走出来的。 
东北师范大学李婧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为题进行了发言。她从党的二十大报告规定的党的中心任务引出“现代化”概念,阐释了“现代化”蕴藏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丰富内涵。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从中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现代化三大本质特征。
据悉,本次大会共收到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师生总投稿1157篇。经评审专家组评选出135篇论文入选本次大会。
本次大会恰逢其时,专家学者的发言亮点纷呈,展现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理论研究高端、学术思想高端、务实学风高端的特点,在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激励青年人才深耕马克思主义理论土壤接续使命、促进老中青学者之间的理论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带来了一场政治站位高、专家阵容大、学术含量足的学术盛宴。
 
 
 
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组委会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年4月26日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