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大思政课”搬进乡村振兴一线!首都高校千名大学生赴平谷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2023-08-10     来源: 现代教育报     作者: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

日,首都高校“大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暨“走进平谷农业中关村 服务首都乡村振兴”“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平谷区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游钧,教育部思政司、市委教育工委、市委农工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社科联和平谷区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会。57所京内高校、10所京外高校分管负责同志、指导教师和学生共计千余人参加。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革主持活动。
平谷区委书记唐海龙在致辞中表示:“走进平谷大地,服务乡村振兴。这是首都高校‘大思政课’搬进乡村振兴一线的重要形式,是广大青年学子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大尚平谷的重要抓手,希望广大同学通过平谷实践增长才干,为高大尚平谷贡献才智,与平谷建立深厚友谊。”
活动现场,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达品介绍了活动组织情况;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秦瀚翔代表参加活动学生发言,表达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的决心;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赵锋介绍了学校发挥专业优势,开好上好“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的经验做法。
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游钧,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余先亭、平谷区委书记唐海龙、区长狄涛等为首都高校“大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团队授旗。
全体大学生发出“请党放心 强农有我”的铮铮誓言。
“我们的团队去的是平谷区马坊镇,希望借助这次社会实践机会发挥我们各自的专业特长,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对当地农业发展有所帮助,为乡村振兴做出我们青年的贡献。”北京大学2020级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周灵说。
平谷区是首都生态涵养区、农业大区。市委市政府赋予平谷区建设农业中关村,努力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的职责使命。
启动仪式上,为用好平谷区丰富农业资源优势,上好首都特色“大思政课”,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授予“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为北京市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王共祺是来自东北林业大学农村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来到专业对口的平谷区熊儿寨乡开展研究实践感到很兴奋,“来之前我们上网搜集了一些熊儿寨乡的资料,这几天深入田间地头发现平谷的乡村超出我们的想象,景色很美,空气清新,下乡调研也很顺利。这次我们将会以研究专业为导向,深入了解实践基地熊儿寨乡的农林规划,收集村庄和乡镇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帮助和扶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游钧强调,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首都高校要坚持首善标准,发挥学科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一要提高站位,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二要精心设计,用好“千人百村”等“大思政课”实践活动契机,发扬“自找苦吃”精神,强信念、壮筋骨,上好服务乡村振兴的首都特色“大思政课”;三要加强共建,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强化对乡村振兴的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凝聚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深化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
据悉,在2022年获批全国首批五个“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后,北京市精心谋划,全力推进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今年,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部署了“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红色“1+1”、首都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双百”行动计划、“见证优秀共产党员榜样”集体采访行动等系列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暑期宝贵时间,组织每一名高校学生开展好一次社会实践,上好“乡村振兴课、支部共建课、调研问策课、寻访榜样课、文化浸润课、红色研读课”这六堂行走的思政实践课,不断坚定师生“四个自信”,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此次“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和平谷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落实教育部与北京市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和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有效模式,为高校学生搭建实践舞台、学习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