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高校思政新闻

人大师生热议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23-10-26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官网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在中国人民大学广大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全校上下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创举,充分展现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十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开展,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人员交往、文化交流日益紧密,国际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必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在新的历史机遇下,高校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积极当好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融入、助力和践行“八项行动”,在人才培养、智库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不断深化双边和多边教育交流合作。尤其要注重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高校力量、人大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既为人类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力量,也更好地服务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必将推动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同繁荣。包容性的发展、共赢性的合作、协商性的沟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特征。包容性的发展,指各国都能在“一带一路”的平台上实现相互尊重、各美其美的共同发展;共赢性的合作,指各国通过合作共同获得各自发展的利益,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协商性的沟通,指通过平等对话、交流与协商,解决各国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为世界带来了新的机制、新的价值、新的体系,无疑是一个发展的引擎、和平的方舟、稳定的力量。
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令中国人民大学师生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无比光荣。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王文表示,受邀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感到无比兴奋与自豪,这不只是源于难得的现场观摩机会,更源于现场各国参会者都对中国发展盛况表示的敬意与感谢!在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印尼总统佐科、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依次上台致辞时,都高度肯定“一带一路”10年佳绩,也对中国未来表达了良好祝愿。作为一名学者,我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将10年来的研究积累进一步深化。习近平主席提到八项行动中的“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培训”,更为我们指出了具体工作任务。下一个“一带一路”金色十年,吾辈责无旁贷!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表示,“一带一路”是让世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经验的绝佳平台。中国式现代化有着若干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还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路径是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改革开放,既大量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同发达国家形成重要的环流,现在我们又通过“一带一路”形成另一个环流。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还可以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跑出国家发展的“加速度”。“一带一路”开创了共同现代化的道路,通过战略对接,助推各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命运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内以人民为中心、国际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使得“一带一路”推行的开放、包容、可持续、可分享、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正在打破西方现代化的垄断,鼓励更多国家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成就世界的多样性。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货币金融系教师党支部书记何青表示,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过去的10年,“一带一路”建设,成就令人瞩目。高质量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不仅促进了各国间的经济交流,也为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通过高效、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各国的生产效率,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一带一路”倡议强调的是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和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不仅是一个国家层面的目标,也是学术界共同的责任。我期待看到更多的学者加入对“一带一路”问题的研究,提供学术智慧上的支持,为推动“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中国人民大学2022级丝路学院硕士研究生巴基斯坦籍留学生郁兰表示,作为一名在中国深造的巴基斯坦学生,我亲身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之门。我目睹了“一带一路”对我的家乡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的影响,它以“喀喇昆仑公路”的形式提供了一条接通两地的生命线。尤其是“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各种文化的交流,使两地民心相通,为巴基斯坦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对于我和其他许多在中国求学的巴基斯坦学生来说,这是一次改变人生的经历,要倍加珍惜机会,努力深造自己,为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2020级法学院本科生赵景序表示,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的主旨演讲深刻启发了我。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只有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才能实现相互成就,只有坚守初心、携手共建,才能实现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对外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将丝路精神内化为精神动力,带领我们勇毅前行不懈奋进!
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努力为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提供更加丰富的民间交往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兼)国际学院副院长外国语学院教授江晓丽表示,“一带一路”是文明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创新之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了新平台,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丝路学院秉承“纳中外贤才,育丝路精英”的办学宗旨,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坚持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到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的友好使者。“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从“硬联通”到“软联通”再到“心联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通过每一个像丝路学院这样的星星之火,共建“一带一路”必将迎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丝路学院将继续“予人玫瑰”,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为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2022级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伊拉克籍留学生莉娜表示,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期召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明确体现,也是中国传递给世界的坚定决心。在我看来,这更是中国智慧的体现,中国一直以来都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历史时刻,习近平主席提出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世界将通过此共同见证历史潮流的延续,并亲眼目睹“一带一路”为全球治理提供的更加符合世界和区域经济所面临问题的新方案、新路径,实现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以及共同繁荣的现代化。
中国人民大学2023级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焦响乐表示,在观看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主旨演讲后,我深受触动。习近平主席首先表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回顾了10年间国际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提出了八项行动,习近平主席提到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联想到了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之中所秉持的“助人自助”的原则,社会工作者通过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从而实现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我希望自己可以借鉴“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理念,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观方略应用到我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中,成就他人的同时也帮助自己。
中国人民大学师生立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作出不懈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蔡永强表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博古通今,振奋人心,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带一路”倡议历经10年共建发展,已经成为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要窗口。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是着眼人类美好未来的双赢模式,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模式。事实胜于雄辩,百闻不如一见。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擘画了一张宏伟路线图,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贡献了极为宝贵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新篇章,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新篇章,坚定不移为持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撑,贡献人大力量和人大智慧。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必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走上一个新台阶,亦必将进一步推动实现全球共同发展与繁荣。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副教授黄晓敏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回顾了共建“一带一路”这10年来的辉煌成果,总结了这10年的经验,同时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共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作为一名一线俄语教师,我感受到“一带一路”是发展带、是幸福路。过去10年是蓬勃发展的10年,未来10年是继续提升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金色10年,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10年的开启。
中国人民大学2023级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毛新喻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系统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了将更多国家、更多百姓的梦想凝结为共同愿望的大国担当。倡议明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了知识纽带、文化纽带的作用,促进共建国家的人才流动,带动人力资本的正向迁移。人力资本作为构建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因素,通过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成为拉动经济效益的重要引擎。从当初携手共进、世界共赢的宏伟愿景,到如今越来越多人享受发展福利的美好现实,“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带动各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此次论坛的举办,标志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人才流动进程,为中国自身的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发展开辟新途径,拉近民心距离、共享发展机遇、共谱发展新章!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