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高校思政新闻

武汉理工大学:党建引领科技报国 艰苦奋斗无悔青春

2023-11-09     来源: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作者: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资环精神”和“罗钾精神”教育学生党员用艰苦奋斗作风实现科技报国理想,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先进典范,其中有一支队伍就是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矿加第一党支部。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矿加第一党支部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乡村基础教育的“三项服务”机制,引领党员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艰苦行业,驻守偏远地区。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钾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也是国内紧缺的大宗矿产资源之一。作为农业大国,我国钾肥自给率常年不足50%,国内约56%的耕地处于缺钾状态,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因此,为提高钾盐自给率,保障钾资源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顺应立足国内、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权衡优势的矿产资源安全战略需要,开发高效钾盐浮选技术尤为重要。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矿加第一党支部与国投罗钾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自2021年始我支部连续三年累计派遣30人,长期扎根于有“死亡之海”之名的罗布泊腹地,在大风、酷暑、沙暴的恶劣环境中为国家钾资源开发默默奉献青春。支部党员所研发的技术将产品中杂质降低10.55%,减少有害药剂用量25%以上,为国家钾资源开发实现提钾降钠、降低能耗药耗作出了巨大贡献。2023年7月,支部全体党员同志组建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国投罗钾“百岗行动”实践队赴罗布泊开展学习实践,支部党员同志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吃苦中长才干、壮筋骨,在吃苦中锤党性、铸党魂,为持续投身国家重大资源战略项目提能赋力。
图1.jpg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大地最贫瘠的地方绽放花海
尾矿资源利用率不高一直是制约矿山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根据近年来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的报告,我国的尾矿累计堆存量超过了146亿吨。在大冶市城西南3.5公里的郊区就有这样一片贫瘠尾矿,它曾经土质坚实,寸草不生,现如今已成一片花海。
图2.png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矿加第一党支部党员坚持攻坚克难,以“资环精神”“罗钾精神”思想补钙,不辞辛苦往返于相隔两百公里的试验场地与实验室,用500组盆栽实验的历程,用3年的场地试验的坚守,最终突破无土复垦技术,在600平的荒芜试验地种出了“幸福花”,贫瘠尾矿终成美丽花海。这一项目为我国类似尾矿库治理,实现生态重建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和思路,对我国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图3.jpg
服务乡村基础教育,在梦想最遥远的地方播种希望
支部党员张焕、刘禹博、郑倩三名同志积极投身西部、奉献西部,作为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分别赴贵州三都、贵州龙里以及新疆哈密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千里赴约、无悔青春,她们将绚丽的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支教团成员共同获得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及奖项,支部内多人次获“全国百强优秀实践团队”队长及队员、湖北省优秀实践团队队长等荣誉称号。在其他各类国家级、省市级、校级志愿服务活动上也均有我支部同志的身影,支部成员累计志愿服务工时达5984小时,勇担重任,尽职尽责,诠释了青年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展示了百年大党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图4.jpg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矿加第一党支部书记刘禹博同志说:“把吃苦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担当,是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矿加第一党支部的承诺。”随着支部越来越多毕业生党员同志选择继续坚守在艰苦的矿业行业,扎根基层、扎根一线,这样的精神也激励和影响着越来越多青年学子的人生重大抉择。2023年毕业季,支部有2名同志选择将青春与活力、努力与汗水挥洒在西部罗布泊这片热土上,多名党员同志选择继续留在矿业行业,奔赴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