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课程建设(理论教学)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达品:​以首善标准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2024-04-17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作者: 王达品

【摘  要】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思政课建设作为学校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聚焦讲深、讲透、讲活总体要求,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树牢重视教学鲜明导向,持续改进方式方法,讲好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切实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效。
【关键词】 实践教学;思政金课;“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北京高校思政课,关键在于立足首都最大市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首善标准深化思政课守正创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转化为高校师生坚定捍卫“两个确立”的鲜活课堂,把改革的重音落在立德树人实效和学生的实际获得上。
以高位统筹树牢重视教学鲜明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五年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过程中,强化对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宏观统筹,牢固树立全面、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坚决破除“五唯”,形成了高度重视教学教研的鲜明导向。
开展常态化质量监测。思政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关键作用,教学质量是关键。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将工作会议开到学校思政课教学一线,现场进行教学质量分析研判,调度解决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带头赴各级各类学校,以“四不两直”形式听课调研,示范带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建立市、校两级教学督导员队伍,把听课覆盖到全体思政课教师和全部思政课程,形成领导评、专家评、同事评、学生评的全方位教学评价体系。将课堂是否发挥了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教学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是否入脑入心等作为重要的观测点,形成多视角、多维度评价,切实把讲深讲透讲活的要求转化为教师改进教学的指挥棒。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作用,聘请政治素质好、教学经验足的离退休思政课教师担任教学信息员,纳入学校教学督导员队伍,统一管理、统一保障,建强工作力量。
健全精细化政策体系。围绕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研究制定《北京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关于推进北京高校思政课质量保障工程的若干措施》等专门文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指导高校不断优化思政课专职教师岗位补贴发放办法,进一步拉大补贴发放级差,切实发挥市级岗位补贴在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上的激励作用。建立“一师一档”制度,为每名思政课教师建立个人教学档案,帮助每名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水平提升方案,实现个性化教学诊断。
强化高质量平台保障。对思政课“重视不重视”,最终要体现在保障力度上。近年来北京市加大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力度,高标准建设思政课教学资讯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文献支撑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教学质量评估平台、实践育人平台等六大平台,为全市乃至全国高校思政课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支撑。成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研究会等教学教研组织,加强对全市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评估监测、咨询指导。联合中国社科院,策划建设多学科参与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将经济、历史、国际关系等方面学科优势转化为思政课教师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资源优势。
以守正创新提升关键课程育人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深入实施思政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十大工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推动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思路、模式、方法的迭代升级,真正将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效体现在讲深、讲透、讲活上。
精心打造示范“金课”。名师名家是打造“金课”的重要元素,也是首都北京的优势所在。抢抓教育部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宝贵契机,邀请中国社科院辛向阳、中国人民大学秦宣、天津大学颜晓峰等国内知名专家,录制推出《北京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网络示范课》,示范引领全市授课教师讲好这一核心课程。聚焦青年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特点,邀请中央党校谢春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等国内顶级名家,录制推出“名师大家讲党史”网络公开课,全网累计收看超过1000万人次,以首善标准打造青年党史学习教育可视化教材。打造“金课开讲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示范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最新版思政课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组织教学名师分课程开展示范教学,为全市思政课教师打造贯穿全年、覆盖全员的网络大课堂。面向全体本专科新生,打造“你好,思政课”北京高校思政课导论课,组织思政课教学名师走上电视荧幕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引导新生群体深刻认识思政课的重要意义,营造“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的良好氛围。
驱动教学方法革新。要实现讲深讲透讲活的目标,关键在于不断丰富教学供给,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聚焦教学的即时性,打造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工作机制,依托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备课平台,针对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邀请知名专家和教学名师开展集中解读和备课指导,被誉为新时代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北京经验”。聚焦教学的有效性,高标准建设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库,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和网络热点问题,组织知名专家集中攻关,指导青年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更好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聚焦教学的协同性,构建起以党建为引领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举办“北京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更好发挥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打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报国”等一批品牌课程,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
打造教学改革品牌。思政课教学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宏观统筹,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工作创新。北京市鼓励引导各高校立足本校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政课改革创新模式,形成了以中央财经大学“问题链教学法”、北京体育大学“冠军思政课”、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厅里的思政课”等为代表的一批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举办北京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案例征集交流活动,出版优秀案例集,供各高校交流互鉴,推动全市高校思政课改革“有高峰”“有高原”。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打造“我听亲人讲‘四史’”“我看故乡这十年”等一批学生讲思政课品牌活动,激发和调动青年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强学段一体协同。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举办全国首届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现场会,成立一批市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和20余个共同体,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堂。强化项目牵引,面向全市大中小学举办“永远跟党走”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优秀教学课例征集展示活动,组织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以教学团队形式,依据不同学段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实现“同题共答”。连续五年举办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动,通过共同讲述育人故事形式,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搭建交流平台。
以实践教学驱动“大思政课”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以首批“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用好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形成具有首善标准、首都特点、首创精神的“大思政课”建设模式。
释放“四个中心”育人效能。抢抓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宝贵契机,组织数十万名青年学生发挥自身特长,参与群众游行、联欢演出、志愿服务等各类服务保障工作,组织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训练,真正将思政课开到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现场,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上好政治洗礼“大思政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文化中心资源优势,联合国家文物局等单位,打造“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等品牌项目,将首都富集的文化资源转化为青年学生增进文化自信的大课堂。
激活京华大地鲜活课堂。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深刻变化,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建立市区两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工作体系,在北大红楼、“科技小院”、市民热线服务中心等地建设20余个市级实践教学基地;推动高校与全市16区结对子,全覆盖建设200余个区级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学点,将思政课堂搬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高质量建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教学案例库”,在部分高校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选修课,助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贯通。
强化传统课堂科技赋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思政课建设的“最大增量”,探索数字时代思政课教学理念、方法、场景等要素的迭代革新,实现对思政课教学情景的智慧赋能和生态重塑。打造北京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数字地图,全面呈现北京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点位实地位置、VR实景、示范教案和视频课程等,提升实践教学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面向师生群体,打造“学习思政课”APP,开通网络教学、信息管理、备课指导等功能板块,实现“思政课×移动互联”,累计下载200万次,为广大师生打造“指尖上的思政课”。深入实施“数字马院”工程,在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试点探索,通过5G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探索建立校地联动的“双师课堂”,以教学形式的科技感、时代感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以练兵比武促进队伍综合素质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聚焦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核心素养,持续开展练兵比武及展示交流行动,打好教师队伍建设的组合拳,不断提升广大教师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的能力水平。
健全培训培养体系。围绕讲深讲透讲活的总体要求,在培训主体方面,建立涵盖预备教师(研究生)、新上岗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等全类型、多样态的教师思政课培训体系,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群体特征和个性化需求,完善培训课程体系,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在培训内容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最新版本思政课统编教材为依据,分课程、分专题开展精准滴灌式集体备课和教学培训。在培训形式上,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开展教育教学,组织思政课教师赴城市副中心、京郊农村等地开展集体备课;联合市人大、市政协以及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等单位,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旁听观摩人大政协会议,赴城市治理一线参与“接诉即办”工作,开阔实践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打造交流互鉴平台。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既是教出来的,也是“磨”出来、带出来的。面向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打造“青椒论坛”,每学期举办三期,每期邀请3—8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青年教师为大家分享教育教学经验,为青年教师搭建沟通平台,帮助其交流教学心得、研讨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能力。发挥思政课教学研究会作用,每年暑期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和青年拜师活动,开展小组研讨、圆桌谈等活动。遴选建设30个青年教学名师工作室,发挥教学名师的传帮带作用。
发挥竞赛促进作用。教学竞赛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提升教学竞赛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对于实现以赛促建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对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国家级赛事赛制赛程,改革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组织工作,确保竞赛日程、竞赛规则、评审标准等与相关高层次赛事有效衔接。比赛全程进行网络直播,进一步增强教学基本功比赛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获奖教师参赛视频集中上传至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教学资源平台,供全市教师观摩学习。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思政课教学涉及多个学科和多方面内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政课教师队伍应以“开放”实现“开源”,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北京市鼓励高校通过“引、聘、转、备”等形式,吸引其他学科优秀教师、辅导员担任思政课教师。建立市、校两级思政课特聘教师、特聘教授机制,邀请知名专家、行业先锋、知名校友等群体,与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授课,推动思政课教学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发挥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关键作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教育力量。
【作者:王达品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原载2024年第6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