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要基于这代大学生的学情特点,通过问题式教学、研讨式探究的方式,从抽象到具体,系统地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阐释,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谈到如何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时,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莅认为有两个前提性的问题需要进行讨论——“融入什么”和“怎么融入”。
11月5日,由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第34期在南开大学举办。论坛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京津冀高校的7位优秀青年教师和知名专家学者集体开展教学设计和备课。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书记孙志良、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易、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孙志良表示,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走进南开大学,对于推动京津冀思政课教师的交流研讨,提升教学技能,具有显著作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
王易表示,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高质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的思政课课程体系,持续探索推进思政课建设的有效途径。青椒论坛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引领力的“标志性”特色思政品牌,被誉为全国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筑梦之巢”。
梁琪强调,在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发挥名师专家传帮带作用,聚焦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莅认为,00后大学生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对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缺乏深入认识和理解,尤其是缺乏学理分析、理论结合实际等拓展能力。为此,王莅围绕“社会改革与社会形态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主题,以问题式设计思路,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核心内容融入原理课教学。整个教学设计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列改革探索出何种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问题,将社会主义社会置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形态加以审视。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光文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改革开放理论的教学设计”为题,用“两个维度”“两个视角”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改革开放理论:以横向维度对比分析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时代背景的不同,以纵向维度讲清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内在逻辑。用历史发展的视角审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进而深刻把握中国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用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审视改革开放理论,进而深刻把握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关系。
“这样进行教学设计是为了让同学们既能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精髓要义,又能切实领会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肖光文说。
据了解,这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的60余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生参加,近万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同步收看现场直播。
“教学设计要凸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贴近青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特点,也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栾淳钰以《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为主题,按照树立“大历史观”、坚持“大系统论”、善用“大思政课”的逻辑进路,分别介绍如何讲清青年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讲透青年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讲活青年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做了哪些改革”“进入新时代之后,改革是否还要继续进行”“在新时代十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情况下,是否意味着改革的完成”……教学展示现场,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晶结合教育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向学生抛出了系列问题。她认为,通过问题链强化主题、层层深入的方法,能让学生通过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感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现场点评环节,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柴素芳建议,思政课教师可以更加注意深化理论解读、强化问题意识、优化教学设计等方面,进一步思考如何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辩证关系。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健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谈道,青年思政课教师要从整体上全面系统把握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以贯之融入课程;要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角度推动各门思政课之间的关联,避免不同课程之间的脱节或重复;要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用青言青语把大道理讲清楚、讲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