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教学改革

曲阜师范大学: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 筑牢大学生信仰根基

2017-10-18     来源: 中国高校之窗     作者: 未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批示中指出:高校思政课必须办好,关键是把教材编好,建设好教师队伍,把课讲好。为唤醒95后、00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与热情,打好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近年来,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筑牢大学生信仰根基作为职责和使命,锐意改革,不断探索,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教材建设:“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
“思政课教师要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在解答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中传递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扣好最重要的一颗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立兴强调。
思政课和大学生的日常认知紧密相关,只有做到“讲出来”与“听进去”相统一,才能真正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扣好最重要的一颗扣子。要保证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教师既要认真研究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吃透教材;又要把握大学生所思所想,准确回应他们的思想困惑,做到从“供给侧”的角度“传道”,从“需求侧”的角度“解惑”。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教材大纲的过程中,集体备课是一个重要环节。思政课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组织集体备课会,老中青教师共聚一堂,集中研讨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讨论教学问题,确保吃准吃透教材。
精准把握教学内容之后,又该如何具体回应学生们的理论困惑?经过长期实践,思政课教师探索出“专题教学模式”,即梳理教材体系,归纳教学专题;深入调查研究,提炼学生的理论和现实困惑;实现学生关注点和教学专题的耦合,由理论和现实问题导入思政课专题。
为了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更感兴趣,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见贤思齐、从善改过,修己安人、君子人格”等思想和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同时精选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的一些重要篇章供学生研读,形成了独具一格、特色鲜明的教案。2016年,洋溢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全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先后出版,其余两门主干课程的“教案”目前也已完稿。
队伍建设:打造教学质量生命线
2014年,张瑞甫教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双荣誉称号,全国仅有29人获评“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称号,他是山东省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教师。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思政课教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是我的事业、生命和荣耀。”从教三十多年来,张瑞甫教授在赢得众多荣誉和认同的同时,对这份事业也有了更深的体悟。
老一辈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成为了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肥沃土壤。马克思主义学院注重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力度,重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退休老专家的积极作用,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督导组,重点督导中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传授教学经验。
为促进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快速成长,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山东省重点马院”建设为依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会、学术研讨会、学会年会,以此拓展教师的视野;学院组建“名师工作室”,发挥工作室凝聚力和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开展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科研课题申报、经费资助等方面向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促使他们快速成长。学院还鼓励青年教师带领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宣讲进社区”活动等,进一步拓宽了实践教学渠道,增强了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积极有效的措施优化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梯队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形成了一支有潜力、有活力、有追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师资队伍。2011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团队;201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学院教师近十年共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6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2项,教学成果获山东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思政课的发展一定要靠师资队伍建设这条教学质量的生命线,要靠这样有信仰、有情怀、有热爱的一批人,才能成就共同的春天。”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安增感言。
课堂教学:坚持“内容为王” 优化“问题主导”
“我方观点是:人为自己活着更快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正方一辩女同学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奉献社会、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人当然是为他人活着更快乐!”反方同学辩驳对方的观点。
在马卫花老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正反两方的同学们围绕“人到底是为谁活着更快乐”的问题激烈争辩。教室里,讨论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教材建设的优化满足了学生需求,但连通学生和教师、认知和实践,还需要畅通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为保证课堂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内容为王”,构建出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从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出发,而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这要求教师用问题引导教学,通过搜集整理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学生关注的问题为导向,将学生的兴趣有机融入教学过程。课堂上,教师先抛出一个有吸引力的问题,学生们立马来了精气神儿;再抛出一连串的关联问题,学生们就会被问题链“锁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交锋与碰撞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抽象的理论变成了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锐利武器,思政课成为了为大学生思想把脉、为大学生人生领航的“心灵之旅”。
这样的改变获得了同学们的纷纷点赞。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李晓强说:“几门思政课下来,我发现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有了独立思考能力,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人云亦云。”
“很多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我们想不到的,需要师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一起探讨,因此需要广泛涉猎信息和知识,多阅读多思考多积累。这样,教师对热点问题的分析才会到位,才会说服学生。”教师不再像从前,而是要一边充电一边放电。“我的很多研究课题都是从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中获得灵感的,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刘宝杰强调。
发扬优良传统,用好成功经验,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改革措施,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将提升思政课质量落细落实到教学实践与研究当中,确保了思政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筑牢了大学生信仰之基,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讯员:孙琪 李文振)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