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发展
骆郁廷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经历了恢复重建、深化发展、全面加强和质量提升四个发展阶段。经过40年的发展,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夯实了高校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基础,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的大众传播,并积累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育人与育师、充实与提高、师资与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个体与集体、启发与激励、传承与创新的结合等方面。回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程,梳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就,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和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历史发展
【作者简介】骆郁廷,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18.10.16~ 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校青年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跟踪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MZD017)的阶段性成果。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和适应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探索、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加强和改进。系统回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程,全面梳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就,深入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育人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也不断深化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1.恢复重建
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恢复重建阶段。“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左”的错误指导思想影响下,我国高等教育受到严重的干扰,导致改革开放初期理论课教师队伍面临着数量缺、水平低、任务重、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等严峻情形。随着高等教育的“拨乱反正”和招生培养的正常回归,恢复重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充实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成为这一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1978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1980年7月,教育部印发《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方法》,先后就恢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建相应的教学机构、充实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采取让调离教学岗位的教师归队、从有理论水平的干部中充实师资、加快教师后备人才的培养等方式,充实加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还强调为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学习、培训和研究的必要条件,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保证每周有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教学和科研”。1984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院校马列主义课教师是塑造学生思想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强调要多渠道解决教师的来源,优化教师的结构,培训进修制度化,创造条件改善教师的政治待遇、物质待遇和工作条件,解决教师的职称评审问题等,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调动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积极性。1985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发布的第一个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文件。《通知》强调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针对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即“两课”)课程体系,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错误的思潮要有分析地进行充分说理和批评,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对这些思潮进行鉴别和分析的能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教学改革任务的主要依靠和根本保证”,在于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地位和水平。随后,1986年3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的意见》,专门分析当前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强调“改革政治理论课教学,关键在教师”,并就“切实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落实的具体措施。这一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致力于师资队伍的恢复、重建、充实和提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深化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发展阶段。经过80年代的恢复重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暴露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薄弱的问题,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不足,诸如教师队伍政治和业务素质不齐、年龄结构不合理、整体不够稳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批判、抵御错误思潮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等。因此,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水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增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批判、抵御错误思潮的意识和能力,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薄弱的状况,成为该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1991年8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精神,“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理论观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和其他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划清界限”。强调“围绕教学开展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研究和批判西方各种资产阶级思潮和有代表性的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分析和批判各种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及其思想理论基础”。《意见》在要求通过多种渠道和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强调“组织教师深入社会实践,到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社会考察,着重解决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对没有经过实践锻炼的青年教师,应安排一定时间到基层挂职锻炼,从事社会实践,并担任一段时间的学生班主任或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是为了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好地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和促进自身成长。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强建设”。1995年10月,国家教委印发《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以建设,把‘两课’作为学校的重点课程加以建设”。随后,1996年正式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学科支撑,并成为凝聚、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重要平台。这一阶段重在建设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步入了深化发展、稳步前进的轨道。
3.全面加强
21世纪初至十八大以前,是改革开放40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阶段。进入21世纪,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拓展,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而教师队伍尚且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缺位、合力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匮乏,学科支撑薄弱、教学科研组织亟待规范等一系列的问题,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和鲜明特征。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16号文件”),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强调“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贯彻中央文件精神,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全面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主要是,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并在2006年遴选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将“两课”合并统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方案,即“05方案”;组织全国有影响的教师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纳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根据新的教材使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采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名师指导、社会考察、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力争在5年内培训数百名学术带头人和数千名骨干教师。正是这一系列举措的推出和落实,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008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与思路,强调“以教学科研组织建设为平台,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实现教学状况明显改善为目标,培养一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的教学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这一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需要,致力于整体部署,全面加强,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中的主力军作用。
4.质量提升
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进入到质量提升阶段。经过21世纪前十年的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推进,但整体质量有待提升。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主要职责在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这就要求在队伍建设中,以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作为建设目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2013年6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 -2017年)》,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个培养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以加强师德建设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中心,以提高理论素养为基础,以创新方法为载体,以强化科研能力为支撑,以完善制度措施为保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通过全员培训、骨干研修、在职攻读学位、国内考察、国外研修、以项目选人和选人给项目等多种途径”,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百千万人才工程”,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供人才支撑。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要求从推进统编教材编写使用、提高专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教学方法与艺术、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优化评价机制、重点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入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2017年初,经教育部党组研究,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并于当年5月,审议通过了《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要求以增强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获得感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2018年4月,为继续打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决定201 8年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总体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顶层设计、精准施策、质量导向、协同推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十八大以来,还通过加强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教学指导和督查,组织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线的全国性调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教学巡回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推选活动、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研修基地、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择优资助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建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这一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二、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在加强中改进,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1.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的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通过调整、充实、选拔、引进、培训、提高、重用、厚待、激励等多种方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发展,不仅人数增加、规模扩大,而且学历提高,凝聚力强,越来越多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学历教师和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师被吸引、充实到队伍中来,后继有人,力量壮大,队伍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传道、悟道、信道的境界不断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业认同不断加深,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更加坚定,业务能力也不断增强,在德才兼备、知行统一、健康成长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团队建设取得突破,教师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特别是人才结构不断优化,“造就数百名政治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了数千名思想政治理论素质高、业务精湛、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建设数万名坚持正确方向、师德高尚、业务熟练、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取得明显进展,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2.构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入探索和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选聘配备、管理使用和培养培训等日益完善,逐渐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在顶层设计上,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决策机制,擘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发展蓝图,确立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和行动路径;在选聘配备上,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遴选机制,严格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遵循严格的标准和程序遴选德才兼备、素质优良、富有潜力的青年教师,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薪火相传、充满活力;在管理使用上,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激励机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评价、奖惩、晋职、晋升等规范管理,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形成有利于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脱颖而出的公平竞争的良好机制和成长环境,激发了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培养培训上,构建培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国家、地方和高校三级分工负责又相互衔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把理论研修、实践研修、教学研修结合起来,把国家示范培训、省级分批轮训和学校全员培训结合起来,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完善、能力提升、健康成长的需要,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不相吻合、能力素质与学生需求不相适应、实际付出与学生满意度不相平衡的矛盾的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形成,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正规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供了根本保障。
3.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成就,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责任感转化成为日益精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是否得到提升。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增强教师的使命意识、敬业精神,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主要表现在:坚持学科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相统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发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和理论支撑作用,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含量;推动教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释疑解惑,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回答和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坚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注重教学相长,加强教学互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艺术,创新教学载体,改进教学方法,把互联网和多媒体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载体创新和资源共享,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到课率、抬头率、满意率,在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改革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关键在教师。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加强和改进,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4.夯实了高校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最根本的体现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为高校青年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塑造人的思想灵魂和精神世界的特殊的、复杂的脑力劳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其劳动成果的对象化上,最根本地体现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改革开放40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注重与时俱进,创新求变,坚持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分析和抵御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解决好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生“总开关”,扣好青年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提高青年学生复杂形势下的辨别、判断和选择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人生航向,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据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度,从2003年的66%上升到了2016年的91. 2%;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赞同度,从2008年的67.7%上升到2016年的89.9%;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赞同度,从2005年的88.1%上升到2016年的90.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还增强了大学生复杂形势下对大是大非问题的判断、选择能力。充分展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乃至一生的健康成长发展产生的重要基础作用。
5.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的大众传播
高校是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承担着向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还肩负着向全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责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成效,是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责任和能力,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众化。在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和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组织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的学习研究,并通过组织理论宣讲团、理论热点面对面、送理论下乡、网络“慕课”教学以及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活动等,把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成果,及时广泛地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方面、各个群体的社会成员尤其是基层的人民群众中去,立足实践、结合实际,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结合群众身边的人和事,讲好中国故事,讲清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讲清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加强价值引领,凝聚思想共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了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推动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入落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有:
1.坚持育人与育师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塑造学生思想灵魂的工程师”。坚持把育人与育师结合起来,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经验之一。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奠定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坚实基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理论支撑。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育人的前提是育己。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育人必先育己,育生必先育师。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将师德建设与业务提升相结合,统筹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知识能力培训和建设,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德业并进的有效途径,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学科研水平,建设了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优良、理论功底扎实、整体结构优化、教学效果良好的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传道、悟道、信道,既为经师,又为人师,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2.坚持充实与提高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深化而动态发展的队伍。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坚持充实与提高相结合,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重要经验。一方面,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需要,通过培养、引进、调整、充实等各种方式,持续补充师资,增加教师数量,保障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生配比,并不断优化结构,建立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数量和结构与承担的教学任务相匹配;另一方面,积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资水平和质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或深造,在充实、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的同时,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质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既注重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更注重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造诣,坚定理想信念,尤其注重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引导教师认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战略地位,增强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自觉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充实和质量提升不可偏废,但重点是质量导向,内涵发展,特别是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持和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的能力,对于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水平,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3.坚持师资与课程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建设与课程建设密不可分,课程改革与建设需要师资队伍的支持和支撑,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坚持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又一重要经验。一方面,课程建设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时代感很强的课程,随着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经历了“85方案”“98方案”和“05方案”三次较大的改革和调整,课程的内容结构和教学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对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提出了新要求,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就是通过培训和研修,解决教师原有知识结构与新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的内容结构不相适应的问题,推动了教师知识结构的转换、教学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优化。另一方面,教师队伍建设直接推动和支撑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形成一支主导、推动、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教师队伍。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中地位的上升,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建设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更多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中,将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和亲身体会融入课程改革,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形成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改革良性互动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效地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因此,坚持师资建设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和动态平衡,不仅有利于破解教师与课程体系不相适应的问题,而且有助于教师将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进而转化为大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及综合素质体系,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4.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原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法宝,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经验。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看家本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开放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通过培训、研修、自学、科研等方式,组织和推动教师刻苦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尤其是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了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造诣和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成长和进步。另一方面,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是从事理论课教学,但对社会实践往往缺乏了解,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来自社会实践的科学理论,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形式组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深入社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国情,加深了教师对社会实践、现实生活、人民群众的接触和了解,推动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澄清学生的思想疑惑,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社会实践能力和教书育人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教师队伍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实践证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背靠理论,面向实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仅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根本途径,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
5.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又要从事科研。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质量的有效路径,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经验。一方面,教学离不开科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回答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帮助学生认清西方错误思潮的实质与危害,自觉抵御西方错误思潮的渗透,就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引导力。另一方面,科研服务于教学。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重视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因教而研,因道而研,因惑而研,并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充实和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更新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深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6.坚持个体与集体相结合
“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其劳动不仅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个体性,还具有很强的集体性、社会性”。[1]坚持个体与集体相结合,交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经验之一。一方面,充分尊重和发挥教师个体的劳动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活动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体的独立劳动为基础的。改革开放以来,教师队伍建设一直强调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体,重视从具体教师的具体特点和实际出发,在引进、选留、培养、培训、使用的过程中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立足教学科研的实践锻炼和岗位成才,充分尊重和激发教师个体的劳动创造和聪明才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加强国家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集体攻关和教学集体备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体的智慧和力量融入集体之中,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弥补教师个体能力的不足,帮助和促进教师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可见,把教师个体的进步与教师集体的发展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力提升和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7.坚持启发与激励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既离不开思想启发,更离不开政策激励。坚持思想启发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是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一方面,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启发教师的思想觉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立德树人的主体,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能不能具备坚定的科学信仰、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能不能在立德树人中履职尽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与能否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启发教师的思想认识、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增强教师的价值认同,激发教师的精神动力密切相关。围绕教师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正是因为与教师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紧密融合,才在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德才兼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正确地制定和执行政策,把思想导向与政策导向高度融合起来,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协同联动、优势互补、同向同行,建立起了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长效机制。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启发自觉与政策激励,是自律与他律、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二者融合共生,为教师队伍建设积聚了强大动力。
8.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延续性和发展性,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在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中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境界,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宝贵经验。一方面,注重传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和经验。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沿用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如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政治导向与学术导向相结合、普遍引导与个别沟通相结合、启发自觉与制度规范相结合、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在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凝心聚力促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注重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快速普及,不仅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带来了挑战,而且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挑战,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思想行为的变化。应对这一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改革建设内容与方法,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师关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还通过网络载体创新运用现实交流与虚拟交流、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观摩教学与视频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道德水准和教学能力,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践证明,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骆郁廷.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特殊性[J].教学与研究,2007,(4).

2018年 第六期

2018年 第六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基础”课教学加强法治观教育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亲和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难点问题研究的增长点——以新教材第五、六章的变化为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内涵新探
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设计中的“三三三”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性思考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浅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发展
探索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新模式
厚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功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考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逻辑理路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兼论“2018新方案”基本要求的落实落细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路径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批判
思想政治理论课视阈下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论加强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普世价值思潮研究现状及其趋势辨析——基于共词分析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回应与理论功能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旨归
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40年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