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高超
【摘要】推进微信公众平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符合教育信息化要求,契合95后学生接受规律,有利于增强教师亲和力,提升教学效果。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政治性与艺术性、灌输性和互动性,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公众号的申请推广、内容设计、美工技术和队伍管理等环节。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作者简介】高超,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北京教育》:德育版,2018.7/8.55~58
微信作为一种社交成本低廉、信息传播迅速、情感沟通及时的网络平台,已经逐步取代微博,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接收渠道和社交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是指个人和企业可以打造的用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三个类别内容的公众号。截至2018年5月,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10.4亿,目前有超过200万公众账号。公众号是微信的主要服务之一,近80%的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认识和把握微媒体的特征与规律,发挥微信公众号在激发理论感染力、增强教学吸引力、提升教师亲和力中的积极作用。
一、微信公众平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首先,符合教育信息化要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就年龄结构而言,我国网民年龄结构以10 - 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2.1%。数量庞大的青年学生网民群体,对教育提出了信息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便捷、开放、共享、交互,而微信公众平台相较于其他信息交流平台,更符合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一是微信公众平台操作便捷、成本低廉。安装微信软件、关注微信公众平台都是零资费,微信用户只需要添加相关公众号的关注,就可以获取其信息和推送。因此,高校教育者可以快速创建公众号,及时投放教育资讯、传播教育内容,以极为便捷的方式与教育对象进行实时交流和资源共享。二是微信定位精准、即时高效。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后台管理功能,通过后台可以实现对关注者的对象分组、对关注内容的热度分析、对用户地域等信息的把握了解等,在此基础上,有利于提升信息推送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三是微信投放超越时空限制、内容多元立体。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信公众平台基于网络覆盖面广、传播信息及时等优势,能够实现对教育对象的全方位、全时空教育。只要在网络覆盖的条件下,教育者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信息投放,克服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因此,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其覆盖率高和独特的传播优势,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契合学生接受规律。95后大学生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独具特色、特点鲜明的一代群体,他们的思想更加独立、生活态度更加个性,自立、竞争、利益渗透于他们的价值观念,传统人际关系模式消解,开放意识、全球视野、规则意识等观念明显增强。95后大学生在信息接收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传播载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推进微信公众平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契合95后学生的接受规律。一是微信公众平台能够更加全面地覆盖95后学生群体,他们是使用新媒体最前沿、利用率最高的群体。开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微信公众平台,能更全面地覆盖教育对象,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作用的基础。二是微信公众平台的融入符合学生学习特点。95后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呈现出碎片化、选点性学习的态势,同时,他们又非常注重网上学习的便捷性。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更好地“填充”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准确有效地推送学习信息,将更多学生带入学习和阅读的碎片化、及时化过程之中,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对教育内容的观点赞同、思想认同和情感相通。三是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具有符号化、大众化、娱乐化特征,符合大学生求新和猎奇的心理。通过公众号,实现知识向图片、视频的转化,实现教材文本向网络文本的转化,提升知识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鉴别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最后,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推进微信公众平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活跃师生互动交流,延伸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亲和力。一是微信公众平台的融入有利于教育主客体互相理解和交流。网络是大学生意见表达的重要载体,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贴近学生的线上平台,极大限度地吸纳了学生自我表达的信息,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一步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窗口。而依托公众号获取的学生信息,构建了师生自由交流、真实互动的基础,有利于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提升教育者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同时,通过网络互动,更加及时、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困惑,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二是微信公众平台的融入有利于促进教学深入日常生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是并且不能仅限于课堂,日常生活是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更为重要的场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现课堂与生活的联结,推进社会百态与思想理论知识的有机融合,将对思想问题的回应与对实际问题的解答同步同行,既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了理论融入日常教学的可能性。三是微信公众平台的融入有利于精准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微信公众号提供了数据统计分析的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关注群体的年龄分布、时间分布、话题分布、转发情况等重要数据,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的反馈意见。同时,还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信息、知识通过公众号进行精准传播,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微信公众平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原则
首先,政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政治性是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根本的意识形态属性。网络话语体系的转换应坚持根本立场和基本原则,保持政治属性和知识属性,不能一味迎合学生话语接受的兴趣,也不能因为学生兴趣点的过度保护而丧失知识传输的重要功能。艺术性是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投送相关教育信息,在话语表达上应实现文本向人本的转化、教材内容向网络传播内容的转化,根据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交流习惯重塑教学话语,体现网络推文的艺术性。最好的思想只有通过恰到好处的语言体系表述出来,才能潜移默化、沁润人心,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并实现意志的塑造。坚持平台建设的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既要坚守阵地,聚焦学生的问题关切,坚持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性,也要纵横于灵活的形式之中,平易近人,展示话语表达的灵活性,关注话语阐述的关切性,塑成话语体系的有效性,让高校意识形态教学所传递的信念真正入脑入心。
其次,灌输性和互动性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师面向受教育者开展的系统的理论教育,灌输法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育的灌输性突出目的性和计划性,是学生掌握科学理论知识的有效手段。依托微信公众号,科学合理地设计和规划信息模块,发挥网络在理论输出过程中的优势和作用,实现理论知识以更加快捷、更易接受、更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方式呈现出来,是对网络传播灌输性的重要要求。互动即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和交流合作。网易曾在互联网上做过一项调查,对于依赖社交媒体的95后,他们的第一需求是交流互动。教学中的互动性是提升教学实效、提高教师亲和力的重要方式,微信公众号的互动评论界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在互动界面,通过发布课程讨论的主题、征集教学问题等,实现与教育对象的实时互动,形成教育主客体共同参与、学生乐于交流的氛围。总之,坚持灌输性和互动性的统一,既要坚持利用微信公众号以组合拳的形式推广相应的内容,又要坚持在内容推广过程前、中、后等阶段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积极反馈。
最后,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则是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需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平台建设,都是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的。教学实效性的获得不是为了方法而方法,根本在于以方法助力教学的有效程度。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各有优势,也同时兼具不足,方法作为一种手段,必须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实现内部一致。二是实现线上线下深度嵌套、有机融合。在教学活动中,围绕某一内容的传授,要立足线上传播与线下教育的不同作用机理,充分发挥两者的互促作用。当前,微信平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仅限于其技术性优势的发挥,应更大程度上挖掘其“内容王道”,实现与课堂内容的深度结合,确保微信教学平台使用效益最优。
三、微信公众平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过程
首先,积极申请,加大推广。微信公众平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手段,需要引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应积极申请,有效管理。应着力打造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公众号平台,每门课程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平台建设方案。在管理方面,尤其要加强平台推广。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推广工作,增加关注者数量,扩大受众覆盖面。同时,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公众平台之间可进一步加强联动,形成平台矩阵,从而发挥线上传播合力,延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其次,科学设置,内容为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信公众平台发挥作用有赖于自身的科学设置和内容设计,这是实现对教育对象“圈粉”的核心关键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微信公众平台应根据教学目标及内容合理设计相关模块。一般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公众平台在模块设计上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辅助教学,该部分我们可以简称为“微课堂”,即通过微信公众号这种网络手段完善、服务、延续课堂学习,如课堂作业的布置和展示、课堂笔记的推送和征集、课堂感悟的呈现和传播、课堂知识的网络版本等,实现对真实课堂的有效补充,达到线上线下合作教学的高效模式。二是传播信息,该部分我们可以简称为“微信息”,即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与课程相关的其他信息,扩展课堂教学以及课本知识。如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资料和阅读书目,进一步深化课堂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专家解读视角和专业知识链接,深化学生对某一观点的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围绕近期学生们普遍关注的时政热点和成长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供相应解读,有的放矢地解答学生困惑等,将学生真实生活中密切关注和真实渴求的问题通过公众号进行展示和解答,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每个学生心里。三是实现互动,该部分我们可以简称为“微互动”,即通过公众号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师生互动是通过微信平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亲和力的重要功能,可以通过平台互动,加强师生交流和沟通,真正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反馈学生关切问题。在系统科学规划模块的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公众号在推送原创文章时还应做到加强内容设计。教育对象在接受媒体信息传播时,并非总是漫无目的或者随机产生的,他们会有意识地选择一定的内容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微信公众平台应策划有温度、有深度、有信度的内容,“内容为王”是网络文章入脑入心的法宝。
再次,加强美工,提升技术。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研究证实,人的视觉感率为83%,听觉为11%,嗅觉为3.5%,触觉为1.5%,味觉为1%。而微信公众平台胜于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所在,就是不仅可以通过发送视频、音频等刺激学生视觉听觉,还可以通过点击、转发、评论等刺激触觉,使学生获得综合感官的刺激,强烈地吸引学生关注问题、汲取知识。因此,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微信公众号推广文章,需要加强排版,提升美工,把握学生接受规律。一是封面设计。文章封面是除了标题之外,最先进入学生视野的信息,封面设计的吸引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浏览冲动。制作队伍可以通过自己拍摄,导入AI进行后期编辑,形成有自己风格的封面图片。很多文章的封面配以文字,即形成图文型封面,关键词的选择尤为重要,既要反映文章核心内容又要具有吸引性。二是文章排版。学生浏览微信公众号多是通过手机,文章排版的舒适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认真阅览相应文章。因此,在排版上要坚持“对象主体”的原则,以阅览舒适性、愉悦性为导向,进行科学设计。如每段文案每隔三行另起一段为宜,通篇文本颜色不宜超过三种,插图风格尽可能统一等。三是投放时间。网络信息繁杂,更新速度极快,在学生关注时间集中区域进行文章投放也是全面覆盖教育对象的科学手段。一般而言,学生关注微信时间主要集中于早上7点到9点,晚上9点到12点,可以在该时间区域内进行文章的投放。
最后,完善队伍,加强管理。当前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微信公众号内容较少、更新较慢,相关信息不能互联互通,被形象地称为“僵尸公众号”,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传播效果。一是领导应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微信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研发。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围绕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合理规划。二是一线教师全力投入。公众平台是教师开展教学、提升效果的手段和载体,平台设计和管理需要一线教师的全力投入,这是公众号真正实现服务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然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去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进行管理和运营。因此,要在制度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保障制度,吸引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其中。三是带好运行管理团队。当前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微信公众号主要是教师带着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具体运行,这就需要加强微信管理团队的专业培训。从主题选择、设计排版、后期反馈、在线互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跟踪,确保每次推送都能达到预期目的。四是引导教育对象参与到公众号运行过程中来。大学生是微信平台信息的投放对象,他们更了解学生的话语体系,对新媒体的运用更能贴近青年群体。吸引学生参与到平台建设,有利于发挥朋辈作用,影响更多的受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在所带班级的学生中进行招募,积极引导学生组建团队参与公众号的运行,既有利于科学选择符合学生接受规律的内容,又有利于提高公众号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018年 第六期

2018年 第六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基础”课教学加强法治观教育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亲和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难点问题研究的增长点——以新教材第五、六章的变化为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内涵新探
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设计中的“三三三”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性思考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浅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发展
探索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新模式
厚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功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考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逻辑理路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兼论“2018新方案”基本要求的落实落细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路径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批判
思想政治理论课视阈下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论加强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普世价值思潮研究现状及其趋势辨析——基于共词分析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回应与理论功能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旨归
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40年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