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学术研讨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基础”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9-01-25     来源: 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作者: 中心办公室

2019年1月19日至20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与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举办的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基础”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研讨会在香山饭店召开。来自北京市教工委及北京各大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首先围绕“基础”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题,开展“基础”课资源库建设研讨。随后紧紧围绕“基础”课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主题,组织专家报告、知名期刊主编谈论文发表、青年学者谈科学研究三部分活动进行研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副处长寇红江、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晓纯、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易出席研讨会并分别致辞,杨凤城教授、祝念峰研究员作了学术报告。刘书林教授、彭庆红教授、李文苓编审和郑端编审出席会议并参加相关活动。
一、开幕式讲话
在开幕式上,北京市教育工委宣教处副处长寇红江对学术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传达了市委教育工委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寇红江强调,一要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进”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案例教学编写工作;二要更加严格地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道关”,即数量关、能力关和师德关;三要更加鲜明地凸显课堂教学的育人导向,让思政课真正成为解惑课、人生课和价值课;四要更加主动地向错误思潮亮剑发声,鼓励思政课教师发表引领舆论、激浊扬清的网络文章;五要更加精细地做好重大主题的纪念工作,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晓纯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会成立10周年以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王晓纯将基础研究分会取得的成效概括为四个方面: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提高基础课教师教学水平;举办专题报告,扩大基础课教师学术视野;关注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促进课程基础理论研究;搭建日常交流平台,共铸基础课教师精神家园。王晓纯提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贯彻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贯彻教育部“以本为本”的精神,加强学会自身建设。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易教授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进行了简单介绍。她指出中心是北京高校乃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高精尖创新中心。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兄弟高校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心坚持以“高端品质、精实工作和尖端技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搭建了一整套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资源平台,打造了一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团队,创办了学术刊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搭建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并创办了名师讲坛、青椒论坛等高端论坛。王易教授进一步指出,中心在三年多的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要求相比、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此次与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举办“基础”课学术年会,与基础课研究分会共同探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心非常重视,也非常期待,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发现新的发展机遇、谋划新的发展空间,为建设“高”“精”“尖”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继续奋斗!
二、“基础”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研讨
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以2018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为基本遵循,紧紧围绕“基础”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题,分别就“基础”课教学资源库视频课程录制工作、“基础”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理论问题和新文件新精神展开研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易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分会理事长王树荫先后主持了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宋学勤对2018年版“基础”课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作了总体说明。宋学勤教授表示,中心一直非常重视平台建设的推进工作,并通过“共建共享”实现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推进,现今主要任务是全力推进平台资源更丰富、更精细,同时也根据2018年的新教材推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资源项目。并进一步指出,此次与分会合作主要依托新教材,制作习题、课件、视频动画等多类型资源,更新资源库内容。希望分会与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的首次合作能够顺利推进,成为“样板合作”。中心也将打造更多的“精品力作”,继续优化和完善平台的资源建设。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技术人员张惠和孙兴芳分别就北京高校基础课视频课录制及录制的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展开交流。张惠老师依次就知识点视频录制和重难点视频录制这两种视频类型的录制时间、录制形式、实景拍摄的场景和课程版式展开了详细介绍;并对课程制作的前期准备、课程拍摄、包装合成、检验修改四个流程进行了重点而细致的说明。孙兴芳老师就基础课视频课录制相关问题与各位老师展开交流,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有效解答,并给录制视频的老师提出了一些中肯建议。现场老师也进行了非常有益的经验分享,与会人员就视频录制问题展开讨论。
 
王树荫教授主持了会议的第三个环节,引导与会人员就基础课视频课总体设计和知识点、重难点问题等问题展开研讨。首先,王树荫教授对“基础”课视频课的总体设计作了情况的介绍,并在知识点和重难点的时间设置、文字稿的打磨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特别强调各课题组成员要在重难点的问题的解析上下足功夫,真正体现青年才俊的水平和能力。随后,从绪论到第六章,每一部分的课题组成员分别就各自负责部分中需要注意的知识点内容和重难点的题目进行了简要介绍,大家积极讨论、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王树荫老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给大家提出了两点期许和要求:一是希望各课题组针对内容作进一步的调整、讨论和确认;二是希望各组在文字稿方面多多把关、认真负责、提高质量。
在会议的最后,宋学勤教授表达了自己的感想、感谢和感动。她感慨道,此次会议组织得非常成功,现场的氛围非常温暖,为理事长“点赞”;同时也感动于各位课题组老师认真负责的精神、感谢课题组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相信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分会的这次合作一定能够成为“样板合作”!
三、专家报告
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改革开放的理论认识,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了解,本次研讨会邀请两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凤城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的改革观”的报告。报告主要以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为线索,围绕为什么要改革、搞什么样的改革、改革方法论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改革观。杨凤城从改革之初为摆脱贫穷到当今为实现民族复兴现代化强国的变化,分析了为什么要改革;从发挥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清晰脉络阐释了要搞什么样的改革;从把摸着石头过河和阶段性推进、及时总结经验相结合,把鼓励先行先试和善于等待、不争论相结合,把充分尊重老百姓的首创精神和关键领域改革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领导相结合的三个具体方法论述了改革方法论,进一步增强了与会教师对改革的理论认识。
《求是内参》编辑部主任祝念峰做了题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挑战及对策”的报告,主要围绕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态势,准确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四个方面展开,为教师了解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状况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知名期刊主编谈论文发表
为了给青年教师2019年学术论文的选题、写作和投稿提供帮助,本次研讨会邀请了4位CSSCI期刊编辑进行分享。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刘书林教授介绍2019热点问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批判错误思潮、思政课教学经验、互联网和现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刘书林谈到导刊中好文章的两个标准,即为思政课老师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并且使作者的个人境界有所提高。刘书林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有问题意识,史论结合,使文章有漂亮的骨架、血肉和皮肤;导向正确,不搬弄西方意识形态,不随意制造生词;态度严谨,认真清理和修改文章。
《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彭庆红教授介绍了杂志的重点栏目:学科建设、理论探讨、社会思潮研究、课程建设、观察与思考、实践与探索、借鉴研究、调查研究、信息与动态等。针对基础课教师的选题角度,彭庆红指出,可以从教材各章的重难点问题中找选题,从教材前后版本的差异中找选题,从历史的变迁中找选题,从学生的实践中找选题。
《教学与研究》李文苓编审介绍了杂志的重点栏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当代社会发展研究、哲学研究、政治经济学前沿、思想政治教育等。李文苓对于作者提出了几点建议:选择中观的题目;理论联系实际,以点带面;注重文章的理论性和学术性;研究期刊及其栏目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郑端副主编梳理了期刊从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刊转变而来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期刊的栏目设置,包括人物访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根据七个二级学科设立的七个栏目、博士学位论文精粹和博士生论坛等。郑端强调,应当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22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五、青年学者谈学科研究
为了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本次会议还安排青年学者为与会教师分享科研经验。
清华大学李义天教授就课题申请方面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李义天从课题与学者之间的重要性出发,分享了课题写作过程中要注重学习与效仿、理解与同情、组织和团结、埋头苦干四个方面体会,为与会者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谢惠媛副教授就社科基金的申请分享自己的经历,从选题的类型、选题的来源、选题的思路、选题与前期成果的关系等方面论述选题对青年学者的重要性。
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张毅翔在简要介绍自己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分享三方面体会:青年学者科研过程中面临着不确定因素多、科研压力大、竞争压力大、家庭压力大等特征;马院处于飞跃发展时期,新时代学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建设,对青年教师期望值增多,后辈日益涌进;要正确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科研与时间、科研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文娟教授以自己的学术发展为例,以“在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为主题分享自己的学术经历与学术规划。陈文娟就如何结合自身伦理学所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出自己的研究生长点,如用伦理学所学支撑思政学科,从教学过程中所突出的道德问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西方思想史为积淀做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启发与会者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发挥自身学术优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同向同行。
中国人民大学宋友文副教授以“角色转换与学科自觉”为题分享自己学术生涯转化过程中的三点感想:一是在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过程中,坚定思想政治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二是学好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充分联系,才能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最后,王树荫教授作了大会总结。他强调,思政课教师应当保持政治敏感度;关注学生的需求,解答现实问题,把课程讲深讲透;用科研支撑教学。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与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举办的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基础”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研讨会在欢快祥和的气氛中圆满闭幕!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