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学术研讨

中央财经大学举办举办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线上研讨会

2020-05-28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新闻网     作者: 中央财经大学教务处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立德树人,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育人作用,5月20日下午,教务处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线上研讨会。副校长孙国辉、朱凌云,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在主会场学院南路校区605会议室参会,各学院教学院长、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通过线上视频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李季主持。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叶志明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孔军、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教授、金融学院副院长王辉教授作主题报告。
孙国辉在会议致辞中指出,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围绕立德树人中心,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他希望研讨会能够进一步推动全校上下深化对高等教育育人本质的认识,努力发掘各类课程思政资源,提升教学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朱凌云在讲话中强调,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三全育人格局的现实需要。大学要营造高尚的精神氛围,倡导高尚的精神文化,为培养一流的学生创设精神滋养的环境。思政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打破专业与学科壁垒,破除打破单兵作战的格局,实现党务、教学、科研等育人力量的融合。课堂作为育人的主阵地,要推动课程思政广覆盖,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进一步提升和改善专业学科的育人成效,将思政之“盐”融入育人之“汤”。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与政治责任,做好传道与解惑,成为塑造学生品行、品位和品格的引领者。
叶志明教授以《课程、教书、育人——学科与专业类课程思政之建设与实践》为题,从课程思政的内涵思考和实践探索两大方面,介绍了三全育人、教书育人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与内涵,并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例,提出了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可借鉴的理念与方法。叶志明教授认为,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好理念层面的对接问题,即深入挖掘学科本身育人价值。其次要不断优化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或专业课程教育,这是解决“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的根本落地问题。
孔军副部长带来题为《深化课程思政 健全三全育人》的精彩分享。他从课程思政的缘起、课程思政是什么、课程思政怎么干、课程思政的走向四个方面阐释了对课程思政的深入思考。孔军指出,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切入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实施是润物无声的过程。从学校层面,课程思政建设应出台根本性举措,通过全方位行动,有步骤推进实施,从教师层面,课程思政教学要提升认识、掌握方法并通过不断实践深入挖掘思政内涵。
冯秀军教授结合多年思政课程教学经验,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出发,带来自己对为何开展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何以可能、如何开展课程思政三大方面的思考。冯秀军教授指出,思政教育之于国家、之于教育、之于学生意义深远。课堂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思政课程是对学生的显性思政教育,课程思政则是隐性教育,课程思政是知识和价值的交织与镶嵌,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基础上的价值引导,将思政交织、弥漫、渗透、融入在课程的各个过程中。冯秀军教授提出,思政教育应从育人目标的契合、价值导向的共识、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研究的互动等方面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王辉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专业课思政元素挖掘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一点体会》。王辉教授认为,课程思政是中华民族“师”文化的升华,本质是对育人的强调,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科特点,主动思考在教学环节的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加入具有思政作用的内容,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统一,并通过持续思考、不断积累,将思政和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王辉教授同时分享了《金融工程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提出七点借鉴经验。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