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搜索结果共0 篇

北工大教师将手机变教具 激活思政理论课课堂:让思想在指尖互动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手机,结合上节课关于‘中国梦’的内容讲授谈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并把自己的理想通过手机APP中的‘时问时答’栏目一一进行作答……”这是在北京工业大学教师沈震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6-10-12

比起沉迷中国历史,更应该了解世界文明

自从“百家讲坛”开坛后,中国历史和所谓的“国学”在大众传媒和科普领域就成了流行。其实,过于沉迷于中国古代甚至近代历史中是极其不健康的。中国公众和领导精英更需要的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

2016-10-12

“红军长征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今日在京举办“红军长征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2016年年会。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作主旨发言,14位专

2016-10-12

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召开

9月24至25日,由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学术年会在兰召开。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高毅教授,我校校长仲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社会

2016-10-12

国家政策的法律地位不能忽视

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民法总则》草案中,有两个条款涉及了民事活动和民事裁决的规范依据问题。其中,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守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第

2016-10-12

强化法律监督 保证公正司法 促进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司法公信力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认知度、认可度、信任度的综合反映。我认为,我们应当从两个方面理解司法公信力。一方面,无论从司法机关还是人民群众角度看,司法公信力突出表现为司法机关对每一个案件的处理能否体

2016-10-12

法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法治是指依法治理,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其在形式上要求具备“依法办事”的制度安排及相关的运行机制,在实现途径上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法治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2016-10-12

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连接与统合

当下,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民法典的编纂也再次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民法典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而平等主体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最广泛的社会

2016-10-12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