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养及其提升
万美容 李玲
【摘要】理论修养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养是其理论兴趣和理论思维的集中表现,体现着其对理论品位和理论信仰的自觉追求、理论自信和理论使命的有机统一。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的提升,有助于其提高自身基本素养、讲道理的本领和人格魅力,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拓展有效途径、构建保障机制,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
【作者简介】万美容,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玲,武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23.9.98~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研究”(22ZDA080)的阶段性成果。
恩格斯指出:“如果工人没有理论感,那么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深入他们的血肉。”[1](P36)这里的理论感指的就是理论修养。理论感或者说理论修养对于无产阶级学习、掌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至关重要,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同样至关重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2](P330)科学认识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的内涵与价值,积极探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的有效路径,对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办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的科学内涵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养建立在充分学习、领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内生于思政课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过程之中,以广博知识、语言魅力、形象感染、价值浸润等形式呈现。理论修养体现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1.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养是其理论兴趣和理论思维的集中表现
理论修养首先是一种持续、强烈的理论兴趣和严谨、创新的理论思维。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养,是其理论兴趣、理论思维的集中表现。理论修养较高的思政课教师,往往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有效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恩格斯认为,理论兴趣是“那种不管所得成果在实践上是否能实现,不管它是否违反警方规定都照样致力于纯粹科学研究的兴趣”。[3](P264)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兴趣是出自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切热爱,体现为从事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既是涵养理论修养的前提基础,也是加强理论修养的关键。如培养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兴趣,就会注重收集整理经典,静心精心研读原著。培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成果的兴趣,则会及时关注理论创新动态,主动汲取创新理论精华,自觉参与理论创新。理论兴趣并非纯然天成,需要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培育。毛泽东曾用“吃甘蔗”形象地比喻理论兴趣的养成——“引起兴趣,如倒啖蔗,渐入佳境,就好了”。[4](P489)学习理论的初期可能是枯燥的,但是坚持下去就能激发理论兴趣,就一定能够品尝到真理的滋味。习近平多次教导青年干部:“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5](P406)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增强理论兴趣,激发理论学习自觉,在理论学习中逐步加强理论修养。理论思维是借助科学理论的逻辑力量养成的辩证思维能力,是理论修养的直观表现。理论思维涵容历史与现实,通过概念、范畴、原理的逻辑展开把握现实。区别于常识思维和经验思维,理论思维不是借助经验、常识去观察、认识世界,而是依靠概念系统的力量去把握现实世界,是能够穿越文本洞察深层理论逻辑的能力。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思维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把握,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运用。与理论兴趣一样,理论思维也是能够并需要通过后天努力训练养成和不断强化的。
2.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养是其对理论品位和理论信仰的自觉追求
理论修养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理论品位和理论信仰的自觉追求。理论品位折射出一个人的理论水平和境界,是一种理论审美直觉与能力。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长期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理论地位、理论价值、理论发展的科学判断,在持续的教学工作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成果理论力量和实践价值的感悟,逐步建立良好的理论品位,进而强化理论修养。“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6](P372)高校思政课教师良好的理论品位体现在能够将理论的思想深度、通俗化表达和生动性表现融合统一,通过深入浅出的形式阐释理论精髓,呈现理论魅力,传递理论价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将科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良好理论品位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听课、课内师生互动、课外交流中感受理论魅力,接受理论滋养;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端正理论学习态度,培养理论自信,建立正确的理论判断,得到精神浸润。因此,每一名称职的思政课教师都会不断追求更高的理论品位。理论信仰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某种理论矢志不渝的信奉与追求。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信仰是理论修养的深度呈现。习近平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5](P15)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跋涉艰辛岁月,取得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系列伟大成就。“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关键。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是有理论信仰的人,他们追求的理论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信仰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和尊崇,进而生成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生成并坚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和信心。
3.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养是其理论自信和理论使命的有机统一
理论修养彰显着理论自信和理论使命的有机统一。理论自信为思政课教师确立理论使命提供思想支撑和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自信源自理论信仰,表现在教学育人过程中的理论底气、理论研究中的方向坚定,以及社会生活实践中的理论清醒。理论自信不是一种简单的情感倾向,它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意蕴、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与时代价值、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保持清醒理论认知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内在逻辑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队伍主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有生力量。在高度理论自信的驱动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自觉坚守、担当理论使命,完成好教书育人和理论创新两大主要任务。从理论创新角度,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要围绕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等展开积极理论探索,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作出有益贡献。从教书育人角度,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更要担当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把高校思政课建设成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学生头脑、融入学生灵魂的最有效途径。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提升的价值意蕴
理论修养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素养,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实现全方位成长提升、积淀立德树人底气、优化育人效果。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的提升,对于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具有重要价值。
1.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基本素养
习近平多次强调“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7](P12)新时代思政课重要作用的发挥,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复杂化多样化带来的挑战,都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具备较高的基本素养。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针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的素养要求,明确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理论修养能够更好地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其一,强化政治素养。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要求每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基石。不断提升理论修养的过程,本身就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主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人生方向、指导实践创新,进而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自觉政治担当,最终锻造出过硬政治素质的过程。其二,培养情怀担当。理论信仰、理论使命是理论修养的内在构成,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理论信仰的追求、对理论使命的践行正是一种传道情怀、育人担当。理论修养的提升有助于他们积淀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底蕴,提升用科学理论指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掌握辩证分析现实生活中热点难点问题的方法,增强用理论化解青年学生思想困惑的本领,极大增强教育教学中的自信与底气,创造出思政课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最佳效果。其三,锻造理论思维、拓宽理论视野。理论兴趣和理论思维是理论修养的集中表现,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了理论修养,意味着理论思维更加缜密、理论视野不断拓宽、理论功底更加深厚。其四,养成自律人格。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养以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为基础。提升理论修养离不开持之以恒的理论学习、自觉的理论感悟与反复的理论践行,这个过程必然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更加深入领悟科学理论精髓,更加主动用科学理论引领自身实践,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高尚道德情操、有严格自律人格的人。其五,塑造教师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是良好教学关系的基础。拥有较高理论修养的思政课教师能够以广博学识、深厚理论功底、高度理论自信吸引学生,赢得学生尊重和喜爱,使得思政课变得有趣有味,从而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2.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讲道理本领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8]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新时代思政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期待。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家国情怀的道理讲深,把启智润心的道理讲透,把成人成才的道理讲活,展现出思政课政治高度、理论深度、价值温度,必须不断提升理论修养。
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提升理论修养水平,思政课教学才能充分彰显思想性深刻性学理性,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真正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2](P330)从而培养出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方面,及时有效地传递党的创新理论,为讲好道理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力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十分丰富,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更新理论储备、把握理论动态,及时有效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传授给新时代大学生,完成好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如何把思政课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用严谨的学术话语以及通俗的生活话语讲深、讲透、讲活,使得学生真懂、真信、真用,考验着思政课教师的本领。
具有较高理论修养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够将科学理论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将严肃的政治话语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话语,结合学生特点适时开展理论灌输;能够实现科学理论与大学生成长中的思想困惑紧密联结,引导学生体悟科学理论实践伟力,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类现实问题,特别是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内在逻辑,在确证理论自信的理论、历史、实践根基的基础上坚定理论自信。
3.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对增添课程亲和力、提升课程吸引力、达至课程预期教学效果、优化对教师群体的评价等产生着重要影响。拥有较高理论修养、彰显出人格魅力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才能够最大程度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实现思政课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理论修养凸显着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高层次追求,思政课教师在提升理论修养的过程中激发理论兴趣、训练理论思维、养成理论品位、生成理论自信、确立理论信仰、明确理论使命,在不断完善自我中形成独特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有助于化解单纯理论讲授的枯燥感,提高课堂“到课率”“抬头率”“互动率”,进一步改善部分大学生不爱上思政课、不重视思政课、不尊重思政课教师的状况,使思政课具有情感和温度,被学生所喜爱和认同。
拥有较高理论修养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因其浓厚理论兴趣、严谨理论思维、良好理论品位、充分理论自信、坚定理论信仰等生成并散发出强大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是一种可以持续性育人的精神力量,既能够在理论讲授中增强理论说服力,在师生互动中发挥理论感召力,还能够通过知识建构、行为示范、情绪感染等对大学生产生能够伴随其一生的影响。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激发下,大学生将主动加强理论学习,培养理论兴趣,持续提升理论素养,拓宽理论视野,丰富理论感知,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更加理性认知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不断增强把自己造就成为“听党话跟党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自觉性。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提升的举措
提升理论修养,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彰显魅力,实现全面成长进步的过程。建设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举措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养。
1.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提升的内生动力
理论修养的提升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生活需要、交往需要的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源于高校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与使命。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养,首要的是要有效激发提升理论修养的内在动力。
一是通过教育引导激发内生动力。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的现状,围绕增强理论品位、理论自信、理论信仰、理论使命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引导高校思政课教师正确认识理论修养的积极作用,转变忽视理论修养提升的态度,形成关于理论修养的科学认知。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强化宣传引导,强调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的重要价值,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理论修养的主观意愿。比如,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重温党的历史上重视理论学习、追求理论信仰的典型人物事迹,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执着、李大钊追随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等事例引导教师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以提升理论修养。
二是通过强化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地位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增强提升理论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鼓励高校思政课教师为学校理论氛围营造、学生理论素养培养、教师理论水平提升积极建言献策。高校在制定理论学习计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目标时应充分吸收思政课教师的合理意见。通过职称晋升、考核评优等强化思政课教师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主体责任,引导他们坚守课堂主阵地,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引导他们坚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使命,积极投身学术研究、学科建设,自觉为党的理论创新作贡献。
三是通过关心教师现实需要激发内生动力。人的需要是积极性的内在根源,是行为的内生动力。关心高校思政课教师现实需要,有助于他们激发理论修养提升的内生动力。高校要搭建起思政课教师与决策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及时了解思政课教师思想动态,明确他们的诉求意愿。要结合教师的理论研究兴趣,关注思政课教师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参与理论创新的需要,通过聘请专家提供专业指导、组织召开集体论证会等方式帮助他们找准研究方向,为他们开展研究提供人、财、物支持。要关注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为他们获取理论学习资料、接受学习培训、参与教学交流活动提供全面支持。
2.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养,除了注重激发其内在动力,还需要不断拓展理论培训和理论氛围营造等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有效的理论培训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学习自觉,为促进理论修养提升持续不断注入能量。有组织的理论培训,自觉的理论学习,是克服理论未知、增强理论自信、坚定理论信仰、提高理论品位、强化理论使命的基本途径,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成功经验,理应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理论修养的有效途径。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5](P407)组织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培训,一是要遵循理论学习的规律,用常态化的理论培训督促广大教师及时学、跟进学、主动学、持续学,通过持续性学习准确把握科学理论的精髓要义,不断提升理论修养。二是要不断开发、供给学习资源,及时更新理论学习知识库,丰富理论信息呈现的载体与方式,用技术创新丰富思政课教师获取理论学习资源的渠道和手段,使理论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更加生动、有趣。三是要创新培训方式,组织集中培训聆听名家大家讲授固然重要,组织思政课教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研修同样重要。要充分发挥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基地的作用,让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社会大课堂中感悟科学理论的真理伟力,激发理论兴趣,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四是要建设师—生、师—师理论学习共同体。通过师生理论面对面、理论宣讲、理论答疑、理论社团等师生互动方式,建设师—生学习共同体,在此过程中坚定理论自信、强化理论使命。通过学术研讨、集体备课等形式组织思政课教师同行互动,在深入的理论探讨中激发思维碰撞、辨识理论热点、破解理论难题、淬炼理论修养。
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的提升离不开积极向上的理论氛围营造。一是营造良好的教研室理论氛围。教研室是高校思政课基本教学组织单位。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应充分发挥好教研室组织教师开展理论交流研讨、分享理论学习体会、总结理论教育经验、主动践行理论感悟的作用。二是形成良好的校园理论氛围。良好的校园理论氛围,有助于教师自觉提升理论修养。各高校应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重视大学生理论武装,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营造注重理论学习、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的氛围。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学校、社区、农村要形成教育宣传合力,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官方媒体、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及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借助大数据技术根据用户田像精准推送理论内容,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开展讲座深度阐释理论热点和群众理论关切,开放互动渠道及时解答人们的理论困惑。
3.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提升的保障机制
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的提升离不开有效机制的构建,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从动力激发、过程保障、评价反馈等方面将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提升的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提升取得实效,一是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提升的动力激发机制。通过树立典型、奖励表彰先进等方式,激励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展理论学习、投身理论研究,不断加强理论修养。二是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提升的过程保障机制。即注重从整体和动态角度,确保理论修养提升的持续性、整体性和有效性。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深度了解全体教师理论水平,对于不重视自身理论能力提升的教师,要及时进行个别谈话,准确了解问题症结所在,结合实际状况确定改进方法;对于理论功底较弱的教师要采取措施给予重点帮扶;对于因为理论修养不高导致发表不当言论而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教师要建立惩处与退出机制,确保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与专业性,激励每一名思政课教师更加自觉追求更高的理论修养。三是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提升的评价反馈机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评价是一项综合性且具有独特性的评价工作,除了关注科研产出、学时量等看得见的常规性指标之外,还应该充分考量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在评价理念上要克服短视,从客观、发展、长远的视角去看待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养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在评价方式上要合理全面,将教师的理论学习成果、坚定理论自信、履行理论使命、助推理论创新的贡献等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为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8]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