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开展专题学习,第一时间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凝聚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奋进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主持并讲话,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尚立,在校党委常委朱信凯、郑水泉、何力、王易、青格勒图、宋东霞参加学习并逐一发言,交流心得体会。
张东刚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宏大的国际视野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从民族复兴的维度、人类文明的高度对这场伟大胜利进行了深刻诠释,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新征程上传承精神、守护和平、砥砺奋进注入了强大信心、增添了无穷力量。
他表示,要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基石作用。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原则,秉持“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品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的全面领导融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要深刻领悟“伟大抗战精神”的刚毅坚韧。擦亮陕公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持续深化对学校红色精神谱系的研究宣传阐释,争做红色基因的忠诚践行者、标杆示范者、卓越领跑者。要深刻领悟“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天下情怀。秉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胸怀和担当,勇做“四大全球倡议”的拥护者、践行者、奋斗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人大力量。要深刻领悟“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锚定“十五五”规划和2037建校百年战略目标,深化学校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重塑,凝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意志和力量。
张东刚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要求。他指出,作为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红色基因的高校,我们在学习上要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积极推动伟大抗战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激励青年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让伟大抗战精神成为全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信念磐石。
林尚立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庄重澎湃,振奋人心,向历史、向人民、向世界昭告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发出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时代强音。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铸就的胜利,我们党以坚定的使命担当扛起全民族抗战的大旗,使得这场伟大胜利成为民族精神、民族力量的胜利。这场胜利凝结而成的抗战精神铸就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肌体,其中蕴含的能量推动着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历史和现实,展现出中华民族积极担负人类使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有意愿、有能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他表示,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我们要深刻领会党如何铸就近代以来的辉煌历史,如何铸就一个伟大的民族,如何铸就一个伟大的国家,如何铸就一支世界一流的军队,以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为目标,团结全校师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专题学习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分别作专家解读。杨凤城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抗战故事、作出的重要论述对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进行深入解读。秦宣结合现场观礼的感受对此次纪念大会的重要意义作了系统深入的解读。
9月3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师生自发组织集体观礼,共同观看大会直播,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同上一堂鲜活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人大师生强烈共鸣,阅兵仪式现场雄师列阵、气势如虹,让师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吴玉章老校长孙女、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吴本立表示:“受邀参加此次纪念大会,我感到十分激动。阅兵式上展示了大量我国研制设计生产的新式武器装备,特别是‘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的亮相,让我很感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后在七机部工作,主要参与的就是‘巨浪一号’潜射战略导弹的研制,当时,这项技术在我国完全空白,研制工作困难重重、进展缓慢。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如今我们不仅研制出了潜射洲际导弹,还有了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的‘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当‘东风-5C’出现的时候,包括我在内全场都在欢呼,我为国家的强大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们国家现在如此强大是革命前辈们一代一代奋斗的结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中国人民大学团委书记熊宇平表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纪念大会的隆重举行,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和对先烈的崇高致敬,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又一次淬炼和升华。它警醒我们,强国复兴征程绝非坦途,必须依靠一代代胸怀理想、本领过硬、敢于担当的先锋分子。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当代青年正在见证历史,也肩负着开创未来的重任。我们应以纪念抗战胜利凝聚的坚定意志,激发挺膺担当的奋斗激情,为源源不断造就‘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不懈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表示:“今日现场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心潮难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铿锵有力,坚定和平发展信念,宣告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势不可挡,赢得热烈掌声!当新型装备缓缓驶过天安门,人群自发爆发出阵阵掌声与欢呼。这场阅兵不仅是国之重器的展示,更是捍卫和平、正义决心的宣示。它提醒我们:铭记历史,是为珍视当下;强军砺剑,是为守护安宁。身为中国人,此刻深感与祖国同频共振,这份自信与骄傲,将激励我们每一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为祖国添砖加瓦。”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务秘书王峥博表示:“身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耳边传来呼啸而过的轰鸣。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看到人民子弟兵以磅礴气势和坚毅目光向全世界宣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一刻,厚重历史与时代脉搏在钢铁洪流中交汇,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中激荡。作为新时代的人大人,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人民’二字的分量。我们虽不在沙场,却在讲台、在办公桌前,用知识与思想构筑新的长城。唯有把这次活动激发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立德树人的持久动力,把对先烈的敬仰熔铸为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实际行动,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场合唱团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李坤泰表示:“本次纪念大会暖场环节《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4首歌曲为人大校友参与创作,作为新时代的人大学子,我们在天安门广场上庄严唱响嘹亮的人大组歌,以歌声告慰先烈,以青春之声回应历史,倍感荣耀、倍感振奋、倍受鼓舞。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嘱托,铭记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广场合唱团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2024级本科生杨皓月表示:“作为广场合唱团的成员,我十分荣幸能够以歌声为载体,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当各式国产现代化装备威武列阵,当‘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口号响彻祖国的心房,当八万只和平鸽伴着《歌唱祖国》的旋律飞过天安门广场,我不禁热泪盈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作为新时代人大学子,我们定要传承先辈精神,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属于吾辈青年的力量!”
观礼台志愿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陈永豪表示:“身着志愿者的服装,紧贴着祖国的心房,我们也是光荣的‘受阅者’。由于固定管理台口朝向后方,虽只有一墙之隔,却无法亲眼见证长安街上的盛况,但我的心跳始终随着长安街上的步伐铿锵跃动。随着熟悉的《歌唱祖国》旋律响起,我在心中默默跟唱:‘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不知不觉间,温热的泪水充满了眼眶。请党放心,我们青年学子必将以‘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姿态,立志担当民族复兴重任,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观礼台志愿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朱弋天表示:“站在天安门广场,亲眼见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盛大阅兵,心情无比激动。80年前,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用巨大民族牺牲换来了正义的胜利。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作为志愿者,能够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当三军仪仗队整齐划一踏过长安街,当现代化武器装备在世界面前亮相,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也更加理解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深刻内涵。这不仅是历史的昭示,更是我们新时代青年肩负的使命责任,红色基因血脉传承,强国复兴有我担当!”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郭菁表示:“天安门广场肃穆巍然,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强音在此交汇。当庄严的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仿佛透过时光的镜头,看到了八十年前硝烟散尽后那来之不易的和平曙光。八十年的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作为新时代新闻传播学子,我将把这份感动与思考转化为学习和实践的动力,努力锤炼‘四力’,立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中国人民大学智慧治理学院2025级本科生朱家沛表示:“受阅部队整齐划一的步伐和‘数智时代’智能化装备与控制系统的震撼展示,彰显了国家实力的全面提升。作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专业学子,我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前沿技术,未来通过智能算法优化公共服务、辅助科学决策,为实现精准治理和数字中国建设贡献专业力量。这是我们青年一代承先烈之志的青春强音,也是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
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到本次纪念活动中,共有137名志愿者在观礼台、天安门广场、北京会议中心远端集结点等9个重要点位参与服务保障;84名师生作为广场合唱团成员参与纪念大会的曲目合唱。221名志愿者和合唱团成员的总人数在北京高校中位居首位。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将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勇立时代潮头,勇担时代重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