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运用问题链教学法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道理的思考
王静
【摘要】“讲深、讲透、讲活道理”是对“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再度重申与进一步深化,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讲深、讲透、讲活”实质上阐明了思政课讲道理的三个层次。“讲深”道理就是要找准真问题、直击大问题,透过现象讲本质,不能把道理讲浅了,实际上解决的是怎么讲准道理的问题;“讲透”道理是要揭示事情的来龙去脉,将道理的层层逻辑分析清楚,把纷繁复杂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原理揭示出来,不能把道理讲糊了,解决的是怎么讲清道理的问题;“讲活”道理就是要实现深入浅出,把道理讲得深刻且生动,不能把道理讲死了,解决的是怎么讲好道理的问题。以凝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思路的问题链教学法对于推进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道理具有独特优势。
【关键词】问题链教学法;讲深道理;讲透道理;讲活道理
【作者简介】王静,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原文出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京),2022.5.101~108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研究”(项目号:19VSZ061)的阶段性成果。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①“讲深、讲透、讲活道理”是对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再度重申与进一步深化,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讲深、讲透、讲活”实质上阐明了思政课讲道理的三个层次。“讲深”道理就是要找准真问题、直击大问题,透过现象讲本质,不能把道理讲浅了,实际上解决的是怎么讲准道理的问题;“讲透”道理是要揭示事情的来龙去脉,将道理的层层逻辑分析清楚,把纷繁复杂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原理揭示出来,不能把道理讲糊了,解决的是怎么讲清道理的问题;“讲活”道理就是要实现深入浅出,把道理讲得深刻且生动,不能把道理讲死了,解决的是怎么讲好道理的问题。以凝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思路的问题链教学法对于推进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道理具有独特优势。
一、直击问题、深入本质,将道理讲深
“讲深”道理简单地讲就是不能把道理讲浅了,要找准真问题、直击大问题,透过现象讲本质。这实质上解决了怎么讲准道理的问题。问题链教学法主张“问题—专题—主题”的“三题”结合,要求迎着真问题上,围绕大问题下功夫,能有效保证思政课的大道理不讲偏、不讲浅。
(一)讲深道理要直击大问题、真问题
讲道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弄清楚讲什么道理。讲深道理的提出本质上解决了思政课怎么讲准道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阐明了思政课的本质不是讲故事、宣读文件。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要通过讲道理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从而增强其使命担当,这就要求思政课要讲的道理,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局部的、眼前的小道理,而是要抓住关乎理想信念、时代课题、历史规律的大道理。这个“大”因其地位作用重要而称其大,并非空洞无物的大道理。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国人应从大道理上好生想一想,才好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安顿在恰当的位置。”②思政课讲道理不能把道理讲浅,要从现象深入到本质,直击问题,讲大问题、真问题,而不是小问题、假问题。
运用问题链方法进行思政课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凝练问题,找到大问题、真问题,而这恰恰是思政课讲深道理的根本要求。用问题链教学法讲深道理就是要迎着真问题上,围绕大问题下功夫,直击时代大课题,围绕大课题所引发的学生困惑、不懂和关心的问题,透过现象讲本质,在讲清楚历史进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历史大势,进而明确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历史使命。当下,思政课要讲好的核心大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在讲深这些道理时不能就故事讲故事,而是要围绕道理讲故事;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讲假道理、空道理,而是要讲时代的课题、信仰的作用、真理的味道、历史的责任;不能回避问题、绕着问题走,而是要讲学生关心的、困惑的、不懂的,讲时代和国家所需要的。
(二)讲深道理要善于挖掘问题
运用问题链教学法讲深道理的第二步就是要善于挖掘大问题和真问题。好的教育从来都不是直接给答案,好的问题启发才是关键。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才能实现教学内容的入耳入脑入心,增强学生获得感。挖掘好思政课的真问题和大问题,把道理讲深,需要做好“四备”工作。
一是备时代。备时代要求思政课教师提高理论自觉,把握思政课的时代语境,紧跟时代、观察时代、把握时代,把时代融入课堂。这里面其实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抓住社会热点,因时、因事、因势将时代内容引入课堂;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还要善于推进思政课融入“两个大局”,将大道理的讲述作为“课之大者”来把握,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二是备教材。思政课教学是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遵循,是设计教学内容的圭臬。只有吃透教材,弄清课程整体结构、每章在课程中的地位及整体逻辑,也就是要弄清教什么、教学重难点在哪,才能保证教学的问题不剑走偏锋,讲授的道理不因人而异。怎么备教材?认真看教材。在自学看教材的同时,要善于听专家解读,如教育部组织的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编写组专家就教材编写修订情况的培训讲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刊发的教材编写组撰写的修订说明和教学建议,这些都能有效帮助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快速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逻辑安排和重难点。除此之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等平台组织的课程集体备课和“金课”展示等亦是帮助教师吃透教材的重要资源宝库。
三是备学生。讲道理不能目中无人,要目中有人,弄清楚学生的情况怎么样,比如专业、基础、关注点及相关认知。备学生有多种方式,课堂发调查问卷,课后与学生及其专业教师、辅导员多沟通,积极参与指导各种学生活动,甚至通过微信朋友圈等与学生互动并关注其动态。一般而言,通过备学生收集到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直接针对某个专题的,这类问题可以作为“明线”直接归纳到某一章节下即可;还有一类不针对具体的章节、专题,而是事关为何要学思政课、如何学习思政课、如何用理论指导学习生活这类问题的,可以将此类问题作为“暗线”贯穿于教学设计中,潜移默化地回答。
四是备自己。习近平总书记讲:“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③思政课教师是不是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直接关系着道理能否讲深讲透讲活。备自己就是要在备时代、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检视自身是否能够吃准吃透。
(三)讲深道理要善于凝练问题
运用问题链教学法讲深道理的第三步就是要对挖掘到的问题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凝练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一是结合教材体系,完成教学问题的专题建构。找到真问题、大问题,是讲深道理的第一步。但如果是孤立的问题,其实难以把道理讲深,因为现实的世界是纷繁复杂的。问题只有形成系列教学专题,才能把真正的大道理讲深。因此,找准了教学问题之后的第二步就是要凝练问题,对教学问题进行专题化建构,实现教学问题向教学专题转化。
二是紧扣教学目标,在专题设计中突出教学主题。专题化建构不是随心所欲的,要紧密结合教材体系进行。运用问题链教学法讲深道理,教学问题向教学专题转化的过程中,要紧扣教学目标,在专题设计中突出教学主题。教学主题要鲜明,教学问题甄选才有标准,教学专题才有核心,道理才能明确。如此,问题链教学教学法将“问题—专题—主题”三题结合,能有效保证道理不讲偏、不讲浅。
二、破解问题、揭示逻辑,将道理讲透
“透”以“深”为基础,只有讲深了,才能讲透,但讲深了不一定讲透。因此,讲深的基础上还要求进一步讲透。“讲透”道理,就是要求理论彻底,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说清了,不能把道理讲糊了。马克思讲:“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④思政课的教学就是要“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问题链教学法的核心在于问题要形成链,通过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揭示问题的本质,以逻辑的力量征服学生。因此,运用问题链教学法把道理讲透,关键就在于围绕教学的核心问题形成问题的链,通过层层逻辑深入展现理论的魅力,进而赢得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形成问题链既要求科研基本功的夯实,也需要有教学方法技巧的善用。
(一)主要在于说清“来龙去脉”
运用问题链教学法把道理讲透,就好比拿着一把思想的手术刀,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层层递进的逻辑解剖,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思想与现实的关切,真正解决学生的所思所惑。如何才能展开层层递进的逻辑解剖呢?根本的就是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面出发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知其之所以必然”。
当然以上三个层面是设计问题链的一般原则和大的方面,在一般原则之外还可以有多样转化,在大的方面之下还可以设计若干小问题。为了提高问题链的针对性,及时回应思想的困惑,教师很多时候要善于将这三个层面的问题适当转换和进一步拆解。比如在“是什么”这一层面可以从有关的误读反向进行切入,回答好“不是什么”,有效澄清模糊乃至错误认识。以讲授“什么是新发展格局?”为例,该问题可以转换为“新发展格局是不是搞封闭的国内循环?”。在转换的过程中要善于用古今映照、中西对比的方法把理论的历史发展、比较特点优势等问题阐释透彻。
运用问题链教学法讲透道理时,除了要处理好问题链设计一般原则和具体展现的辩证关系外,还得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原则,敢于对各种错误思潮亮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上学生会提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并不容易。”⑤这就要求问题链的设计要有立场、有锋芒、有观点,不能含糊不清、态度暧昧、模棱两可。只有旗帜鲜明、透彻明了、准确有力,及时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与现实关切,使学生能够正确辨别、自觉防范与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与思潮,才能说道理讲透了。
(二)根本在于教师的研学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⑥教师的研学能力是形成问题链的基础。同样的一个理论不是只有一种讲解方法,但何种讲解方法最优,需要教师结合实际作出选择。目前,教育部和各省(区、市)都搞了大量的讲座、示范课、金课,邀请理论大家释疑解惑、教学名师进行示范讲解,这对于教师来讲无疑是快速提升的方式。但教学不是千篇一律,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所以在具体授课中,教师不可能直接躺在理论大家、教学名师的成果上进行“复制”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自身实际进行“二次”再创造。因此,问题链的形成需要教师对大问题、真问题有深入的研究。“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是不可能的。只有自身透彻了,才能把透彻的理论交给学生。
教师如何才能把大问题、真问题讲透呢?一是聚焦大故事,研究大学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⑦要讲清楚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及指导实践的理论成果,教师就要沉下心来,有古今中外视野,围绕“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展开深入研究。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理论不够透彻,而是教师的理论功底不深、学识水平不高导致理论讲不清、讲不透。教师只有用扎实的科研,不断增强自身理论底气,才能带领学生穿越层层思想迷雾,抵达事物本质,感悟理论的魅力。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多参与社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说:“‘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⑧善用大思政课,不仅意味着思政课应在社会课堂教,而且教师的科研也应在社会课堂做。很多时候思政课的理论不够彻底的原因在于教师的讲述不够接地气,脱离了“中国之路”的伟大成就,脱离了“中国之治”的生动细节,从而导致“中国之理”说不清。只有中国大地的学问,才能接地气,从而说服学生、赢得学生。
(三)技巧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好的问题链要激发学生从被动到主动。运用问题链教学法讲透道理,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问题链的建构。从学生中来的问题链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从而积极参与问题的破解,这是讲透道理的有效路径之一。问题链的形成和破解不是教师的“独角戏”,相反,学生亦可以成为“主角”。然而,在问题链教学中往往会遭遇如此的难题: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提不出来问题,即使提出来了,问题也五花八门,难以形成问题链,甚至有些都不是问题或是假问题。对此,教师要善于“逼”学生。教师可以从知识储备、科学方法、自主探索等方面入手“逼”学生更有效地进入到问题链的设计、破解和反思完善中,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把道理弄透彻。
首先,知识储备是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那既不可能进入到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链中,更不可能参与问题链的设计。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相应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文本的阅读,然而很多学生基本没有直面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如此是很难提出并思考问题的。教师要领着学,组织学生阅读经典及相关文献。其次,科学方法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在运用问题链讲透道理的时候不仅要注重理论观点的呈现,而且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掌握。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才有破解问题的钥匙。最后,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掌握了科学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多多鼓励学生展开问题链的自主探索,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获得感。同时,这也可以破解思政课教学时空有限与问题无限的矛盾。
三、升华问题、深入浅出,将道理讲活
讲清道理和讲好道理是两个层次。讲清是讲好的前提。讲透了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内化为学生的认同并进一步外化为行为,那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的还远未达成。因此,讲深、讲透道理之后,道理还得讲活,才能真正推动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只注重深和透,学生可能仍然兴趣不高,只有把道理讲活了才能落实讲深、讲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⑨“讲活”道理就要求深入浅出,把道理讲得深刻且生动,不能把道理讲死了。从抽象到生动,是讲活道理的核心要义。从抽象到生动要避免一个认识误区:只生动不深刻。讲活不仅仅是指语言生动、材料鲜活,这只是对讲活道理的表层理解,从更深层次看,讲活道理要求升华问题,把道理背后的理论魅力鲜活地呈现。所以,讲活道理不能仅理解为形式上的教学方法创新、技巧运用和语言的鲜活,而是要从内外到外,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实质上解决的是思政课的“深刻”和“生动”的难题即“一深刻就不生动、一生动就不深刻”。问题链教学法主张“微观与宏大”“天边与身边”“抽象与具体”的结合,有利于将道理讲活,从而破解思政课“生动”与“深刻”的难题。
(一)实现微观与宏大的结合讲活道理
问题链教学法在切入问题时主张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求善于透过小故事、小人物揭示大道理。这实际上是实现微观和宏大的结合。正如前所述,思政课处理的是大道理,但大道理要从微观谈起,从小事谈起,用小故事讲大道理,才不会沦为空谈大道理。只有将宏大主题化为生动故事,引发学生“共情”和“共鸣”,道理才能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是什么”,这些话题虽具有宏大性,但并不是不可感知,恰恰相反,宏大总是透过历史的细节和微观的生活呈现。2021年《觉醒年代》《山海情》等多部具有宏大主题的电视剧收获了大批年轻观众,获得了“00后”大学生的高口碑。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就在于这些电视剧将宏大主题落实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之中,不仅消解了宏大与微观之间的隔阂,而且将过去的历史饱满地呈现了出来。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借用这种方法,将道理化为故事,用故事讲述道理,用贴近生活的话语表达政治,用丰满的细节代替干瘪瘪的说教,避免照本宣科式的政治说教,从而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上思政课“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⑩。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从微观出发,不是要消解宏大历史,而是以小切口带领学生进入大历史。因此,微观故事的选取要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避免历史的主题和主线消失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中;微观故事的讲述要具有生动性和透彻性,讲清楚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存在,讲清楚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讲清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根本上的一致,进而激发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比如思政课讲黄文秀,要善于透过黄文秀的故事讲清楚她如何选择人生,引领学生懂得把“小我”融入“大我”,实现人生价值升华的意义。除此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延伸,讲清楚黄文秀背后中国脱贫攻坚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中国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展现的“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二)实现天边与身边的结合讲活道理
思政课因为致力于价值观的引导和理想信念的树立,被学生认为讲述的是国家的历史和未来这样“天边”的道理,离他们生活学习太遥远而被归在了“无用”课程。面对“太遥远”的问题,以问题链讲活道理要善于从身边谈起,从学生的学习、生活谈起,而不是从他人谈起,让学生感知思政课的道理不是与他们的生活学习“无关”的,而是与他们未来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对此,思政课教师在运用问题链讲活道理时要注意立足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注意调研学生,帮助学生正确定位思政课道理的作用。
立足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固然是教学的主导,但教学要围绕学生、服务学生,而不是教师个人的自由发挥。在实际的一线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对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和透彻,将讲台视为个人的表演,学生只是配合他表演的配角。学生在关心什么,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学生的评价怎么样,他们不太重视,认为一些学生之所以不爱听思政课不是自身课程建设的问题,而是“这届学生”不行,从而不愿去实际关心学生究竟所思所想所欲是什么。这本质上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讲活道理就必须转变此种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摆在中心位置进行教学设计。教学不是脱离学生的教师自我臆断、自我表演、自我评价,而是围绕学生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调研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定位思政课道理的作用。只有关注学生需求,才能把道理讲到他们的痛点上,讲到他们的盲点上,讲到他们的堵点上。如此的道理,学生才不会觉得食之无味,才不会认为思政课的道理与他们的生活学习无关。关注学生需求,就必须要做好课堂内外的调研,通过调研刻画学生“需求群像”。在一线教学中,实际影响学生很重要的维度是学生的专业。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理论的关注点是不同的。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专业出发,加强调研,把握他们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设计课程的“打开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程的道理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加强思政课道理的学习不是对专业学习的“耽误”,恰恰相反,二者不仅不冲突,而且相互促进。所以,讲活道理既要转变教师观念,还要通过课程改进转变学生观念,使他们意识到思政课的道理是打开他们专业学习大格局的“有用”道理,是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升境界的“有用”道理。这种“有用”与专业课程的“有用”虽相互区别,但殊途同归,都是一个人成长就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而且思政课程的“有用”影响更为根本和长远。
(三)实现抽象与具体的结合讲活道理
讲活道理的又一难题就是理论太抽象。高校思政课讲道理旨在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用理论把握现实、引领实践的能力,并坚定认同、增强使命担当。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博大精深。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教学对象的理论思维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大学生由于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其认知方式偏感性,更习惯和喜爱故事性的讲述方式和图像的呈现形式,尤其在数字化时代特点更加突出。所以,在学生的认知中,思政课的道理“太抽象”。问题链教学法要求具体谈起、从现实谈起,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范畴谈起,有助于把深刻的理论生动化,从而讲活道理。
最生动的道理来自现实。运用问题链教学法把问题讲活,就要善用结合实际,用问题把理论激活。抽象的理论只有讲活了学生才爱听,而现实问题是激活理论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生命力根本的在于其对实践的开放性,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在于改变世界,旨在把理论写在生动的大地上,而不是束之高阁成为书斋中的学问。所以,讲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要避免从抽象的概念、范畴谈起,而是要善于结合实践,用现实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入理论。比如“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时代化”“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如何理解坚持人民为中心”“如何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较强的理论思维,如果直接抛给学生,学生很难一下子就接住,但如果结合中国的扶贫实践、抗疫故事、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等开始讲述,那么学生则较为容易从现实问题中领略到理论的魅力,进而对理论产生亲近感而不是排斥感。所以,思政课道理的讲授要善于走入社会实践“大课堂”,从具体事例中讲活道理,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人民日报》2022年4月26日。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48页。
③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页。
⑤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1页。
⑥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25页。
⑦《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人民日报》2022年4月26日。
⑧《“‘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人民日报》2021年3月7日。
⑨《“‘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人民日报》2021年3月7日。
⑩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