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改革创新若干问题探讨
刘新刚
[摘    要]基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现实需求,针对传统教学表达方式单一化的问题,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能够进一步贯彻落实“八个统一”的要求,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各有所长,虚拟仿真在增强互动性、复原历史情景、降低社会实践成本、升华实践教学内容等方面独具优势。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需要科学研判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发展趋势,实现两种课堂的有机结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能,最终服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虚拟仿真体验教学;课程内容表达
[作者简介]刘新刚,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2488)。
[原文出处]《思想教育研究》(京),2021.12.101~105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整体性研究”(项目编号:20JHQ019)阶段成果。
数字技术给人的生存方式带来了重大的改变,知识的呈现和传递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仅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提供了教学方式方法革新的条件和契机。虚拟仿真技术是数字时代的前沿技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育人方式。现阶段要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时代感,既需要以深厚的学理做支撑,做到内容上的守正创新,也需要不断革新教学的手段、方式、方法,从形式上进行守正创新,坚持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相统一。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1]13-14因此,进行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要求的集中体现,也是在新技术革命时代创新思政课教学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传统课堂教学和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的关系为切入点,明确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探寻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可能路径,从而实现虚拟仿真在教学改革创新中的推广运用,最后本文在科学研判数字时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两种课堂的有机结合,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能,服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传统课堂教学和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的关系问题
传统课堂教学与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两种教学表达方式的关系问题。两种教学表达方式在教学表达的稳定性,教学表达的科学性,教学表达的效率,学生互动参与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界对以上两种教学方式的关系问题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可以很大程度上代替传统课堂教学;二是认为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在教学中无法取代传统课堂教学的地位,甚至认为其没有实质价值。为了更好地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我们需要厘清传统课堂教学和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一,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与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的关系这一问题,我们提出要将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内嵌”到传统教学中这一观点。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教师的作用始终无可取代,而将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内嵌”到传统教学中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改善教师参与思政课的程度和方式。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习近平对思政课教师重要性的强调,也为我们思考传统课堂教学与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的主次关系提供了重要指导。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表达形式,虽然在某些方面极大地提升了教学内容的表达效率,但是机械采用无疑也容易弱化教师的参与度。相比于虚拟仿真体验教学,思政课的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参与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视野下,教学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极为强调师生互动的实践过程,正是在这种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社会属性都得到了重新锻造和升华,教学相长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而言的。在思政课教学的师生互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主观世界都在这一教学互动过程中得到改造和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师面向学生输送知识和价值的过程,还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2]。如果思政课完全机械依靠虚拟仿真体验教学,那么就可能出现思政课教师备课力度不足甚至不备课的现象,这样不仅不能培养信念强、素质高的学生,反而会形成不良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相比较而言,当前的虚拟仿真体验教学,虽然在获取学生的注意力资源方面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但是这种教学在本质上还是一种学生与教学工具之间的交互模式,并不具备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意义上形成的稳定持久的社会联系。与之相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联系是一种全面综合的互动关系,这种全面综合性既体现为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储备的丰富性,也体现为思政课教师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情感丰富性与教学表达的灵活性。显然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作为一种设定好的程序,其教学表达只能是对教学内容某些方面的深化,而不可能达到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形成的这种包括知识、情感、价值互动在内的全面联系。因此关于思政课传统教学与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之间的关系,我们既不主张“平等对待”“问等重要”,也不主张“传统教学为主,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为辅”。我们提出将“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内嵌到传统教学中”的观点。传统思政课教学所有探索成果要继续运用和发展,在提升思政课整体性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对于虚拟仿真体验较为突出的优势教学环节内嵌到整体性的教学设计中,从而达到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之目标。
第二,在提出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内嵌式”关系之后,我们需要厘清这两者之间的边界,对适合由虚拟仿真技术表达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进行思考并给出观点判断。虽然虚拟仿真体验教学无法真正取代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但正确地将其内嵌到教学整体中,对思政课的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这两种教学表达方式的边界进行辨析。一般而言,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教师讲授直接阐发;二是通过实践教学力学笃行,学以致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持。在理论教学中加入实践环节可使理论学习更具有获得感,在实践教学中加入理论指导环节可使实践学习更有针对性。比如在实践活动之前,由思政课教师先对学生进行理论讲授,将会使学生的实践活动事半功倍,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教师教授的理论方法进行社会实践,往往效果更好,并进而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学者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之间的关系作了许多研究。实际上,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在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在理论教学方面,既可以由思政课教师直接阐发教学内容,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鲜活地表达教学内容。一些有深度的理论,例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富裕等需要学术素养较高的思政课教师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最终达到理论教学的目标。而对于难以直接表达的理论,可以通过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表达相关案例的方式来间接表达,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利用虚拟仿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感受理论的推导过程。在实践教学方面,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的作用则更加突出,通过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的沉浸式体验,可以让实践教学内容更加鲜活。
习近平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3]。因此,无论是思政课的理论教学环节,还是实践教学环节,都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合理地选取教学表达方式,充分利用虚拟仿真体验教学支持课堂教学,实现思政课的创新性发展。就理论教学环节而言,由于理论本身的抽象性和深刻性,传统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容易导致学生不感兴趣、不易接受、不好理解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虚拟仿真技术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再现理论应用实践的具体场景,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理论上的升华,从而能够增强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想提升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需要推动虚拟仿真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从而增强实践育人的成效。
二、适合由虚拟仿真技术表达的教学内容及相关问题
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方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表达,因而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辨识适合虚拟仿真技术表达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思政课教学必定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内容体系为基础”[4]。一些理论教学内容,其深刻思想蕴含于文字之中,需要反复体悟、探讨、思辨,通过语言表达的形式相比较虚拟仿真技术表达所产生的效果更好,如果机械使用虚拟仿真技术表达,一定程度上会适得其反,削弱理论本身的魅力。根据虚拟仿真技术本身特性,确立选取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表达理论教学内容的标准有四条。
第一,选取便于学生参与人机交互的教学内容。虚拟仿真技术具有交互性,学生可以通过设备控制虚拟中的对象,与虚拟情景中的物体和人物开展交互性活动,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因此,应该选取学生个体便于参与人机交互的教学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经济危机理论为例,通过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帮助学生从现实的人角度更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机理,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基于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背后的理论问题。古典政治经济学从“理性人”假设出发,遵循个人主义,每个人仅依据个人成本收益进行决策,认为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整体也达到利益最大化,因而不会出现经济危机。马克思认为人是“现实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501。现实中,资产阶级剥削劳动人民,致使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商品生产与实现的矛盾逐渐尖锐,导致“生产过剩的瘟疫”和“猛烈的危机”[6]37。学生个体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参与到经济活动之中,感受经济危机发生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视角分析经济危机问题。
第二,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无法复原的历史情景。虚拟仿真技术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无法复原的历史情景中,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例如北京理工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发设计的VR体验思政课“重走长征路”,以学生体验为主,教师引导讲授为辅,将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践教学和理论讲授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学习体验。通过虚拟仿真技术重现红军长征历史情境,让学习者以第一人称视角开展体验式、沉浸式学习,能够加深学习者对长征精神和理想信念的认识,从而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创造现实成本较高的社会实践场景。在虚拟仿真技术所模拟的虚拟世界中,学生能够全方位沉浸其中,从而达到与现实实践同等的效果。在虚拟与现实社会实践同等效果下,虚拟体验往往成本较低。受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有些社会实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达成较为理想的实践目的,相对比之下,将实践教学内容用虚拟仿真技术表达出来,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界限,方便快捷地让学生无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可达到实践教学成效。
第四,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升华实践教学内容。与传统的社会实践相比,由虚拟仿真技术表达的实践教学还可以通过增加变量,灵活地加入多种设计性内容,让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分析不同的实践结果,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塑造人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另一种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能力。人类实践的独特性在于“实现自己的目的”[7]208,即实践渗透着人的主观目的性。实践本身又可以分为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和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升华的实践,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显然是属于后一种升华的实践。因此,运用虚拟仿真技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精心设计实践的背景、环节和结果,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理论对于实践的重要意义。
三、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改革创新发展趋势问题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方向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的改革创新之路亦然如此。但毋庸置疑的是,信息技术正在大规模走进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也正在向一些曾被认为专属于人类的脑力劳动领域进军,信息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存在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就是信息技术作用于思政课,不仅是“适应时代的诉求”[8],也是改变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育人方式。
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北京理工大学率先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思政课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现为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研究中心。然而,我们的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的内容、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如何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现思政课的学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如何形成虚拟仿真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良性互动?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离开思政课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一方面,要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抓取学生的感官注意力,另一方面,还要从实践体验和理论体验双重互动中占有学生的多重对象性关系,从而实现育人效能的转化。针对此,在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改革创新的未来发展中,我们可以作出一些判断。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红利,抓住发展的机遇期,实现思政课育人效能的跨越式发展。从新事物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来说,现阶段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是未来思政课育人的必然趋势,同时这种创新性的改革处于急速扩散期,谁能抓住这个机遇谁就能在现阶段思政课改革中处于优势地位。对于高校来说,谁能率先实现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表达思政课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谁就能率先突破传统思政课教学的“瓶颈”,在运用新技术表达思政课这一领域实现思政课教学“守正”基础上的“创新”。以北京理工大学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前期实践为例,在深入挖掘自身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北京理工大学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不断优化思政课内容,打造了一批VR、MR课程,逐渐形成体系,并不断加强与各高校、组织单位的合作,与全国多所高校协同、共建、共享,实现了思政课资源优势互补。此外,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功能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在未来发展中拥有无限的可能,比如将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建设成为面向全国的分布式异地协同智慧思政育人平台,这也是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的内容不仅可以开发“升华性实践”主题内容,还可以挖掘理论的虚拟表达。VR、AR、MR和大范围投影科技等虚拟仿真技术,正在改变我们传统思政教学的育人手段、思维方式、体验方式等。从技术手段而言,虚拟仿真技术能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而更好地占有学生的多重对象性关系。通过虚拟仿真教学体验,不仅要让学生们从情感上认同马克思主义、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要从理性认识的高度去把握这些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活动背后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我们对于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内容的开发,不仅要注重“升华性实践”教学内容的开发,而且还要以深厚的学理为支持,用虚拟仿真技术再现理论的魅力。理论体验是目前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比较弱势的部分,解决此问题需要一大批有着理论建树、深厚学养的学者参与其中,把具象的表达与深厚的学理融合起来,实现思政课教学理论性与亲和力的统一。这是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未来向纵深发展的方向。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理论讲解重视道理,需要用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去把握,其虚拟仿真教学应用的力度和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三,不同思政课内部差异决定了其虚拟仿真教学体验改革创新的程度和范围有所不同。每门思政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不同特点就决定了不同的思政课在理论性、情感性与价值性上有差异,各门思政课需要进行理论讲授与升华性实践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因而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就目前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和拟研发的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专题来说,主要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脱贫攻坚专题、开天辟地专题、重走长征路、青年马克思、徐特立讲思政课等。虚拟仿真教学与思政课结合的关键在于从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的视角对思政课内容进行再加工,即把传统思政课的课堂叙述内容转化为适合虚拟仿真技术呈现形式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的虚拟仿真体验在教学内容表达上不能泛泛而谈,要在具体感性的沉浸式场景与流程中表达出传统思政课教学内容。就现阶段而言,由于虚拟仿真技术尚未完全普及到课堂,思政课相关内容转化为虚拟仿真形式的任务只能由相关团队完成。待虚拟仿真技术普及到每个课堂之后,虚拟仿真课堂内容的创新的主体就变成了授课教师。习近平也明确提出:“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2]。这就要求我们在虚拟仿真教学方案设计上既要坚持“内容为王”,同时还要用翔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把这些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表达出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才是信息技术时代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改革创新的根本用意所在。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4]刘同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亟须解决的五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靳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逻辑、方向和体系[J].教学与研究,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