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搜索结果共0 篇
【摘要】图像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的认知和交往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带来挑战。为了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适应图像时代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主动赋予鲜活图像元素以正确价
【摘要】“互联网+”时代与网络化、全媒体、微传播、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相互叠加,引发了教育形态的巨大变革。“互联网+”以平台集成、跨界融合、圈群共享、迭代创新、数据分析的思维,推动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
【摘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和创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学习具有基础性和系统性的重要意义,教师应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改进“重科研轻课堂教学”的倾向,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
【摘要】“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坚守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提供的丰富素材,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周杰,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韩喜平,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原文出处】《中国高等教育》(京),2017.8.45~48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摘要】理论滞后于实践,教材滞后于理论所造成的“教材叠加滞后于实践”的状况,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面对现实时的“怯语”甚至“失语”,极大地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党的创新理论是在对新实践
【摘要】中国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教学的重要资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例,其融入的内容要点可以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两个层面来考量,融入的路径与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时效性和针对性,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学科属性特点,通过分析“纲要”课教材体系确立的基础(即“革命史范式”),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