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习近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杨定明
【摘要】面对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新觉醒。
【关键词】习近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新贡献
【作者简介】杨定明,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研究(湖南长沙410006)。
【原文出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武汉),2018.9.2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项“‘四个坚持’对广东社会发展的当代价值研究”(批准号MYZX201739)、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儒家教化论”(批准号17FKS013)的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统领、原则、方针、主线、根基、着力点以及要求和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与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征非常鲜明,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极端重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共产党宣言》科学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党的建设理论,宣言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P28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面对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
一、习近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意义
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关系我国的国家性质,关系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定力,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极端负责的革命精神和责任担当,以明辨大是大非、排除重重干扰的清醒头脑和高超智慧,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返本开新,旗帜鲜明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千方百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可以看出,对于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是把它放在首位的,是看得最重的,不仅有许多重申性阐述,而且有大量创新性论述。这些阐述和论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2](P596)等等。这就从根本上廓清了许多认识迷雾,驳斥了各种错误观点,从而为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对于党的领导,有一个坚持问题,也有一个加强、改善、完善的问题;坚持必须毫不含糊、毫不动摇,加强、改善、完善必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特别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坚持“四个自信”,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全面领导能力、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不断解决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个重大现实问题和历史课题。
2.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治理问题,是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与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党的建设同党的领导一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从某种角度看,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属于两个层面:党的领导是制度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方向性问题”;党的建设是治理问题,亦即党自身的建设、管理、发展问题——在我们党的话语体系中,就是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或新的伟大工程,当前就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或“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就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即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最具有政党自信,入党程序严格规范、培训教育系统成熟、党内规矩与纪律严明,党员人数庞大但组织严密和广泛。然而,在我们这样一个历史非常悠久、情况极其复杂的东方大国,建设好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已经为实践所充分证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要把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建设好、管理好更加不容易,党的建设的任务必然是越来越繁重和艰巨。
3.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历史问题,管党、治党不易,从严治党更难,不易和更难不是在理论上,而是在实践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过去一段时间过分强调党政分开,不设前提讲党政分家,导致党的领导的弱化、虚化甚至空虚化。有鉴于此,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正风肃纪作为突破口、着力点来展开治国理政空前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变革。这既抓住了关键要害,又顺应了党心民心,更体现了宏阔的战略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5年来,党中央惩治腐败、正风肃纪的决心和力度之大、成效和影响之显著堪称古今中外前所未有。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论述非常丰富、非常深刻。其中贯穿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蔓延、不正之风蔓延的不良势头,而且充分彰显了永葆政治本色、坚持清正廉洁的正确价值取向。与此同时,还从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全覆盖、全方位加强党的建设,进而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论断并把它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之一。我们说这5年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3],就包括党的建设方面的难题和大事。如果说旗帜鲜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最大特点和最大亮点,那就是因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二、习近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内容
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也就决定了我们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决定了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党的政治建设涵括了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党的政治建设从内涵上讲,包括政治规矩、政治生活、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等方面。党的政治建设从实践层面上要求维护党的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尊崇党章、落实民主集中制等各项制度和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这是因为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4]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本质规定,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基因”。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5]。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齐头并进,齐抓共管,才能不断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的十四条基本方略的第一条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后一条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将党的建设贯彻在各项工作之中。过去讲党政分家,现在更加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树立党中央的权威和威信,保证政令畅通,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四个伟大”。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当之无愧的伟大的正确的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居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对内政、外交、国防、民族等工作,对国家立法、司法、行政、监察机关,对经济、文化、社会、群团等组织和党外群众进行全面领导。同时,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我们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6](P1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地方党委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积极发挥在本地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上下功夫,领导和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把党的领导具体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一要体现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7],这就是说,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各级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并有效贯彻落实。二要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坚持党的领导,绝不仅仅是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也是工作准则和具体要求,更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既然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都要靠党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三要体现在统筹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战略规划和战略重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理所当然而且必须统筹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无论哪个政党,如果不注意加强自身建设。就会失去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早晚都会消亡;无论哪个执政党,如果放松了自身建设,就会失去民心,早晚都会丧失领导能力和执政地位,这是规律和法则。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根本课题、期望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从而带领人民实现远大理想、创造美好生活。要解决这个课题、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地加强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和党的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拓展和延伸到哪里。长期的战略任务要以长远眼光、战略眼光来对待,同时要立足实际、立足当前,一步一步地去做去推进,当前就是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去做去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内容更加丰富、格局更加完善、措施更加有力,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充分体现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思想。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具有明确而深刻的原则要求。一是必须强化“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种思想、思潮汇集,各级党组织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把握阵地、加强建设于管理,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三是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权。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通过强化基层党建来加强基层治理的质量。重构基层党、政府、社会的关系,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在基层全覆盖,创新党建工作的新形式,提升党组织的领导服务能力;切实落实党建责任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党的全面领导与基层社会治理紧密结合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三、习近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新觉醒。一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共产主义社会。要进一步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我们党执政的全部根基和力量所在,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这个初心,这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命脉。唯此,党方能坚持长期执政,保持长治久安。二是要进一步担当全面从严治党的使命和责任。毛泽东同志指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任务,并明确为“伟大的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8]党的十九大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经验写进了党章,为进一步推进管党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三是要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体党员要自觉维护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有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高度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至关重要。只有党的核心方向正确,就能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环境。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的基本政治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加强对党和国家事业各个领域的领导,着力解决了一段时期以来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问题,真正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同时,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长期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深刻把握。只有把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优化党的组织体系,确保党的领导的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根本在于制度机制的健全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各种体制机制。但从党和国家制度的进一步全面完善,从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从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国家治理井然有序、事业发展平稳高效的角度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必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党领导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制度与机制,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努力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政军群的机构职能关系问题,从制度上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对权力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及时纠正各种滥用权力的现象。是古往今来任何掌握权力的组织都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关系到党的性质、目标,更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重大根本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党建新观点,推出一系列党建新举措,使曾经一度出现的党的领导弱化、虚化和治党宽松软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实现了全党思想上的高度统一、组织上的坚强团结和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加强对党员干部执政活动中权力的有效监督,保证党在执政活动中各项权力的正确行使,这本身就向世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零容忍的态度坚持反腐败的决心,极大增强了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也正因为如此,才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显著增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当然,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例如党政关系的处理,维护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发挥地方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关系的协调,有待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3][4][5][7][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019年 第一期

2019年 第一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两支队伍协同的内涵、机理与方法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论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注意力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图像识别跟踪技术的Cox回归生存分析
MOOC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思政课“慕课”教学的实践性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方法的创新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增强思政理论课针对性和亲和力的调查和思考
以学术讲政治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实”起来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异化及其超越
关于厘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教材主线、主题、重点的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分期问题论争评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理想信念篇章重难点探析
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新时代集体主义研究的着力点
习近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新媒体语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方位探析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水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其基本特征
筑牢三大基础,融通思想学术 ——兼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在改革开放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创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