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概论”课教学深度融入习近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讲话的理论思考
秦宣 郝玉晶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深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对马克思的伟大一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作了全面系统阐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作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应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讲话精神全面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便帮助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概论”课;习近平;马克思诞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秦宣、郝玉晶,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19.4.90~95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深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五四讲话”)。“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作为专门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课程,十分有必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度融入教学过程中,帮助大学生“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能力。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全体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也是我国大学最鲜明的底色。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1]这段话,实际上指明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概论”课重点讲解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首先应该“不忘本来”,弄清楚我们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概论”课教育教学要让青年学生明白的重大理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他在强调要一以贯之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归根到底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是把这些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P15)因此,念好马克思主义的“真经”,必须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全面的了解。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年前夕,习近平的“五四讲话”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又作了系统的阐释。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讲清楚习近平在“五四讲话”中就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如下重要论断: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值得信仰,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在教学中,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学理上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回应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各种诘难。要让青年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4](P8)尽管这一理论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所接受,就是因为它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的鲜明立场。在教学中,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立场。要让青年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4](P8-9)要通过讲解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立场,讲清楚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理论来源,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就是因为它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同时改变了世界。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讲清楚“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3]让青年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4](P9)马克思主义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始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教学中,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讲清楚如下道理:一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而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5](P873)因此,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二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6](P664)继续推进人类解放伟大事业,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三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4](P13)这三点也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除上述四点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说明习近平在“五四讲话”中提出的如下判断:“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3]
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贡献是什么?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4](P9)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巨大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阐释,“概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讲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未来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指出:“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他们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感,对理想社会有很多美好的设想,但由于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因而也就难以真正对社会发展发生作用。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3]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其奥妙就在于此。我们正在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7](P9)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8](P118)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讲解社会主义本质论等相关内容时,一定要讲清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
第二,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南,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在同各式各样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反复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最终确立了它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统治地位。习近平指出:“在马克思亲自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3]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理论自产生以来,一直是欧洲工人阶级运动的指导思想,也一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正如列宁所说:“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9](P311)冷战结束后,针对“马克思主义失败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终结了”的论断,西方一些著名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仍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如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10](P21)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仍然在激励着工人阶级为争取实现自身的利益而奋斗。这也是2018年世界各地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促进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崭新的发展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法国巴黎公社革命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实现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在它的指导下,“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3]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推进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在它的领导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极大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和民主,改变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历史地位,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冷战结束后,尽管世界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也会出现曲折,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第四,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使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取得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胜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被英、法、俄、德、美、日等国分割完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划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便成为帝国主义时代一股强大的革命潮流。在“五四讲话”中,习近平强调了以下几点: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二是“进入20世纪后,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和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获得独立和解放的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世界各民族平等交往、共同发展展现出光明前景”。[3]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历史性贡献放在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中进行讲解。
第五,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南。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3]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时传入中国,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中被中国人民逐步认同和接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一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三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三次“伟大飞跃”以铁的事实证明了三个深刻道理:一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二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三是“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次“伟大飞跃”还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概论”课教师要结合中国近代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巨变,用事实说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5]要通过这种教育和教学,让青年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学习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到底该学习什么?
2016年5月,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界广阔、知识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4](P11)那么,学习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到底该学些什么呢?习近平在“五四讲话”中作了明确回答。
从总体来看,学习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做到“三个坚持和运用”,即“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3]
具体来看,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键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要教育青年学生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概论”课在阐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时,要深入阐释这几大理论成果是如何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从而讲清楚经典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二,“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在“概论”课“新发展理念”等教学内容中,要讲清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要让青年学生懂得,“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1](P18)我们党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还要让青年学生懂得:“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4](P12)广大青年学生要“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12]
第三,“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在“概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相关内容中,要教育青年学生懂得,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面向未来,我们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第四,“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在“概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等相关内容中,要让青年学生懂得,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
第五,“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在“概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教学内容中,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讲清楚文化发展的重要地位,让青年学生懂得,“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在“概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等教学内容中,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这部分内容,讲清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设想。让青年学生懂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第七,“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在“概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教学内容中,要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让青年学生懂得,在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八,“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在“概论”课讲解“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教学内容中,要讲清楚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并将其作为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13](P377)要教育青年学生“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正确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和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
第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在“概论”课“全面从严治党”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等教学内容中,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和关于党的建设的若干重要论断。让青年学生懂得,面向未来,我们要统揽“四个伟大”,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增强“四个意识”,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此外,我们认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还应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的崇高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马克思的一生之所以值得纪念,是因为他的一生极不平凡。习近平在“五四讲话”中,用三句话概括了马克思伟大而光辉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所以,学习马克思,青年学生要特别注重学习马克思的人生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要让青年学生念好马克思主义这本“真经”,“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为此,我们要按习近平要求的那样:“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3]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2]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法]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M].何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2]习近平.致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N].光明日报,2013-11-09(1).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019年 第五期

2019年 第五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