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牢牢抓住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纲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狄涛
【作者简介】狄涛,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100031)。
【原文出处】《思想教育研究》(京),2020.3.88~91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9]47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将党的领导、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作为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纲,坚持守正创新,彰显北京特色,突出问题导向,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一、做好“主心骨”,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
(一)站位更高,将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北京市坚持将办好思政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看待,把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全面部署、狠抓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后,北京市迅速组织召开首都教育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思政课改革创新,对新时代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建设一流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以“用心”换来“人心”,当好学生成长引路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坚持“开门办思政”,利用各类平台资源,增加师生实践体验。将思政课建设作为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委书记蔡奇带头上讲台为学生讲思政课,20多位市领导走进各级学校调研思政课建设工作,为学生讲思政课。
(二)举措更实,在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基础上,贯彻中央和市委对思政课建设工作要求,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结合北京实际,研究制定了《北京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思政课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已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印发。《行动计划》在对中央文件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思路和举措,在确保将中央精神落实到位的同时,破解当前制约北京市学校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文件聚焦思政课建设北京市下一步“怎么干”的问题,共计提出10条、60项工作举措,并提炼形成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十大工程”,统筹推动各项工作举措落地落实。《行动计划》包含5个方面内容:一是落实主体责任,旗帜鲜明要求全面落实中央《若干意见》所部署的工作要求和任务,明确提出市委领导班子切实履职、以身示范;通过督查的方式,推动《若干意见》所有具体要求和指标在各区、各级学校落实到位。二是课程改革创新,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总要求,聚焦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提高课堂实效和学生实际获得、推动所有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等内容。三是教师队伍建设,聚焦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在教师队伍配备、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以教师“用心”促学生“入心”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四是统筹推进,切实发挥市级层面的统筹指导作用,解决思政课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横向上对不同类型学校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纵向上加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扶持力度,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水平。五是汇聚办好思政课合力,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挖掘和发挥首都各类优质资源对思政课建设的支撑作用,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三)格局更大,推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坚持“开门办思政”,将首都“四个中心”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汇聚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动参与学校思政课建设,邀请师生代表观摩旁听相关会议,开展青少年“模拟政协”实践活动,研究制定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全市各区、各委办局通过各种形式支持学校思政课建设,东城区、大兴区、昌平区、北京冬奥组委等积极为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实践学习场地,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17个部门共同承担《行动计划》中的工作任务;2020年将在“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中国电影博物馆等单位建设首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二、驱动“主引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一)抓主线,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供给,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一是思想大学习。为更加及时地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市委教育工委依托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创设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制度,先后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国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全市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实现备课全覆盖,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集体备课活动在线观看人次突破了“10万+”,参与线上备课的教师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15个国家和地区。二是学科大发展。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联合遴选建设“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批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8所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已投入建设,2020将遴选支持第二批;进一步加强11所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明确要求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思政课课堂教学;15所高校成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提供强大支持;北京大学连续推出《思政热点面对面》《新中国70年七个重大理论问题》两档电视理论节目,受到学生热烈欢迎。三是实践大融入。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作为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探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案例教学,组织专家编写首批典型教学案例和教学指南。
(二)抓导向,聚焦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打好组合拳,才能讲好思政课。北京市坚持以“八个统一”统领课程改革创新,进一步突出注重教学和教学研究的鲜明导向,努力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一是抓全面,进一步发挥思政课岗位补贴的导向作用。要求各高校结合实际重新修订一线思政课教师岗位补贴发放管理办法,建立以教学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师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拉大岗位补贴发放级差,引导全体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二是抓典型,研究制定《北京市教书育人“最美课堂”评选建设办法》。在总结思政课特级教授、特级教师评聘工作的基础上,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纳入评审范围,以教学实效和学生获得作为唯一依据,实现全市推荐、全网评选、全面宣传,打造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和一批典型课堂。三是抓特色,进一步发挥艺术类院校在全市思政课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先后邀请濮存昕、冯远征等艺术名家为全市学生开设市级思政课,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艺术类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
(三)抓协同,发挥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挖掘其他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构建起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不断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起以党建为引领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二是强化示范效应,举办“北京高校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思政课教师代表示范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专业课教师示范交流课程思政教学,着重展示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三是强化作用发挥,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为开展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契机,联合“学习强国”、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录制“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北京大学李玲教授等9位首都地区名师大家从不同专业视角解读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制度优势,不断坚定广大师生战胜疫情的决心信心,公开课受到各方广泛关注。
(四)抓统筹,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坚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在突出各学段特色的基础上,推进不同学段的有序衔接,努力搭建大中小一体化平台。成立全国首家覆盖大中小幼全学段德育研究的一级学会——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研究制定《北京市大中小幼学校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举办“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征文演讲活动。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教材研究院,着手研究大中小思政课教材一体化方案。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以“体验、感悟、常识”划分小、初、高3个学段,围绕同一话题开展集体备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针对本硕博3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有交叉重复的问题,探索并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教学方案。国庆系列活动结束后,组织开展“首都师生服务保障国庆活动专场宣讲会暨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活动,首次实现全市大中小学万名思政课教师同时在线集体备课。在疫情防控期间,联合北京卫视录制《老师请回答》“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疫情防控特别节目”,邀请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等专家与全市学生同上一堂课,“最美逆行者”“武汉加油”“成长的故事”等专题节目聚焦不同学段学生在特殊时期的思想成长展开,全网累计收看量超过7亿人次。
三、建强“主力军”,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一)跑出“加速度”,加紧配齐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
北京市始终将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作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一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后,北京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配备进入“快车道”,力争在2020年按照1:350的比例补齐短板,建设起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是有基础。早在2018年,市委教育工委已印发《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配备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各高校自2018年起已通过多种方式加紧配备思政课专职教师,近两年北京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增长近40%。二是有思路。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召开后,北京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形成了“引一批”“转一批”“聘一批”“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引一批”,就是面向社会吸引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高的优秀在职干部和离退休干部到高校兼职讲思政课;“转一批”,就是吸引相关学科专家、符合条件的学校党政管理干部等转岗成为思政课专职教师;“聘一批”,就是吸引各领域名家大师担任思政课特聘教授,讲授市级思政课;“备一批”,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和储备。三是有举措。2020年初联合教育部社科司,分两批召开北京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配备工作推进会,在人员编制、进京指标等方面为高校提供支持保障,要求高校按照“一校一策”“挂图作战”方式,配齐思政课专职教师;进一步完善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学术奖学金评审机制,扩大2019年评审覆盖面,进一步强化思政课专职教师后备人才培养。
(二)开阔“大视野”,增强思政课教师实践体验
要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师就必须要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并积极从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更好地引导学生将远大理想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中,北京市积极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开展实践体验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创设“看北京、看变化、看成就”学习实践机制,利用2019年暑期组织思政课教师代表赴北京冬奥组委、世界园艺博览会、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回天地区”“12345”市民热线开展实践学习;2020年初组织思政课教师赴朝阳区高碑店乡白家楼村、通州区于家务乡仇庄村、大兴区魏善庄镇李家场村等6个京郊农村开展“京华大地看小康”实践学习,帮助教师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动实践积蓄的社会势能转化为思政课程的教育动能。二是创设思政课教师观摩人大、政协会议机制,先后两次与市人大联合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并组织思政课教师代表首次列席市政协第十三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
(三)练就“强梯队”,支持思政课教师分类发展
坚持分层分类发展,在继续发挥“名师工作室”,思政课特级教授、特级教师,实施青年教师“扬帆资助计划”等举措积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梯队建设,发挥好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雁阵效应”。一是“播种子”。建立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委托北京高校思政课“熊晓琳名师工作室”,建立新上岗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自 2019年起承担全国高校新上岗思政课教师培训任务;举办新上岗思政课教师拜师宣誓仪式,为全体2019年新上岗的思政课教师配备成长导师,举办集体拜师宣誓仪式,《北京日报》头版报道。二是“育苗子”。指导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创办“青椒论坛”,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交流教学心得,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水平,2019年共举办8场活动,遍布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等地区,50多所高校的63位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展示,网络直播浏览量累计突破15万。三是“搭架子”。组织开展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分课程选拔教学骨干进行重点支持培养,并择优推荐参加全国竞赛。2019年,北京市从获奖骨干教师中择优选拔推荐参加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取得优异成绩。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下一阶段,北京市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首善标准办好学校思政课,推动“十大工程”各项举措落地落实,着力打造一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最美课堂”,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实效,使学校思政课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020年 第三期

2020年 第三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学理意涵刍议
重构“历史坐标系”:中共党史教育的新时代演进
思政课要讲透中国抗疫的制度优势
将增强“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性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思考
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维革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构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协同建设机制探究
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综合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行动纲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的思想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情、理、力三要素——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广度:“课堂革命”与视角转换
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深度:“课堂革命”与文献利用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国家”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抓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教师科研能力提高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高校自然科学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功能发挥
“历史神圣”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题
理想信念是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研究
牢牢抓住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纲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逻辑、方向和体系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论述论纲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在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