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八个统一”就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改革创新的行动纲领。
【关键词】3·18讲话;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八个统一
【作者简介】刘书林,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总编。
【原文出处】《文化软实力》(长沙),2019.4.20~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和政策,解决了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长期以来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同时,为了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对新中国的历史、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基本方略”为代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八个统一”就是这个总结和概括伟大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3 · 18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①这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四个指标”。为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四个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八个统一”的实现途径。“四个指标”要通过“八个统一”来实现。因此,“八个统一”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改革创新的行动纲领。
“八个统一”总结和概括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七十年的新经验、新理念,是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行动纲领;同时也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水平的标准。“八个统一”追求的核心内容就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因此,只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个指标”通过深入贯彻“八个统一”来进行,才能收到实效。同时,只有认真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八个统一”中总结出的新经验,概括出的新理念,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②
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讲学术,又要讲政治。这就是要实现政治与学术、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这里的政治性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向、原则、立场的集中表现;这里的学理性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体系的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去阐释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方向。
社会主义现代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性,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政治目标、政治方向要实现的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主体力量,代表着党和国家的主导方向,在教学言论和行动上必须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课堂教学必须遵守政治纪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以深厚的学术和理论功底,经过有效的阐释,感染和说服学生,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成为具有坚定政治方向、同时又有深厚理论修养的人,才能实现工作中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要做到这一点,高校教育工作的指挥棒要指向鼓励和奖励那些长期以来真正坐得住冷板凳,认真教学和认真做学问并取得扎实成绩的人。
二、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③
价值性的东西是指价值选择的判断问题。知识性的东西往往是指那些无可辩驳的、已经被实践验证过的常识性的真理。在社会科学领域,逻辑的要素之一是:判断。判断又分为价值判断和真理判断。价值判断解决利益取舍的选择问题,即“是否值得”“是否划算”的问题;真理判断解决是非、正误的问题,即“对不对”“真理还是谬误”“正义还是非正义”“革命还是反革命”“进步还是倒退”的问题。离开真理判断追求价值判断,往往就会使一个人的人生走到邪路上去;只有在真理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才能做出人生价值的正确选择。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就要把正确的价值观内容,融入青年大学生已经掌握的真理性知识之中,在原有的知识接受的基础上,得出必然的价值判断认同。
共产党人夏明翰的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就是典型的在真理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的价值判断,显示了一个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视死如归的价值判断。许多革命先烈,在革命需要的关键时刻,都有“牺牲我一个、有益千百万”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那都是在“为人民谋幸福”的真理判断的支撑下做出的。
青年大学生一般都富有正义感。教育者就应该运用大量的知识性的材料,引导他们正义感的爆发,确保他们的人生向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前进。
价值观的基础是世界观、人生观,因此必须运用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来揭示其内涵。哲学和社会科学就是价值观的知识基础。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传授中,以学生欢迎的知识性内容和方法渗透价值观的引导。这是价值观传播的有效渠道。中国古代历史上人民颂扬的屈原、苏武、文天祥、岳飞、陆游、戚继光和近代以来的邓世昌、谭嗣同、邹容、秋瑾,这些仁人志士的故事和事迹,就是激发青年大学生做出真理性判断的正面材料,有助于实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在历史上也不乏得势于一时的叛徒、汉奸、卖国贼,他们为了个人的、一时的利益追求,采取“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干出遗臭万年的罪行,其丑恶行为和故事,以及其可耻的下场,也是从反面激发青年大学生保持高度觉悟和警醒的好材料。
在推理过程中,全面、科学运用真理判断和价值判断这两种判断形式,并且坚持使价值判断服从于真理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否则,就会变成“实用主义”,而“实用主义”是背叛真理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要靠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这就是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三、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④
这里讲的是破和立的关系。不破不立,不塞不流。通过批判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增强对主流导向的掌握。直面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实事求是地据理以争,常常具有很好的说服力。敢于直面现实,敢于直面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表现,也是坚持问题导向的体现,更是坚持弘扬主旋律的必要环节。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革命的批判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不仅正面论述和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而且批判了当时五种冒牌的社会主义思潮。这使得人们在比较和鉴别中培育了鉴别是非、分析判断的能力,对正面论述的道理理解得更加深刻。
列宁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党的尖锐斗争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对错误思潮的揭露和批判,常常具有一针见血、振聋发聩的作用。在揭露当时“经济派”打着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那句话的旗号,反对在俄国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候,列宁说,在思想理论十分贫乏的时候,引用马克思的这句话来对抗学习和掌握理论,就像在人家出殡的时候,对人家讲“恭喜恭喜”一样,不合时宜。⑤通过列宁领导的反对“经济派”机会主义的斗争,苏共更加重视理论武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和发展,同时苏共党内也更加信任列宁、尊重列宁的领导。
毛泽东同志一生也很重视直面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敢于开展斗争。众所周知,他在古田会议上发表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报告和文件,就是通过批判在红四军中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主义”“盲动主义残余”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才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军队的根底,从此有了人民的子弟兵。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关头,总是主张思想工作先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消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影响,才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⑥这就体现了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矛盾的对立面的转化,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的运动,关键在于斗争和批判的推动。没有斗争和批判,就没有转化,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理直气壮讲斗争,坚持批判错误思潮。2013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的通报》。文件在肯定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态势之后,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斗争尖锐的一面。当前,有以下错误思潮和主张及活动值得注意”,如:宣扬西方宪政民主,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宣扬“普世价值”,企图动摇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宣扬公民社会,企图瓦解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宣扬新自由主义,企图改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宣扬西方新闻观,挑战我国党管媒体的原则和新闻出版管理制度;宣扬历史虚无主义,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中国历史;质疑改革开放,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进行伟大斗争”的论述部分阐述了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⑦这样,在国家制度、人民利益、改革创新、主权与安全、防范风险五个方面,该干什么,该防止什么,都说清楚了。这就是发扬斗争精神的五个统一。
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于9月3日上午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⑧这里也同样提出了在“五个凡是”的方面,都要开展应有的斗争。这也体现了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