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研究
张雷声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大量的思想理论性资源,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理论性资源的供给方,思想理论性资源的供给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资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党史国史的资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资源,现实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资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反映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间不仅是一种互动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合力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
【作者简介】张雷声(1954-),女(汉),安徽芜湖市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延安大学“张雷声社科名家工作室”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原文出处】《理论与改革》(成都),2020.1.1~6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提高,要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教师的人格力量。无论是真理力量还是人格力量都是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理论性资源的应用紧密相关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问题,并强调通过进一步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和坚实的学科支撑。本文着重探讨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的必要性、供给的主要内容,以及强化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问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重要课程,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能够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引导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就必须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在2019年3月18日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据此,他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八个方面的“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以及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1]。要做到这八个方面的“统一”,首先必须搞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思想性与学术性、专业性的关系,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把握好思想政治课的“术”“学”“道”问题。显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的要求,提出了思想理论性资源的供给问题。
就问题导向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思想理论性资源的供给,是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教师队伍规模和素质稳步提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初显成效。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学研究力度需要加大、教学思路需要拓展;又如,教材内容还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有待增强。很明显,教学研究、教学思路、教材建设等都是课程内容建设问题,直接关系到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问题。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其供给思想理论性资源,以促使其能够真正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取得较好的教学实效。
二、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的主要内容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既要有高度的政治站位,也要有科学的理论滋养。要把高度的政治站位与科学的理论滋养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的思想理论性资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资源。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看家本领”。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2]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作为我们的“看家本领”,要求我们把它自始至终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必须将世界观、方法论与其运用结合起来进行讲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课程,同样也有着怎么讲好世界观、方法论的运用问题。但是,在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只讲世界观、方法论,不讲其运用;其他课程既不讲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更不讲其贯穿与运用问题。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个思想理论性资源的供给方,对这些问题作出深入研究。然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本情况来看,对“看家本领”的研究也很薄弱,不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也就提出了怎么去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资源的问题。
2018年4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很清楚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从经典著作中阐发出来的基本理论,可以让我们感悟到真理力量,坚定信仰,提高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显然,只有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才能掌握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只有真正产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成果,才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思想理论性资源,从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才能把这些成果转化为大学生的认知体系和信仰体系。
第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党史国史的资源。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是最好的教科书。马克思主义的任何理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在解决历史发展的重大课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党史国史则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蕴涵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在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方面的思考和极为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历史视野进行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也就是说,把知识放入发展过程来考察,追本溯源、把握思路,把学生带入理论的思维路径、形成过程,让他们置身其中,这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领略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独特性和魅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党史国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发展中,既要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交锋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理论创新,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要通过研究党史国史,以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研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借鉴和启示。通过这些研究,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为学生带来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资源,引导学生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心内容的。在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中心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方面面内容。随着社会实践的进一步生动展开、不断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将持续发展、更加丰富、更加完善。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会贯通并讲好这一思想进行供给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领会、准确把握,完整诠释,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研究,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思想理论资源,使学生从“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中,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激发他们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第四,现实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资源。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抓现实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就是抓真问题进行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要直面实际问题、及时回应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关切和疑惑的。而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勇挑重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我们要不断反思学科在联系实际研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方面存在的不足,要反思我们有没有做到、能不能做到、怎么才能做到习近平在“5.17”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三个原则,即一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吸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成果;二是体现原创性、时代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研究的特色和优势;三是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创造力,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提炼标识性概念,提出新观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3]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通过学理的研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育才进行资源供给,尤为重要。
三、加强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的启示
思想活跃是高校的重要特征,各种社会思潮在这里激荡,各种思想观点在这里交汇,各种价值观念在这里碰撞,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理论性资源的供给方,必须充分发挥学理研究的优势,在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提高方面当好生力军。
首先,“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出了提供学术支持的要求。伴随新中国70年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也走过了70年的历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中,不仅提出了学科支撑课程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学科支持队伍建设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顺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这一要求。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新时代面对新问题的深入开展,又进一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其进行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的问题,提出了从多角度提供学术支持和学科支撑的要求。当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也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提供可资研究的思想理论素材,从而使学科关于问题的研究既有来源又有应用的通道。因此,加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理论性资源的供给,反映了课程与学科的互动关系。
其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必须是一个高质量的、健康发展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肩负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的任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是一个重要挑战。从目前来看,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学科体系、研究方向、建设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特别是学位授权点数量快速增加,但是,学科的现有质量与学科所具有的龙头地位、引领作用还不相适应,学科的内涵建设与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属性要求还不相适应,学科的队伍建设与学科的发展速度、质量要求还不相适应。朝着高质量的、健康发展的学科要求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具体的在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意识,如何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属性,如何处理学科方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特色的关系,如何规范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等等。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现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对学科发展的要求和期望还存在着距离,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任在肩。
第三,“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讲到底,是一种需要二者“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和建设中,并非就学科而言学科,而是立足服务对象来进行研究,在加强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研究的同时,强化对学科服务对象的研究,对学科支持和支撑对象的研究,不仅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而且还需要研究政府智库、资政等方面的建设,明确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研究的归属,完成学科在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上的成果应用转化的研究,也就是说,不仅研究供给方,而且要研究需求方,特别是在研究需求方中加强供给方的研究,从而处理好“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合力关系。
注释:
①参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5.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2020年 第三期

2020年 第三期

整刊阅读

本期其它文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学理意涵刍议
重构“历史坐标系”:中共党史教育的新时代演进
思政课要讲透中国抗疫的制度优势
将增强“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性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思考
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维革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构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协同建设机制探究
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综合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行动纲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的思想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情、理、力三要素——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广度:“课堂革命”与视角转换
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深度:“课堂革命”与文献利用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国家”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抓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教师科研能力提高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高校自然科学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功能发挥
“历史神圣”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题
理想信念是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理论性资源供给研究
牢牢抓住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纲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逻辑、方向和体系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论述论纲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在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