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教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直播互动教学研究
沈震
【摘要】重大疫情暴发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在线教学组织形式,其中在线直播同步教学与全员互动教学组合应用形成的直播互动教学是一种新的比较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但该形式在教学设计、组织、管理、评价方面面临诸多问题。破解这些问题,在直播互动工具的选择上要采取双备份、专业化的策略;在教学设计上宜直播与互动穿插相辅;在直播内容与互动问题上要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在教学管理上宽严相济、惩前毖后;在教学评价上重过程、留痕迹、善激励。教师应用好该教学组织形式及相关策略,锤炼好相应的教学本领是上好思政课、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能力素养和职责担当。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直播互动教学;临场感
【作者简介】沈震,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24)。
【原文出处】《思想理论教育》(沪),2020.6.59~64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入选项目“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批准号:17JDSZK101)。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摆在各校教务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根据重大疫情防控的需要,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采用的都是在线教学方式。在线教学不同于线下课堂教学,师生虽同时“在线”,但不同时“在场”,双方基本是基于网络媒体技术来开展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的异地同步或异步教与学的活动。学校和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技术环境、软件功能、学生特点等选择某一种或几种在线教学组织形式。经过比较与实践,本研究提出“在线直播同步教学与思政课全员互动教学”组合(以下简称“直播互动教学”)是重大疫情防控期间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其概念、现实问题、应用策略的深入研究必将对未来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有益借鉴。
一、何为思政课直播互动教学?
1.在线直播同步教学
一般来说,在线教学根据其是否同步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在线课程异步教学,其特点就是教师预先制作好教学课件、资源,预先录课或使用其他已录制好的课程资源(如慕课),然后在线发布,其中包含少量互动环节,如在线答疑,但主要是异步的、非实时的在线教学方式。其二是在线直播同步教学。直播教学的核心是基于互联网通过在线媒体技术实现异域(异地)同步(同时)的教学目标,异域(异地)是疫情防控期间师生所处物理空间的现实状态,也是防止聚集的前提,同步(同时)是最大限度实现类似于实体课堂充分交流互动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本文的在线直播同步教学(以下简称“直播教学”)是指基于互联网平台、技术开展的师生异域(异地)同步(同时)教与学的活动。如前所述,同样是在线教学形式的慕课,本质上是一种互动性较弱的在线录播异步教学(或自主学习)形式,而互动性强则是直播教学的内在特点,相对于慕课、网络即时通讯(如微信、QQ、钉钉等)、视频网络会议(如腾讯会议、ZOOM等)形式,直播教学是最接近实体课堂教学的一种在线教学形式,它与实体课堂教学最大的差别仅仅在于它的空间超越性(教学活动的主体不在场)。同时,与实体课堂中师生可以面对面互动一样,直播教学也可以有很好的互动途径(如评论区、弹幕、跟帖,以及各种互动的形式等)。故在线直播的互动性决定了直播教学与互动教学的结合有内在的可能性。
教师面对摄像头的表达与实体课堂上和学生面对面的表达有很大的不同。面对摄像头的表达因为缺乏对教学场景和学生反馈的直观感知,从而使教师常常处于一种“见物不见人”的“盲教”状态,即跨越物理空间的在线教学很难让教师全方位地凭借自己的感官直接感受线下实体课堂教学的临场感。实体课堂中的临场感实际上是课堂教学主体(师生)借助自己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彼此感受到对方,且同时感受到现场所有人对自己言行的反应和反馈,这是教学活动可以自我控制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环境条件。但在在线教学情况下,教师不能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感受到这种现场感,即使能够感受到个别学生的反馈,也不能同时感受到课堂的整体氛围。如果没有这种整体场景的感受,就没有“课堂”的感觉。在线教学便只是教学,而很难说是一种“在线课堂”。
这是在线教学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解决?目前看来,就是要充分发挥在线直播互动性强的特点,通过在直播教学中引入全员互动教学来模拟实现实体课堂教学场景,增强师生的临场感。在线的全员互动教学可以让师生都感觉到好像置身于一个大家都在场的实际场景中,当然这是虚拟的,但它使直播教学具有更强的实时互动性,更接近实体课堂的教学。在直播教学中引入全员互动教学是增强在线教学的互动性和临场感的需求决定的。
2.思政课全员互动教学与直播教学
借助全员互动平台和技术,可以让“在线”(跨越物理空间的网络虚拟空间)直播中的师生有“在场”(师生面对面的实体课堂的场景)的临场感。笔者曾提出“思政课全员互动教学”(以下简称“互动教学”)的概念,即“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全体师生实时灵活高效交互的课堂互动信息化教学新模式”。[1]原先全员互动教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侧重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线下实体课堂教学中的线上实时互动教学(即师生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在同一物理空间内全员参与的实时互动教学),而本文则侧重于探讨直播教学中在线虚拟课堂中的互动教学(师生分处不同物理空间时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开展的全员参与的线上实时互动教学)。二者的前提都是要依托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为基础的新媒体新技术来实现,有其共同的技术基础,且都是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实时(同步)的信息、情感、思想和行为的交互作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这种互动教学具有覆盖全体学生和深度互动、精准教学和彰显个性、实时分析和掌控全局、痕迹管理和数据研究四大特点。[2]
全员互动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在较大课堂范围内实现全员实时互动,而这种实时互动可以形成类似实体课堂的场景氛围。教师不仅可以看到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还能够深入点评某一个特定学生的答题情况,也可以向全体学生同时提问,并同时得到全体学生的答题反馈(覆盖全体学生和深度互动),借助技术可以从宏观上分析全体学生的回答(实时分析和掌控全局),当然也可以精确到某一个学生或部分学生,并针对性地逐层递进追问(精准教学和彰显个性)。而且,学生也能同时感受到其他同学的回答,当然也会同时了解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线下班级授课时使用的智慧课堂系统“多屏互动”(教师终端、学生终端和教室里的大屏幕)中的“教室大屏幕”非常重要,它是实现全员互动信息同步展示的一个关键载体(场景),而这个同步展示在线上直播时完全可以实现。如果可以通过在线全员互动让师生同时感受到亲临现场的感觉,那便实现了模拟的临场感,这样就像个“课堂”了,所有人都同在一个课堂中,而不是网络上离散的“网民”。在这里,能够实现全员实时互动或真正的同步互动是关键,尽管现有的直播教学技术也提供一些(有限的)互动手段,如评论区、跟帖、弹幕等,但与所有在线社交平台一样,它实际上是一个跟一个的线性的、非真正同步的反馈。当全员互动教学技术与在线直播教学技术结合起来的时候,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这种模拟的临场感,师生通过技术切实感受到了同在一个课堂中。这就最大限度地解决了直播教学中教师“盲教”、学生“独学”的困境。
总之,全员互动教学与在线直播教学都属于即时性的同步教学组织形式,且均要借助互联网平台与相关技术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其临场感最贴近线下班级授课,在学习形态上仍属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二者的结合有其共同的技术基础、内在的规律性、适切性以及现实的需要。二者组合应用形成的思政课直播互动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即指分处异地的全体师生基于网络媒体技术开展的在线同步教学并能实时灵活高效交互的临场感强的信息化教学组织形式。该形式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的新事物,实践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加强应对。
二、思政课直播互动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在直播互动工具的选择与应用上经验少、压力大
因重大疫情突如其来,给整个思政课教师队伍做出反应的时间极为有限,教师因经验少先是面对各种软件平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个别教师认为软件工具多多益善,教学中采用三四款软件多管齐下,但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不少教师“学艺”不精便仓促上阵。深究问题,首先,从认知和掌握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上讲,大部分思政课教师都还不是信息化教学的能手,尽管此前使用过一些信息化教学的手段,但相对简单、初级。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前因时间紧、任务急,没有精力对各类直播互动工具做相对专业全面的比较与演练,较难做到择优选择、熟练应用。其次,思政课教师相较其科研能力的训练,在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上普遍投入少、底子薄,平时对各类教学软件平台知之较少,使用更少。如今从“PPT阶段”一举跨越到在线直播互动教学对大部分教师来说都是有一定挑战度的。再次,直播互动教学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互动交流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线上随机应变能力、多种软件熟练使用自由切换能力,这些能力均不是一朝一夕可练就的。
2.在直播互动教学的设计与组织上认识浅、实施难
教师顺利开展思政课直播互动教学,要在教学设计上做足功夫。部分教师认为,既然还是按照课程表的进度安排进行线上授课,在课时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上,直接把实体课堂上的内容、教学设计诸元素“整体搬迁”到线上即可;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原先是在课堂里对着学生讲,现在无非是对着摄像头讲,以前怎么讲,现在还怎么讲;就互动教学环节而言,个别教师认为这种师生均不“在场”的线上直播教学既然不能面对面地进行,干脆取消互动环节;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直播与互动的关系,两个环节虽形式不同,但在内容上应有所关联,最好做到“无缝衔接”,但现实中往往出现直播与互动“两张皮”的情况;还有个别教师组织在线互动教学环节时,易出现互动主题不够聚焦、互动手段单一匮乏、互动时间把控不精准、互动讨论组织失序、互动结论不能有效收敛等问题。在直播互动教学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本是教学中的“标配”,互动不是“自选动作”,而是必须高质量完成的“规定动作”,故直播互动教学在实施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二者如何配合需要教师课前进行认真充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教师对于下列问题要进行课前周密谋划、课上精准实施、课下及时总结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直播环节集中讲授教材中的哪些内容?互动环节聚焦直播中提到的哪些问题或集中讨论哪些新问题?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何种互动样式,互动的时机如何把握?逐层递进的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法在精准互动中如何具体应用?直播过程中有学生发弹幕提问或写评论质疑,教师是否中断授课及时互动回应?
3.在直播互动教学的教学管理上难度大、情况杂
思政课直播互动教学的课堂管理难度大、情况复杂是相较于实体课堂而言的。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基本都是要求师生在家按照常态下课程安排的课时进度开展网上教与学的活动。通过笔者将近一个学期近60次100余课时的直播互动教学体验,明显感到学生参与线上教学的“准点率”、“出勤率”、“参与度”等指标是低于实体课堂的。而且通过对各地多校多位采取直播授课教师的访谈调研,发现学生参与线上课程时的迟到早退现象较为普遍。当教师发现此类情况并发出提醒时,学生有几个让教师无力反驳的理由,如网络中断、手机系统卡、不明原因退出软件等。这些理由是否属实在直播授课时教师实难考证,一方面是隔空授课,彼此不处于同一物理空间;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都还是现实中可能存在的客观理由,若其无主观故意,教师不能任意地处罚或批评,但针对这些“特殊”情况教师若疏于管理甚至放弃管理,那么直播互动教学的实际效果可能会受到直接影响,教师对课堂的主导力和掌控力也会逐步减弱。
4.在直播互动教学的教学评价上要求高、落细难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在线教学组织形式,最终都要给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依据什么给每个学生一个相对准确的期末成绩还真是个棘手的问题。部分教师可能还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有这方面的设计和安排,即使考虑到了要在线考核,过程化生成学生成绩,但如何落实落细?考核的方式、计分的标准、技术的实现、平台的支持、组织的形式、考试的公平性等,这些问题对于全程(一个学期)的直播互动教学来说落实起来都是有难度的(若有临近期末复课的高校,其考核评价问题则更为复杂)。根据笔者近年来从事思政课信息化、过程化考核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还会有各种突发情况,比如:在线考核时,某个学生的设备掉线了怎么处理?在线答题时,学生分屏或用另一设备查询相关答案怎么处理?这些同样发生在实体课堂信息化考核过程中的情况,靠教师的临场监督、实时处置还是可以尽量控制和避免。可当前的情况是师生分处异地,课堂、考场均是虚拟空间,学生的各种情况教师一是看不到,二是“管不了”,有些情况可能还需要求助相关平台的技术人员协助处理,这些现实问题都增加了直播互动教学评价的难度。
三、思政课直播互动教学的应用策略
1.在直播互动工具的选择上采取双备份、专业化的策略
重大疫情突如其来,对于迫在眉睫的在线教学工作,大部分高校在开学之初都广泛征求了各学科教师的意见,并制定了相应的方案,选择了一种或几种在线教学的工具。但随着各级各类学校陆续开展线上教学后,短时间内激增的使用量带来了对各款软件平台井喷式的流量冲击,导致学校指定的某些软件平台出现不同程度的崩溃、中断。对直播教学稳定性的质疑使得多数学校修改了原先的教学指导方案,并鼓励教师自主选择合适的平台以推进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实际上,面对这些情况,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电子教材)、教学管理等方面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采取双备份、专业化的策略才是解题的良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开展直播互动教学来说,开播前,无论是学校、学院,还是教师本人都要选择并确定好直播互动的工具,这一工具既是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具,也是学生在线学习的学具。在选择上要注意工具原初开发的属性,也就是说,市面上有些工具开发的目的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有些则是娱乐社交等属性的。在这方面建议教师选择工具时尽量选用专业性强的软件平台。对于直播互动工具,实践中还应先试再用、先练再用、先测后用。
2.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直播与互动穿插相辅的策略
思政课直播互动教学不能照搬实体课堂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设计。“融入互联网思维的在线教学方式不是传统教学方式的‘网上复现’,而是以融合互联网思维重塑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在面向在线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重构教学结构、再造教学流程和创新教学方法,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支持服务,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价值。”[3]为顺利实现思政课在线教学的目标,教师在直播互动教学设计上要精心谋划、下足功夫,采取直播与互动穿插相辅的策略。
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互联网思维是其日用而不觉的日常思维方式,倘若教师对着摄像头自始至终地采取“填鸭式”的讲授方式,其间不提问、不互动,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那么看似新颖的直播教学形式由于忽视了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强调参与、注重体验),其效果堪忧。如果我们的课堂上学生没有充分的说话(参与教学)机会,教师如何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如何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没有启发式教学,哪来从知识传授到智慧启迪、价值观引导的过程?所以,设计好教学及互动环节、用好用足直播及互动工具是开展好直播互动教学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教师在直播互动教学中,要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以启发为主的教学方式;在直播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在互动中拨开学生心中迷雾凸显价值引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以教师为主导,研究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善用活用互联网思维,又要充分凸显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参与性。直播互动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与交流互动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直播讲授与互动教学穿插行进,互动的式样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合理安排互动环节。直播和互动环节不是绝对独立、条块分割的,互动也不只是在互动平台工具上才能开展和实现的,教师在直播时,学生在直播平台上的评论、弹幕及师生“连麦”功能都是互动。对于学生在评论区的“精彩评论”与“即时提问”,教师必要时还要“按下暂停键”,及时中断直播并针对性地点评和答疑释惑。依据传统课时进行的线上直播授课,课时长,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保持,互动教学恰是有效避免其注意力“失焦”,并不断“调焦”,从而使学生“聚焦”课程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正是由于互动环节的引入,才使得虚拟空间中的师生变得更加有实体课堂中的“临场感”。总之,直播与互动只有因时而动、灵活高效、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3.在直播内容与互动问题上坚持紧扣重点、难点、疑点的策略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不是知识的搬运过程,思想的改变必须通过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来实现。让师生都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索和思想的交流中来,思政课课堂才能真正变成智慧的课堂。对于这一点,无论是线下实体课堂还是线上直播课堂都概莫能外。而互动教学是以问题导向教学法为前提的,互动和交流均是由疑难问题和对疑难问题的探索和回答而产生的。互动不是各说各话,各自表述,而是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相互合作或竞争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据此特点,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的问题链进行梳理,并按照问题节点(而不是知识单元)来组织教学。教学问题链是复杂的,但要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重点问题一般是本门课程知识体系内在逻辑决定的问题,是教和学的关键点;难点问题分别指教师难以说清楚和学生认为难以理解的问题,难点未必是重点,重点也未必是难点;疑点是教师或学生有所怀疑和困惑的问题。在直播互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或者同时是重点、难点和疑点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好这些问题。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热点”问题,但热点不一定是我们教学的关键,而是可以作为导入讨论的切入点。通常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学生感兴趣的热点是什么,如果说重点问题主要掌握在教师这一边,那么热点问题就主要是在学生一边了。至于难点和疑点,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则是不同的。教师不仅要善于把学生的热点问题引导到重点和难点问题上来,而且要善于化解学生的难点和疑点。将学生的难点引导到教师的难点上来,是提升学生探究兴趣和理解能力的好办法,但是否需要引导到教师的疑点问题上来还要慎重,教师要有把控能力。当然,在这些“点”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贯彻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原则,目的都是为了增强直播互动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4.在教学管理上采取宽严相济、惩前毖后的策略
教师采取直播互动教学时在教学管理上要留心、细心、暖心,在教学策略上要做到宽严相济、惩前毖后。对于前述在线教学管理上的种种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要留心,要有对策,要运用好“自由裁量权”。针对迟到问题,有的教师是在上课前10分钟就在直播平台发布一个动态手势签到,签到的时长是15分钟,也就是把签到的结束时间延长到开课后的5分钟。这样的处理方式既给足了学生签到的时间周期,又考虑到了习惯“压哨”到课的学生线上登录签到的时间(但多次“压哨”到课将被提醒甚至警告,以免他人效仿)。若学生因特殊情况在要求的时间周期内不能完成签到,可在微信群里告知助教(建议有条件的教师在直播授课时配备助教一名)或任课教师具体情况,以便核实后补签。对于线上教学管理的各种情况教师还要细心判断,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的学生,以及确因网络问题导致不能正常签到听课的学生,教师还要暖心回应,区别对待,并做好有针对性的备用教学方案,但对于多次迟到,无故旷课,频繁擅离直播间的要及时提醒甚至“警告”,以惩前毖后、以儆效尤。教师在教学管理上也要讲求技巧,体现“先进性”,不是每次直播授课都要“打卡”签到,可以调整一下教学管理策略,上课后先行互动再讲授,通过互动发送讨论题目,若学生没有或没能及时参与互动,就可以考核出其是否迟到等情况,同时也可以作为授课前了解学情的一种方式。其实,互动环节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管理,充实在教学全流程的多次“显性”的互动也就是全程“隐性”的教学管理,学生参与的多与少、质量的高与低都是有数据可查的。
5.在教学评价上采取重过程、留痕迹、善激励的策略
思政课的直播互动教学要注意留存相关的教学痕迹,如腾讯课堂自带直播视频的回放功能,教师可以利用相关录屏软件把回放的教学视频录制保存下来,为日后研究分析直播教学积累视频素材。同时,对于直播互动中的教学管理和教学互动数据更要注意保存。思政课的在线教学若持续一个学期,教师如何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当然这个评价也是对教师在线教学效果的检验。若教师在学期之初就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认为在线教学只是权宜之计,在相关教学环节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互动的痕迹留存,那么,就易出现期末成绩评定时“数(据)”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情况。要科学化地评价学生参与直播互动教学的情况,教师需用过程化的考核管理来约束督促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用常态化的线上测试来反映学生的学情状况,用精准化的任务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完成对疑难问题的解答,用科学化的平时成绩反馈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用累积性的量化指标来数据化地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这些做法是完成思政课直播互动教学评价的“组合拳”。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成熟都要经过实践的锤炼、时间的检验、经验的累积。时代已经发展到了今天,“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直播互动教学能力理应成为教师讲好思政课,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本领担当。
参考文献:
[1]沈震.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深度互动教学的新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
[2]钱伟量,沈震.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特点及其运用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2).
[3]谢幼如,邱艺,黄瑜玲等.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的特征、问题与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20(3).